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四卷 阿毗曇心論
第四卷 阿毗曇心論
契經(jīng)品第八
已說定品契經(jīng)品今當說。
一切智所說契經(jīng)微妙義
此吾今當說宜應善心聽
雖有一切阿毗曇契經(jīng)義。然諸契經(jīng)應具分別今當說。世尊說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問此云何。答。
欲界十居止色界說十七
無色中有四三有亦復然
欲界十居止者。此欲界十居止。地獄畜生餓鬼人。六欲天。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兜師哆;瘶。他化自在。是眾生起欲想。此處所中若可得物盡望淫欲所有。是以說欲界。問色界云何。答色界說十七。色界說十七者。居梵身梵富樓光。少光無量光光曜。少凈無量凈遍凈。無掛礙受福果實。無想眾生不煩不熱善見善現(xiàn)色究竟。此處所不起欲想。但成極妙色。非男非女形是故色界。無色中有四者。無色界四。居無量空處。無量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處所無色彼離色欲。是以說無色界。問世尊說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此云何。答三有亦復然謂前三界分別即是三有。問如世尊所說七識住。是云何。答。
善趣是欲界及色界三地
無色亦如是慧知諸識住
此欲界中若趣善數(shù)。如人及六欲天。色界前三地無色前三地。初禪地上。二禪地三二禪地上。三禪地三三禪地上。四禪地九。于中前三地及無色前三地。是說七識住。何以故。不壞識故惡趣中苦痛壞故。不得立識住。第四禪無想定壞故。亦不得立識住。非想非非想處。滅盡定壞故。不得立識住。是故不說。
第一有無想眾生居說九
諸有漏四陰是說四識住
第一有無想眾生居說九者。此七識住及無想眾生非想非非想處。是說九眾生居。于中眾生居止是故說眾生居。諸有漏四陰是說四識住者。有漏色痛想行。若識相續(xù)有此伴。是故說識住。問世尊說十二枝緣起。此亦應當說相。答。
諸煩惱及業(yè)有體漸漸生
是名說有枝眾生一切生
于中煩惱是無明愛受名說業(yè)者。行及有名說體者。余枝是一切眾生漸漸生依體立煩惱。煩惱所作業(yè)業(yè)所作體。是故十二種分別。問此枝為一時行為漸漸。答非一時。十二苦陰說十二枝。無明為首。
彼是次第立受于生死中
過去及未來處中說于八
彼有枝次第立。于中前生時一切煩惱。共有及伴說無明。由此故造業(yè)。業(yè)造果是行。彼生種心是識。彼共生四陰相續(xù)是名色。于中所依眼為首。諸根是六入。根境界心和合是更樂。更樂所生受是痛。痛所著是愛。痛具所煩勞是受。彼所勞造業(yè)是有。于中更受果是生彼生中無量起災患是老死。如是此有枝一切生中。二攝過去世。二未來。八現(xiàn)在生中攝。問世尊說六界此云何。答。
諸大謂有四及與有漏識
亦色中間知是界說生本
諸大謂有四及與有漏識亦色中間知者。四大地水火風有漏識及色中間可知。謂眼所受此六法說界。問以何等故于眾多法中說六界。答是界說生本。是六法生死之本。此中有士夫想。于中身地所生。水所潤火成熟除爛腐臭。風所起?罩虚g飲食。由風行出入識所立。此中起士夫想。是生死性故說界。問世尊說四圣諦此相云何。答。
諸行若有果有漏是說苦
若有因是習苦盡謂之滅
諸行若有果有漏是說苦者。一切有漏從行因中生。亦作一切苦患。是故一切行說苦諦。若有因是習者。一切有漏行他因。是以一切行說習諦。如一女亦說母亦說女前后故。如是有漏行亦說苦諦亦說習諦。已生當生故。苦盡謂之滅者。一切有漏行滅休息止謂之滅諦。
若有無漏行是說為道諦
彼為二事故見著則知微
