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jīng)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yán)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jīng)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jīng)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五十卷 正法念處經(jīng)

第五十卷 正法念處經(jīng)

觀天品第六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侶。于檀越家。先所相識。持戒比丘。以諂誑心。說其過惡。或以嫉心。說其破戒;蛞约敌摹Uf其無聞。或以嫉心。說其行相。語檀越言。汝此門師。毀破禁戒。或說懈怠。無聞無智。愚癡如鳥。少聞少智。彼惡比丘。向他檀越。如是惡說。恒常習(xí)近非法境界。何處得修禪誦等業(yè)。彼空無物。不堅不實。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妄語言說者惱一切眾生

彼常如黑闇有命亦同死

語刀自割舌何云舌不墮

若妄語言說則失實功德

若人妄語說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蛇上毒非毒

口毒壞眾生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語說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舌亦如熾火

此如是罥縛地獄之前使

破壞法橋等皆是妄語過

彼妄語之人則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墮于惡道中

若人妄語說彼人速輕賤

為善人舍離天則不攝護

自不攝言語速疾多嗔恚

心[懂-重+隻]多語說常受諸苦惱

常憎嫉他人與諸眾生惡

方便惱亂他因是入地獄

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如是已說。妨廢禪誦七種惡法。彼惡比丘。于持戒者。作不饒益。是故天舍?谥猩丁樯倮。他實功德而說言無。彼實無過而說有過。如是之人。是惡沙門。自謂沙門妄語言說。彼人如是常有惡意惡行惡法。彼檀越主。后時知已。心則輕薄。知其諂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應(yīng)當(dāng)舍此第七惡法。所謂悕望飲食供養(yǎng)。皆欲在己。

又復(fù)第八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何者第八。所謂采集種種寶性造作諸寶。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須發(fā)。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諸苦惱。略而言之。有二種苦。依陰界入。在三界中。廣則五道。又復(fù)廣者。八大地獄。餓鬼畜生。欲界六天。于欲界中復(fù)有枝條種種諸苦。于色界中。復(fù)有心苦。無色界中。則有退苦。故欲退時。三昧則亂。如是心者。有無量種分別之苦。彼善男子。觀苦惱已。心生厭離。怖畏如是無量過惡。剃除須發(fā)。披服法衣。以信出家。

又彼沙門。復(fù)觀余苦。心生怖畏。所謂身苦。身苦二處。謂欲色界。隨有身處皆受苦惱。彼色界中。云何受苦。謂于禪中疲惓故起。起彼禪已。身則疲惓。彼欲退時。身威德劣。風(fēng)觸其身。如是風(fēng)者。本來不觸。是故觸身則受苦惱。唯除眼觸。受樂無苦。則是無記。如是分別。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聞已。知生死中一切苦惱。陰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觀如是無量無邊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業(yè)。聞寶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聞余性故。更生貪心。或聞金性。或聞銀性。或聞寶性。如是聞已。不知厭足。貪火所燒。彼既燒已。共惡知識。行于山中。從山至山。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如是遍行。在隱密處。貪火所燒。晝夜?。無有樂時。以何因緣。如是出家。不念彼性。思惟異性。謂舍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說。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亂心意故。妨廢禪誦。失于善法。彼非沙門。亦非俗人。為求涅槃。是故出家。性鬼所著。則生貪心。貪罥系縛。入于地獄。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觀察身性者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槃?wù)哒{(diào)身性非余

若舍離身性貪著于余性

彼人迷真性不得脫苦惱

金性則不能除舍諸苦惱

諦知真性者得脫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此苦難得脫

財于王賊火一切皆怖畏

是故應(yīng)舍物如本來無物

舍離則受樂攝取則受苦

諦知于身性復(fù)諦知性相

喜樂于禪誦能燒煩惱

是故黠慧者觀察身攝性

眾生知自相則得涅槃樂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觀此身性。不樂經(jīng)營金銀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況出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離。彼財物者。一切怖畏。非賣財物。如是得樂。如是財者。則非財物。非財物性。何者是物。謂觀身性。若舍身性而樂余性。非于禪誦勤精進也。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于地獄。故出家人。常應(yīng)修集禪誦財物。不應(yīng)求于世間凡物。彼因緣故。能增長愛。是故知足第一財物。余財物者。能令衰惱。此第八法。妨于禪誦。出家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

又復(fù)第九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何者第九。所謂近王。出家之人不應(yīng)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門。一切世人嫌不供養(yǎng)。彼親近王惡沙門者。悕望財物。或城或村。或多人處。常求財物。不知厭足。若不求者。徒近于王。妨廢禪誦。如是比丘。發(fā)心欲行解脫之道。而復(fù)返入系縛道中。是故比丘不應(yīng)近王。

