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不要以以善良的名義卻讓柔弱的花瓣愈加脆弱不堪

\

  他是我看到的這個城市中,跪地乞討的孩子中的一個。有輕微的智障,無法確知在抵達這個城市之前,他有怎樣的生活;也無法想象他在被父母拋棄之后,是如何艱難地成長到10歲左右的年齡;我只知道,現(xiàn)在的他,靠乞討為生,隨便住在馬路邊上破舊的拆遷房里,卻養(yǎng)著一條毛色發(fā)亮的大狗。

  這條狗是他撿來的,一直養(yǎng)在身邊。他將乞討來的一多半吃食,都分給了它,熱的時候,他帶它到護城河邊洗澡;夜晚天涼,他依偎在狗的旁邊。他乞討的時候,狗趴在他的腳下,一副溫順安靜的模樣,似乎,是在替主人賺取同情。

  他與這條狗,如果沒有什么意外,在城市的喧囂和功利中,并不會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更不會有好事的媒體來采訪。偏偏,他的狗,在某一天吃壞了肚子,病倒了,站不起來,連叫一聲的力氣都沒有。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帶著他的愛犬,到寵物醫(yī)院里就診,但又不忍心看它一日日被病痛折磨,消瘦下去。他想要給它買干凈的食物吃,街邊的食品店里,有他的狗喜歡吃的香噴噴的、衛(wèi)生的香腸面包?墒撬麤]有錢,無法天天買到狗愛吃的食物;而跪在路邊乞討,又幾乎不會被人注意。

  為了讓狗可以盡快地好起來,他終于想出一條計策。他躺倒在車輛必經(jīng)的路口,任人如何拉他罵他勸他都不起來,除非車的主人給他錢——不論多少都可以,只要給,他就會開心地放行。

  他這樣擾亂正常的交通秩序,當(dāng)然不會長久。第二天便有人將電話打到交管部門,請他們給予阻止。聞訊而來的,還有不放過一切熱鬧的媒體記者。

  電視里,記者將話筒對著躺在地上的他,問他為何不肯起來。他沉默不語,不肯配合記者的提問,直到有附近熟悉他的居民,讓記者給他一元錢,他才恢復(fù)小孩子的天性,笑嘻嘻地跳起來。

  記者又問,愿不愿意把他的狗送人,跟他們到福利院去?他聽了即刻恐慌地抱住他的狗狗,連連地搖頭,輕聲但卻堅決地吐出一個“不”字。但攝影的記者顯然不愿意放棄這樣生動的畫面,頻頻地將鏡頭對準(zhǔn)他無助的雙眼,孤單的后背,與狗狗的相依相偎,喂食狗狗香腸面包時的快樂,外人對他同情的注視,看客眼中的好奇,他低頭數(shù)錢時的喜悅。

  電視欄目的主持人向來擅長用方言講述家長里短和馬路新聞,并以關(guān)注瑣碎的事情作為節(jié)目特色,增加收視率。他在饒有興趣地講完這段最終也沒有結(jié)果的新聞后,習(xí)慣性地說,希望會有好心人收養(yǎng)這個孩子?墒牵峙逻B他自己也知道,這樣的希望自他的口中說出,是多么的虛弱無力。他的這個呼吁,除了給飯桌前的人增加一點談資,再也不會有下文。而那個為了給狗買香腸面包吃的孩子,他將照例生活著他的生活,沒有絲毫的改變。對孩子來說,那一次鏡頭的聚焦,給予他的除了惶惑,并沒有更多的意義。

  我們以善良的名義,探過去太多太多的視線與鏡頭,驕傲地俯視著,以為那樣會照亮那生長在暗處的花朵,卻不知強烈刺眼的光線讓那柔弱的花瓣愈加脆弱不堪。

  那個孩子需要那條狗。他又躺倒在車水馬龍的路上要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