若有無漏行是說為道諦者。一切無漏行說道諦。何以故。休息苦時盡是具故。問何以故說諦。答彼為二事故。二事說諦。自相真實非顛倒。及見彼得非顛倒意。問如前因后果。以何等故。世尊前說果后說因。答見著則知微。圣諦雖有前習后苦。先修道后得滅。但應前見苦諦后見習諦。如是應先見滅諦后見道諦。何以故?啻至暭殰绱值兰。是故世尊先說苦諦后說習諦。先說滅諦后說道諦。問世尊說四圣沙門果此幾種。答。
圣果有六種最勝在九地
第三在六地二俱依未來
圣果有六種者。六種四沙門果無漏五陰及數(shù)緣滅。問四沙門果何地所攝。答最勝在九地。最勝是無著果。是九地所攝。根本四禪三無色未來及中間。第三在六地者。不還果六地所攝。具足四禪未來及中。非無色以無法智故。二俱依未來者。須陀洹果及斯陀含未來禪所攝。以未離欲故。問世尊說四道?喾撬偻ǹ嗨偻凡凰偻匪偻ù撕蜗。答。
從信行諸法無煩惱遲想
從法行諸法無煩惱速想
從信行諸法無煩惱遲想者。從信行無漏法是非速。鈍根輩所攝是遲。若受此當知信解脫時解脫。亦受同鈍根故。從法行諸法無煩惱速想者。從法行無漏法利根輩所攝是速。若受此當知見到不時解脫亦受同利根故。
根本禪地中知假名樂想
小及難得故余皆是苦想
根本禪地中知假名樂想者。根本四禪中利根及鈍根法說樂道。何以故。止觀導等故及樂行故。小及難得故余皆是苦想者。余地攝無漏是苦想。所以者何。以小故。未來禪中間禪止道小。無色中觀小。是故極苦一向難得及小故說苦。問世尊說四不壞凈。于佛不壞凈。于法僧圣戒不壞凈此云何。答。
自覺聲聞法解脫亦余因
清凈無垢信圣戒及決定
自覺聲聞法解脫亦余因清凈無垢信者。自覺是佛。彼佛無著果所攝。無學功德是佛法。于此法若無漏信。是說于佛不壞凈。已取正證聲聞。彼學無學功德是說聲聞法。于此法若無漏信。是說于僧不壞凈。涅槃中無漏信及余有為法。如苦諦習諦信。菩薩無漏功德信。學無學辟支佛法信。是說于法不壞凈。圣戒者無漏戒。是說于戒不壞凈。問以何等故不壞凈。一向無漏非有漏。答及決定此是決定。從正見中生故。無漏信無漏戒定無漏。有漏信者為不信所壞。有漏戒者為非戒所壞。是以不決定。無漏不壞至后生是以決定。故不壞凈一向無漏。問世尊說修定有四。有修定于現(xiàn)法中得樂居。有修定得知見。有修定分別慧。有修定得漏盡。此何相。答。
初禪若有善說現(xiàn)法是樂
若知于生死是說名知見
初禪若有善說現(xiàn)法是樂者。凈及無漏初禪能得現(xiàn)法樂居。若知于生死是說名知見者。生死智通。是說修定知見共依五陰。
慧分別當知求得諸功德
金剛喻四禪是名為漏盡
慧分別當知求得諸功德者。方便生功德名欲界戒。聞思修功德一切色無色界善法。一切無漏有為法。是一切修定分別慧。金剛喻四禪是名為漏盡者。金剛喻名最后學心共相應。共有第四禪所攝。是說修定漏盡。何義此如來自已說。問世尊說四如意足四正斷四意止。彼亦應當說相。答。
善有為諸法求方便等起
佛說如意足亦現(xiàn)正意斷
善有為諸法求方便等起佛說如意足者。求方便等起如前修定分別慧。說是一切如意足。如意乘器故。亦現(xiàn)正意斷者。即此一切功德說正斷。
彼亦是意止四圣種亦然
謂有恩力生彼圣之所說
彼亦是意止者。即此法亦說意止。問世尊說四圣種此云何。答四圣種亦然。即此法亦說四圣種。問何以故。此一切功德。說意止正斷如意足圣種。答謂有恩力生。彼圣之所說。此諸法謂定恩力生由定住。是故說如意足。精進恩力生故說正斷。念恩力生故說意止。少欲知足恩力生故說圣種。已共分別道品。自相今當說。
凈信精進念喜慧及倚覺
護思惟戒定是法謂道品
此十法說道品非余。于中信是信根信力精進是四正斷。精進根精進力精進覺枝正方便。念是念根念力念覺枝正念。喜是喜覺枝。慧是四意止慧根慧力。擇法覺枝正見。倚是倚覺枝。護是護覺枝。思惟是正志。戒是正語正業(yè)正命。定是四如意足定根定力定覺枝正定。問何以此法如是多種分別。答。
處方便一意濡鈍及利根
見道思惟道佛說三十七