又復(fù)比丘不近何者。所謂比丘不近惡人。彼是何人。謂惡知識。或時染著五塵境界。所謂色聲香味觸等不善觀察。懈怠愚癡。住村中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切諂誑之人。不近一切貪食味人。不近一切商賈之人。不近一切屠獵師等惡命活者。不近一切本性妒人。不近一切邪見之人。不近一切不審諦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切卒富貴人。不近一切博戲之人。不近一切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肆之處。不近樂見婦女之人。不近一切淫女主人。不近一切儲畜雜貨販賣之人。不近一切廚宰之人。不近一切獄卒等人。不近一切捕鳥之人。不近一切戲論之人。不近一切信外道人。不近一切眾所憎人。比丘不應(yīng)近如是人;蚺c同住;蚬舱Z言;蛲佬小R磺胁粦(yīng)。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離諸過清凈之人。皆不應(yīng)近彼生疑者。謂彼比丘。亦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蛲幾 H缡潜惹。他過所污。是故不應(yīng)近如是等。何況近王彼近王者。最為凡鄙。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比丘林應(yīng)住近王最凡鄙

袈裟近他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尚不應(yīng)近天

鵝不應(yīng)近狗以其凈潔故

無我無悕望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近王則非善

住園林冢間若平地若山

則是善比丘近王則非善

如是種種無量方便舍離近王。若近王者。諸梵行人。悉皆呵毀。所應(yīng)近者。其唯智王。如是近者。畢竟寂靜。近智王故。必得涅槃。隨所得處。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則有方便。謂于禪誦。堅固精進。不作余業(yè)。妨廢禪誦。親近尊長修習(xí)知足。其心調(diào)順。常無貪求。以近尊長。隨時咨問。受持不忘。于希有物。不求見聞。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近尊長供養(yǎng)隨時勤請問

修行施戒智復(fù)親近智王

天人世間中能示安隱者

非有中苦縛世間之凡王

若無苦惱者此乃名為王

若常受苦惱不得名為王

比丘應(yīng)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廢禪誦。若不禪誦。復(fù)墮地獄餓鬼畜生。此是世間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過已。常不近王。住林之人。若親近王。則非所宜。故應(yīng)舍離。此第九法。妨禪誦故。

又復(fù)第十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何者第十。所謂比丘。悕望請喚。貪樂食味。既于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后時在人間行。舍棄林野可愛之處。復(fù)于人中。處處游行。如是比丘。近于放逸。家家村村。從城至城。從多人處至多人處。如是遍行。樂多言說。妄行人中。樂世俗語。樂見親舊。親舊知識。詳共請喚。得好美食。既得種種美味食已。妄于林中。舍離禪誦。放逸而行。悕望飲食。以常貪著種種食故。不覺身盡。如是著味。悕望請喚。心以為樂。

又若比丘。于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見好色。心愛樂故。則生染欲。悕望樂見。轉(zhuǎn)復(fù)愛著。于彼彼處。心生喜樂。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益禪誦之業(yè)。如是失已常悕食味。常到他舍。眼見色故。心生愛樂。如是次第。耳聞于聲。心生愛樂。鼻得香已。心生愛樂。如是樂著一切境界。為一切縛之所系縛。為一切罥之所系縛。于一切欲隨逐而行。既非在家。復(fù)非出家。如是之人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是故不應(yīng)樂他請喚。樂他請喚。有如是過。是故比丘應(yīng)觀此過。不應(yīng)常在人中游行。若須行者。有五因緣得行人中。一為病人推求醫(yī)藥資用因緣。得行人中。二為饒益尊長因緣。得行人中。三為佛塔自舍破壞修治因緣。得行人中。四為饒益眾生因緣。得行人中。五為他王破其國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緣。得行人中。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無如是五種因緣行人中者。是虛妄行。妨廢禪誦。如是行者。于老病死悲啼號哭愁苦懊惱。不能得脫。彼惡沙門立沙門者。徒爾出家。是故比丘。若心悕望欲斷愛者。心應(yīng)正觀寂靜諸根。依憑尊長。附近三寶攝心而行。攝三寶故。拔斷一切煩惱使根。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舍離禪誦業(yè)唯貪著食味

是則非比丘其心如餓鬼

除禪更無樂智者如是說

離于禪定樂更無樂可得

愚人舍上樂唯貪著諸味

如是癡惡人則得衰惱事

若人樂境界常依境界樂

增長不善法命終墮惡道

若人離禪誦舍持戒布施

剛獷不調(diào)伏有命亦如死

若順法行已在世間不死

離法常愚癡有命亦如死

雖有人皮覆愚癡同畜生

以智燈光明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可得名為人

一切破戒者則如狗不異

若貪不布施惡行不調(diào)伏

則不名為人攝在餓鬼數(shù)

