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祥云
五彩祥云
清朝光緒年間,曹州府趙樓時有位叫趙需儉的花農,人送外號“花仙”。由于連年兵荒馬亂,“花仙”的親人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兒媳婦綠葉和小孫子秧孩了,一家三口靠賣花過日子。“花仙”栽花有一手絕活兒,培育了一種絕色牡丹,名叫“五彩祥云”。
“五彩祥云”每棵花開六朵,朵大如盤,妖艷欲滴,周圍五朵,五色斑讕,紅的艷若蒸霞,白的皓如冰雪,黃的清瑩透明,蘭的素潔淡雅,粉白嬌媚,五朵花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中間那朵五色花。這朵五色花格外逗人喜愛,它形似皇冠,立于眾花之上,最妙的是花瓣偏向哪朵就和哪朵花的顏色一樣。每當谷雨時節(jié),“五彩祥云”展蕊怒放,五彩繽紛,遠遠望去,恰似五朵彩云落在碧波綠濤之間。
桌子有腿不會走,聲名無腳傳九州。曹州府開出了絕色牡丹“五彩祥云”的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傳到了京城帝王家。
光緒聞聽大喜,修繕頤和園正需大批名花佳卉,立刻下了一道圣旨,宣“花仙”帶上“五彩祥云”進京種花。“花仙”不敢怠慢,包好花根,一家三口,馬不停蹄,奔了京城。誰知,這一年北京的氣候異常,剛過秋分,已寒流滾滾,冷風嗖嗖,地凍得象石頭,沒法破土栽種,便令人稟告皇上。光緒降旨,宣召“花仙”。“花仙”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走上金殿,光緒眼前猛地一亮,近日的憂愁,往昔的煩惱,不覺一掃而光。但見這位“花仙”童顏鶴發(fā),胡須飄灑,目光炯炯,精神矍矍,頗有仙風道骨之氣概。光緒大喜,心想:文有文星,武有武將,花有花仙,這豈不是理所當然!文星武將能入朝為官,“花仙”為何不能?對,光緒把手往大腿上一拍,道:“老人家,啊,‘花仙’!朕要在朝中為你安上一席之地,讓你收徒授藝,著書立說,讓‘五彩祥云’開滿頤和園,開滿大江南岸。”光緒說著站起身來,揮身朗聲道,“就讓美麗的‘五彩祥云’來美化胼的萬里河山吧!”光緒坐下喝幾口香茶,激動的情緒才慢慢平靜下來,“不過,今年氣候異常,天寒地凍無法載種,“花仙”你看昨辦好呢?”“花佩”見問,忙葡匐在地答道:“北京若要載花,需等明天秋天。廣州天暖,我先下廣州,租田栽種,培育出更多的‘五彩祥云’明年秋天后再把育好的秧苗運回北京。請皇上派人在頤和園中選那向陽的良田,翻深耙勻,再摻上點沙土,待運回秧苗立即載下,經過一冬的培植,來春便能開花了!“好,就按你說的辦。秋天朕派人去運花身就是。”
第二年,光緒親自派車馬送“花仙”一家出了京城。
“花仙”一家三口,到了廣州,租下良田開始栽花。一家人全撲進地里去了。他面沖黃土背朝天,不分晝夜地干。因了,乏了,在地壟溝里瞇一會兒,歇一氣兒。餓了,渴了,在花地邊啃口干饃,喝口山泉水。月兒變了又圓,圓了又彎,轉眼間,“五彩祥云”出芽了,抽枝了,長葉了……秋天終于來臨了。“花仙”立刻捎信到北京,奇怪的是,光緒皇帝沒派人來運花身,只捎來幾句簡單的口諭,大意是讓“花仙”就地栽花,賣了花回家,關于頤和園栽花一事,只字沒提。“花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住頭腦了。說得好好的事,怎么變卦啦?皇上金口玉言,能說話不算數,莫不是朝中出了什么事?唉,別瞎操心啦,還是栽花要緊。
栽呀,栽呀,栽花把“花仙”的腰都累彎啦;澆呀,澆呀,澆花把秧孩的腳都泡腫了;剪呀,剪呀,剪花把綠葉的手都煎破了……突然,在一個臨近年關的傍晚,地里所有的花所有的花苞都同時開放了!哎呀呀,花兒真香啊,香飄十里外;花兒真大啊,朵兒大得象傘蓋;花兒真艷啊,艷得如濃墨重彩。“花仙”喜得胡子翹,綠葉樂得瞇瞇笑,秧孩高興得不知咋著好了,又翻筋斗又蹦高兒。
這一天,府尹大人坐著轎,前呼后擁,威風凜凜,打這兒路過。忽然一股奇香涌進轎內,直沖肺腑,昏昏欲睡的府尹頓時心曠神怡,精神大振。他伸手掀開竹簾探頭一看,不禁失聲驚呼:“咦?天上的彩云咋都落這兒啦?”他忙呼停轎,走過去,方知是牡丹花開啦。啊,真美啊!每株花都是五種顏色,想必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彩祥云”啦!真是百聞不如一見,越看越眼饞,難怪皇帝老兒如此偏愛哩。
可惜朝政混亂,六君子變法不成,統(tǒng)統(tǒng)被殺,光緒也被慈禧軟禁在頤和園。嘿嘿,他老人家再也不能欣賞這絕色名花啦。倒是老爺我有福氣,誰不知老爺是屬耙子的──會摟。見了這神奇的花,焉有不摟之理?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有職不愁沒權,有權何愁沒錢?老爺當官三五一十五年,攢下了銀錢萬貫,修好了深宅大院,雖說院中的名花異草倒也不少,可象這云朵兒似的鮮花,還真沒有吶,把這些花兒摟巴摟巴弄回家去,往院中一載,嘿嘿!我的宅院豈不成了神仙洞府啦?!想到這里,這位“摟官”放開嗓子高喊:“喂,喂,有人嗎?”“花仙”的兒媳綠葉正跪在地壟溝里,拿小鏟給花松土呢,猛聽地邊有人高聲喧嘩,便直起腰來問“誰呀?”“摟官”順著聲音扭臉一看,頓時眼珠子都不會轉動了,花美人更美,莫非天仙下凡了!“花仙”見狀,急忙趕上前去:“老爺,有什么事跟我說。”連說了三遍,才把“摟官”的眼神從綠葉身上挪過來,他囈囈癥癥地問:“你是何人呢?”旁邊抬轎的說:“他就是‘花仙’!”“摟官”聽了,瞅一眼“花仙”,慢聲慢語地說:“響,你就是‘花仙’!你這花兒,老爺我全買了!”“花仙”忙說:“不中,不中,這是給皇上栽的。”“摟官”眼珠一瞪:“胡說八道,你以為老爺我光吃干飯啥都不知道嗎?皇上這會兒命都顧不過來了,還有心賞花兒呀?怕老爺我不給錢是怎么著?老爺我敬你栽花有兩下,若是換了別人,我才沒空磨這份兒嘴皮兒呢!”。“花仙”心想,還是少惹麻煩為好。便刨了幾十株“五彩祥云”說:“這些花兒送給老爺吧,不用拿錢。”“摟官”兩眼盯著綠葉,說:“這花兒別人栽不好,就讓這位娘子跟我去吧!”“花仙”急忙說:“老爺,她不懂門兒,還是我去吧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自己的魅力、體現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