處者。正念立緣中故說意止。方便者。正方便故說正斷。一意者。立一意故說如意足。濡鈍意得故說根。利根者。利根意得故說力。見道者。見道得故說道支。思惟道者。思惟道得故說覺支。是謂分別事故。佛說三十七。此十法事故佛說三十七。問此道品何地所攝。答。
禪第二未來是說三十六
三四三十五中間禪亦然
禪第二未來是說三十六者。第二禪無正志未來禪無喜覺枝。余有三四三十五。中間禪亦然者。第三第四禪中間禪。無喜覺枝無正志余有。
第一說一切三空三十一
最上二十一欲界二十二
第一說一切者。初禪具有三十七。三空三十一者。三空中有三十一。喜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身意止彼中無余有。最上二十一者。非想非非想處。無七覺八道及身意止。欲界二十二者。除覺枝道枝余有。問世尊說四食揣食更樂食意思食識食。是何想。答。
諸食中揣食是欲界三種
識思及更樂是食謂有漏
諸食中揣食是欲界三種者。欲界揣食三種香味細滑。除饑渴故說食。識思及更樂是食謂有漏者。有漏識有漏思有漏更樂。是說食有何義。后生相續(xù)不斷故說食。問世尊說三三摩提空無愿無相。此三摩提云何行幾行。答。
無愿有十行二行是空定
圣行中四行說是無想定
無愿有十行者。無愿三摩提行十行。無常行苦行習諦四行道諦四行。二行是空定者。空三摩提二行空及無我行。圣行中四行說是無想定者。無想三摩提滅諦四行。問世尊說四顛倒。于無常有常想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嘤袠废氩粌粲袃粝敕俏矣形蚁搿P念嵉瓜腩嵉挂婎嵉。此何見斷為何性。答。
曉了見苦斷四種是顛倒
三見性所有舍見正見說
曉了見苦斷四種是顛倒者。一切四顛倒見苦斷以行苦處故。三見性所有舍見正見說者。顛倒是見性三見中最上即是說顛倒。身見是說我見我是我見故。邊見見有常及斷。見盜不凈見凈彼一切行苦處。及見性所有心想見作亂故。說心顛倒想顛倒見顛倒。但非性顛倒。問世尊說多見六十二首。是何見所攝。答一切見是五見所攝。身見為首。問云何知。答。
誹謗于真實此說為邪見
非實而見實是二見及智
誹謗于真實此說為邪見者。謂見誹謗真實法無。此如說無施無齊無說。如是一切說邪見。非實而見實是二見及智者。五陰中不真實我見。我觀有是實見說身見。非真實樂凈觀有樂凈。是見見盜及余邪智思惟所斷。如夜有見。謂是賊。如豎木人像。
凈見謂戒盜是非因見因
受邊說此見依斷滅有常
凈見謂戒盜是非因見因者。謂法于法非因見是因。此見是戒盜。如苦行至解脫。受邊說此見依斷滅有常者。謂見無常事見常。是謂有常見。謂因緣相續(xù)不識已見斷。是謂斷見謂之受邊見。
建立諸誹謗因依于二邊
若有事轉(zhuǎn)行是正見應斷
建立諸誹謗者。說邪見。彼若誹謗苦是見苦斷。若誹謗習是見習斷。若誹謗滅是見滅斷。若誹謗道是見道斷。身見建立于苦我是我是見苦斷。見盜建立苦為樂是見苦斷。若習是見習斷。若滅是見滅斷。不受正法是故見滅斷道亦復然。戒盜若行有漏處是見苦斷。若行無漏處是見道斷。見斷滅計常是亦見苦斷,F(xiàn)五陰受斷滅計常非不現(xiàn)。此中分別一切諸見。問世尊說二十二根。此云何。答。
諸界在于內(nèi)身三及命根
是根生死依圣人之所說
諸界在于內(nèi)者。眼耳鼻舌意。身三者。身根三種身根男根女根。及命根者。命根第九。是根生死依圣人之所說者。此九根生死依故。說根眾生是生死想。
從痛諸煩惱信首依清凈
九根謂無漏是三依于道
從痛諸煩惱者。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護根。是諸痛從此諸煩惱故說根。信首依清凈者。信根精進念定慧根。依此解脫故說根。九根謂無漏是三依于道者。信首五根三痛及意根。是若無漏依道故說根。謂從信行法行道所攝是未知根。謂思惟道所攝是已知根。謂無學道所攝是無知根。問此中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答。
欲界四善八色種性有七