若人無戒智復(fù)無布施寶

彼人雖有命則與死不異

若行戒施禪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應(yīng)為天所禮

有功德是人無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彼人則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處樂。若無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聞如是勝功德已。不應(yīng)貪味。此第十法。妨廢禪誦。沙門之人畏生死者。應(yīng)當(dāng)怖畏。

又第十一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第十一者。謂癡比丘我慢心故。不請問他。內(nèi)智不開。外向化說言一切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說。我能解義。我能讀誦。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義。我教弟子。更無有人與我等者。自心攝受。復(fù)為他人作如是說。彼唯智慢而實無智。彼人常為一切眾生。說自功德。是故世間一切聞?wù)摺=陨F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智。如是比丘。更無與等。一切世人。皆如是說。而彼比丘。最無所解。內(nèi)實空虛。無所知曉。心中無物。猶如空器。亦如秋云。離于禪誦。諸少智人之所供養(yǎng)。唯修禪誦。持戒布施。勤修精進。攀緣善法。智慧毗尼。調(diào)伏莊嚴(yán)。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門所應(yīng)行法。彼惡比丘。內(nèi)空無智。如是意念。若我今者見彼比丘。則示我法。如是比丘。輕賤于我。彼檀越家。常供養(yǎng)我。若就彼學(xué)。則彼檀越不供養(yǎng)我。輕賤于我。是故我今隨自所知所解多少。為他宣說。隨彼聞?wù)。解與不解。我終不能就彼而學(xué)。如是內(nèi)空。畏他輕賤。以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請問他。畏人輕賤。如是慢心。妄語之人。失五學(xué)句。何等為五。所謂妄語。彼未知故。是以為他妄語而說。此是彼人破初學(xué)句。又復(fù)次破第二學(xué)句。所謂偷盜。彼不應(yīng)受他人供養(yǎng)。彼檀越主為智慧故。與物供養(yǎng)。而彼愚人。少于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癡人。則是偷盜。如是名破第二學(xué)句。

又復(fù)次破第三學(xué)句。所謂比丘。初出家時。所受學(xué)句。依持戒住。緣于持戒。起如是心。我今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學(xué)問。何有持戒為他說言。我則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學(xué)句。

又復(fù)次破第四學(xué)句。所謂難問。畏他輕賤。是故謗法。而說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毀破學(xué)句。如是名破第四學(xué)句。

又復(fù)次破第五學(xué)句。所謂彼人不知法故。于同梵行。所說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說者。非佛所說。彼人如是謗他眾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眾僧。一切不知。如是謗僧。畏他輕故。語眾僧言。汝說非法。而僧說者其實是法。彼惡比丘。如是則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語。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不請問他。惡業(yè)因故。

不請問他。復(fù)有大過。謂我慢心。我慢心故。不入林中。畏他輕賤。于示道者。而不請問。何者為道。云何心緣。何所攀緣。云何忘失。復(fù)攝在心。如是于他不請不問。慢心過故。彼不能得如是道故。心生疲惓。結(jié)加趺坐。即爾復(fù)起。作如是念。此法虛妄。彼諸比丘。唐為此業(yè)。此非是道。實無有禪。無三摩提。亦無禪果。無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輕賤。如是誹謗。彼邪見者。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知時離我慢請問于尊長

比丘勤精進速得于涅槃

諸從他所聞皆為他人說

自知離我慢彼比丘諦知

離慢離大慢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堅心[懂-重+隻]而愚鈍

悕財利供養(yǎng)則不得寂靜

彼以如是不請問他慢故心堅。不能禪誦。如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壞命終。墮于惡道。生地獄中;蛞孕穆。不請問他。是故學(xué)者。乃至有命未盡以來。常請問他。如是比丘。心常安樂。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生彼處已。次第乃至到于涅槃。以離慢故。

又第十二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第十二者。樂多知識。多知識名。作不饒益。如是比丘。唯增長愛。若有比丘多知識者。則多妨亂。多所作故。妨亂心意。心意亂故。不得禪誦。出家之人。怨親平等。猶尚不應(yīng)近一知識。何況復(fù)有多知識耶。若懈怠者。唯名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見時。心則動亂。眼見色故眼識異本。心不攀緣寂靜之法。不念觀察。心不正直。多有言說。見知識已。次第聞聲。心則亂緣。有異觀察。心不寂靜。不寂靜故。不寂靜觀。有所攀緣。若見知識。一念亦妨。況見知識。乃至久時。是故沙門。乃至不用有一知識。況多知識。若有比丘。近知識者。饒人處行。從饒人處。至饒人處。如是游行。念念命盡而不覺知。則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誑。乃至不能于一念間修禪讀誦。是故比丘。如是學(xué)者。增長染愛。不應(yīng)親近俗人知識。

又若能令未來安隱示涅槃道。導(dǎo)師知識。坐禪同行。則應(yīng)親近。何者同行。所謂除滅。一切煩惱。至涅槃城。此是第一勝善知識。余知識者。則是怨家。非真知識。以非真故。則非知識。若見共語共行共業(yè)。同有所作。妨廢善業(yè)。若未來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識。若示梵行。若令修行;蚪滩牢。未來之世。示令怖畏。生于地獄餓鬼畜生。名善知識。令身口意造作惡業(yè)。到惡道者。一切勿近。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若示未來世彼是善知識

若能遮惡處復(fù)能救災(zāi)禍

常說利益法利益未來世

彼是善知識作知識利益

此勝知識。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說法。非多飲食。禮拜入舍。非示愛聲觸味香色。得名知識。如是知識非善知識。善比丘者。應(yīng)當(dāng)舍離。尚不應(yīng)近此一知識。況復(fù)近多如是知識。生無量過。若有知識。于未來世作不利益。雖名知識。實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識。則妨自業(yè)坐禪讀誦。

又第十三。障礙惡法。妨廢比丘坐禪讀誦。是故沙門應(yīng)當(dāng)舍離。第十三者。所謂比丘與惡同處。一切比丘與惡同處。妨廢禪誦。與惡同處。凡有五種。何等為五。所謂比丘。善持凈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與第一破戒惡人同處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與惡同處。又復(fù)第二與惡同處。所謂比丘不自在過;蜃栽谶^。與邪見人。而共相隨。若村若城。若多人處。同行同住。此是第二與惡同處。又復(fù)第三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常自樂數(shù)親舊知識。欲往欲近。與共相隨。至在俗時先住之家。此是第三與惡同處。又復(fù)第四與惡同處。所謂比丘。畏他輕賤。求知見故。到惡處住論師之所。共相習(xí)近。此是第四與惡同處。又復(fù)第五與惡同處。所謂比丘。心意動亂不能正行。于先飲食;蚺P具等;蛳仁硜怼;蛳蕊媮怼;蛳扰P來。近婦人來。或于先時所受用色聲香味觸。如是種種。憶念思惟。念境界處。境界處念之所破壞。余一切處。皆悉可避。此境界處則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惡處故。以于一切禪誦等業(yè)。最為妨故。自余惡處。皆悉可避。唯此一處。最不可避境界之樂。從自心起。分別惡處。最為難避。唯除坐禪三摩提樂正觀察念。如是能避。爾時世尊迦葉如來。而說偈言。

不善觀察風(fēng)所吹熾然火

彼正觀察雨能令滅無余

眾生先所起久時無明暗

如起智慧燈能令滅無余

欲癡火能燒地獄愚癡人

智者則不爾是故得涅槃

如是十三法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過者常應(yīng)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三種過根本

以智慧大火燒多煩惱薪

如向所說與惡同處。應(yīng)設(shè)方便。一切遠(yuǎn)離。出家沙門。寧當(dāng)獨行。勿多憶念。亦莫懈怠。本村本城。本多人處。過去樂事。勿憶勿樂。勿念本時節(jié)會之日饒人之處。本曾游行。亦勿憶念。悕望欲見。亦勿攝受諸惡弟子。諸惡知識。亦勿親近。勿樂愛聲觸味香色。勿生染心。勿不正行。心莫驚動。亦勿悕望。飲食敷具病藥所須。勿著種種雜色袈裟。亦勿方便推搗令平。若洗浴時。不以腳足揩踏身體。勿作種種間雜言語。如是燒滅無始闇聚。極惡生死。五道是門。六塵境界。分別焰起地獄餓鬼畜生之中。常燒常炙。一切世間愚癡凡夫。處處流轉(zhuǎn)。燒炙失壞。入苦海中。生死轉(zhuǎn)行猶不厭離。舍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逸。后退彼天與先同侶。勝者離別。生在地獄餓鬼畜生。受第一苦;诨鹚鶡o有救者。放逸所壞;诨鹚鶡I诘鬲z餓鬼畜生。以是等故。諸有怖畏。未來退者。一切皆應(yīng)修行正法。常不斷絕。如是法律。一切如來應(yīng)正遍知。為放逸天斷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調(diào)伏心。如是之人。不得言死。身壞命終生于善道天世界中。汝等天眾。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輕重。我為饒益。示汝彼業(yè)。是故說此十三法門。人天世間。迭互為因。人世界中。則能持戒。天世界中。則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中。以是因緣。故說此經(jīng)。彼佛世尊迦葉如來。利益天人。饒益安樂。乃至涅槃。如是利益一切世間。