諸心數(shù)者十一心慧所說
欲界四者男根女根苦根憂根。是一向欲界系。余如界品說。善八者。信首五根及三無漏。色種性有七者。色根有七五色根男根女根余者非色。問幾性心幾性心數(shù)幾非性心非性心數(shù)。答諸心數(shù)者。十信首五根及五痛。一心慧所說者。意根是余根非性心非性心數(shù)。問幾有報幾無報。答。
一及十有報是慧之所說
十三中是報見實者分別
一者憂根一定有報。一向善不善故,F(xiàn)在方便起是不從報生。非威儀非工巧。是以非無記故一向有報。及十有報是慧之所說者。信首五根謂有漏是有報。謂無漏是無報。意根及三痛謂無記及無漏是無報。余善不善是有報?喔^無記是無報余有報。問幾是報幾非是報。答十三中是報。見實者分別十三根中;蛐允菆蠡蚍巧。七命根意根及四痛無記法者。善不善中生故報。問生時幾根最初得報。答。
二或六七八謂初時可得
欲中有報相亦六及上一
二或六七八謂初時可得者。謂漸漸成根。如卵生濕生胎生。是最初時二根生身根及命根;鸁o形得六根。五色根及命根。一形七二形八。欲中有報想者。此說是一向欲界眾生。亦六及上一者。色界最初得六根。無色一根。彼爾時一向穢污心。是以一向穢污得心心數(shù)法非報。問命終時幾根最后舍。答。
四舍八與九或復舍于十
死時漸漸滅善舍各增五
四舍八與九或復舍于十死時漸漸滅者。無記心漸命終時。最后舍四根身意命護根。無形一時無記心命終舍八根。一形九二形十。善舍各增五者。即彼善心加增信首五根。如是色無色界隨根可得亦如是。問幾見斷幾思惟斷幾無斷。答。
二斷無斷四二種根有六
三微妙不斷謂余思惟斷
二斷無斷四者。四根見斷思惟斷無斷意根及三痛。二種根有六者。信首五根及憂根。三微妙不斷者。三無漏是不斷。謂余思惟斷者。九根思惟斷命根八及苦根。已說諸經(jīng)門今當說。問世尊說六識。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識識何法。答。
若取諸根義是五種心界
受一切諸法是謂意識界
若取諸根義是五種心界者。義名五種色是五識識。眼識識色乃至身識識細滑。受一切諸法是謂意識界者。意識識一切諸法。此境界一切諸法。問有十法欲界相應不相應。色界相應不相應。無色界相應不相應。有為無漏相應不相應。無為二種善及無記。此中應分別智。一一智境界幾法。答。
五法應當知法智之境界
未知智為七他心境界三
五法應當知法智之境界者。五法法智境界欲界相應不相應。無漏相應不相應無為善。未知智為七者。未知智境界七法。色無色界及無漏相應不相應無為善。他心境界三者。他心智境界三法欲色及無漏相應。
有漏智有十因果境界六
解脫智一法道二謂余九
有漏智有十者。有漏智是等智。彼一切十法境界一切法境界故。因果境界六者。苦智及習智是境界六法。三界相應不相應。解脫智一法者。滅智境界一法唯無為善。道二者。道智境界二法。有為無漏相應不相應。謂余九者。余盡智無生智是境界九法。除其無為無記是謂智解。
自地煩惱定所使于自地
一切遍是種隨在于彼類
自地煩惱定所使于自地者。欲界諸煩惱所使于欲界。梵世諸煩惱所使于梵世。如是至非想非非想處盡當知。一切遍是種隨在于彼類者。通一切遍不通一切遍。諸煩惱所使隨種通一切遍亦他種。如身見見苦斷。此中苦諦所斷一切使所使。及見習斷通一切。如是至命根思惟斷。此思惟所斷一切所使及通一切。
三界煩惱定定在于三界
二界應當知一界亦復然
三界煩惱定定在于三界者。謂法三界所攝是定在于三界。此中三界一切使所使。如意根定在三界。此中一切使所使。二界應當知者。謂法二界所攝是定于二界。此中二界一切使所使。隨界可得。如覺觀定在欲色界。此中欲色界一切使所使。一界亦復然者。謂法定在一界。此中一界一切使所使如憂根。定在欲界一切使所使。
此佛說契經(jīng)顯示于諸法
識智及諸使分別此三門
此佛契經(jīng)中。若說諸法是三門應分別。識門智門使門。如欲有中五根義是六識識。色界四識除鼻識舌識。相應不相應故七智知。五種故欲色界使所使。