爾時彼處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并天眾等。深生厭離。雖處于欲。而于欲中不行放逸皆悉成就不放逸行。頂禮世尊迦葉佛塔。其心清凈。彼一切天。如本來時還如是去。

迦葉世尊第六經(jīng)竟。

此法名為六修多羅山樹具足地處流行。

爾時天眾一切皆出迦葉佛塔。問于天主牟修樓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爾時天眾。如是問已。牟修樓陀天主告言。汝等天眾。一切皆聽。我有因緣。先見此塔。我于先時始生此天。放逸而行喜樂境界。五罥所縛。周遍行此夜摩地處。五欲功德游戲受樂。處處而行。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山至山。從巖至巖。從崖至崖。從一花池至一花池。從一峰處至一峰處。多有無量百千天子。為天女眾之所圍繞。彼天女眾。無量百千服飾莊嚴(yán)。在天子前。歌舞喜笑游戲圍繞。我于爾時如是遍觀。此天世間樂著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歡喜。愛心所牽。我三處行。皆不妨礙。所謂水中在鵝背上。從一鵝背至一鵝背。次復(fù)在于鴛鴦背上。從一鴛鴦至一鴛鴦。次復(fù)乘鴨在鴨背上。從一鴨背至一鴨背。次復(fù)在于蓮花之中。從一蓮花至一蓮花。在水波中。從波至波。處處游戲。隨意而行。無有障礙。一切嬉戲歌舞歡笑。心極受樂。如是游行。

我既如是。種種戲已。復(fù)念余戲謂處陸地乘于殿堂。百千天女。圍繞相隨。從山至山。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一山谷至一山谷。從一園林至一園林。從一山窟至一山窟。我于爾時。在如是處行不障礙。

如是次第。在虛空中。復(fù)乘堂殿百千天眾而為圍繞。作諸天樂。出妙音聲。歌舞喜笑游戲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間。見不可說種種異處。多有七寶光明照曜勝妙之處。如是山峰處處遍見。有百千樹。七寶莊嚴(yán)。如是次第。復(fù)見有河。百千蓮華集在其岸。處處皆有微妙蓮華。我共天眾。皆如是見在虛空中。如是下觀一切諸欲。功德具足。

此天世間百千種殿。處處皆饒。我常于中行無障礙。謂在三處水陸虛空。如是游戲種種受樂。

我復(fù)有時。遂見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時見已。生希有心。專念思惟。此所見者。昔未曾有。為是何物。如是念已。即并行殿。一切天眾。速疾前去。詣六光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并殿俱墮。我先所有光明威德。一切損減。我于爾時心自思惟。此是何物。是何勢力。令我自身并此天眾。一切皆墮。威德光明。一切損減。我于爾時既思惟已。于天眾中。有一舊天。名無垢廣。彼天先見如是六山六種光明。而語我言。天王今者莫有所畏。王則無過。此于天王無有不吉。愿王今聽。以何因緣。天王今者并此天眾空中而墮。過去曾有無量天王曾于此處虛空中行不能得過。皆如是墮。天王先來未曾得聞。以不知故。欲如是過。即便下墮。威德光明。一切欲滅。此之因緣。我今為說。此處常有六佛如來應(yīng)正遍知明行滿足天中之天。一切世間甚實知見。于此山樹具足地中。作六佛塔。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應(yīng)禮所應(yīng)供養(yǎng)。禮拜供養(yǎng)。無不得力。何以故。更無勝故。如是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緣。天王今者如是下墮。

我時告彼無垢廣言。佛在何處。彼無垢廣。即答我言。今者悉無。世間之中一切皆無。彼一切知。一切悉見。知欲過惡。知生死中。諸苦惱已。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劫數(shù)滿足三阿僧祇。得一切智。入于涅槃。此是略說。欲得廣聞見此佛塔。更為廣說。此六佛塔。今者在于山樹具足地處中住。

我于爾時聞彼舊天無垢廣言。生希有心。見勢力已。共彼宿舊無垢廣天。并諸天眾。到六塔所。到已思惟。為欲聞法度生死故。入佛塔中。入佛塔已。聞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說。時彼天眾。得聞天主牟修樓陀如是語已。各辭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亦向先來自住之處。說佛塔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