雜品第九
已說契經(jīng)品雜品今當說。
已說隨相應一一分別法
于上眾雜義今略說善聽
有緣亦相應有行或與依
心及心數(shù)法是同一義說
心及心數(shù)法此名差別。一切行一緣是故說有緣。更互相應故說相應。境界行故說行。由依生故說依。
從緣生亦因有因及有為
說處有道路有果應當知
有為法中此名差別。由依緣故說緣。生他故說因。由依因故說有因。由依造有故說有為。多方便善顯現(xiàn)故說處。依過去未來現(xiàn)在道路故說道路。有轉(zhuǎn)成果故說有果。
有惡亦隱沒穢污下賤黑
善有為及習亦復名修學
有惡亦隱沒穢污下賤黑者。不善及隱沒無記法此名差別。不可說輩中立故說有惡。煩惱所覆故說隱沒。煩惱垢污故說穢污。凡鄙故說下賤。無智闇亂故說黑。善有為及習者。善有為法此名差別;壑猩收f善行時。能得功德及可行故說習及修。已說心相應行。心不相應行今當說。
無思想二定亦眾生種類
句身味名身命根與法得
凡夫性所有及諸法四相
非色不相應說是有為行
無思想者。生無想天心心數(shù)法不起。二定者。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定名厭于生死解脫想。由第四禪心相續(xù)一時斷。滅盡定名厭于勞務息止想。由非想非非想心相續(xù)一時斷。亦眾生種類者。生處已生于此處眾生依及心相似。句者名會所說如所行非常謂興衰法味者句會事。廣說如偈及契經(jīng)。名者字會說義如說常命根者。根及大等相續(xù)不斷。得者成就諸法不舍。凡夫性者。未取正證離圣法是凡夫性。所有四相者。生住老無常。非色者。此一切諸法如上所說。非色非色所攝。不相應者無緣故。說是有為行者。有為造故說有為行。問此中幾善幾不善幾無記。答。
善二三種五七應是無記
二在色當知一在無色地
善二者。無想定滅盡定。三種五者。得生老住無常。善中善不善中不善無記中無記。七應是無記者。七無記無想天眾生種類。句味名命凡夫性所有。問此中幾欲界系幾色界系幾無色界系。答二在色。當知一在無色地。二在色當知者。無想定及無想天是色界。一在無色地者。滅盡定在無色界。
二界說于三謂余在三界
有漏無漏五其余定有漏
二界說于三者。句味名亦在欲界亦在色界。非無色界離言語故。謂余在三界者。眾生種類命得凡夫性所有。及四相通在三界。問此中幾有漏幾無漏。答曰。有漏無漏五其余定有漏五者。得生老住無常。在有漏中有漏。在無漏中無漏。其余定有漏者。謂余一切定有漏。問此離圣法假名凡夫三界中無記。此云何舍云何斷。答。
初無漏心中圣不成就舍
凡夫流諸界離欲時滅盡
初無漏心中圣不成就舍者。第一無漏心中得圣法時得不成就舍。凡夫流諸界者。流諸界時謂處所命終此處所舍。謂處所生彼處所得無記故。離欲時滅盡者。謂地凡夫所有。若此地離欲爾時得滅凡夫性。已說心不相應行。無為今當說。三無為法數(shù)緣滅非數(shù)緣及虛空。于中數(shù)緣滅者解脫諸煩惱。依于數(shù)緣滅有漏法離煩惱解脫。數(shù)緣力智力計挍事有而無。是名數(shù)緣滅。無掛礙之相是名曰虛空。謂不障礙色是虛空。
諸法眾緣起亦從依與緣
不具以不生此滅非是明
一切有為法從眾緣而生無緣則不生。如眼識依眼依色依空依明依地依寂然。若此一切共和者便得生。若余不具便不得生。如眼時眠一切時生。爾時是余事不具眼識不得生。若彼眼識應當生而不生。眼生已終不復更生離此緣故。是有未來不復當生。彼起具差違不和是非數(shù)緣滅。如是一切行盡當知。已說無為因今當說。問有為法說是因。此中云何因為誰因。答。
前因相似增或俱依倚生
二因及一緣一向已生說
前因相似增者。前生法后生相似因轉(zhuǎn)增。如濡善于自地濡善因。及中因上因中于中因。及上因上唯上因。行法時有住有增終不減。以是故非為濡因。或俱依倚生者;蛞蚓闵缦鄳蚣肮灿幸。二因及一緣一向已生說者。自然因已生當言因。非不生前者后因。未生者無前后。若為有者應隨時生不從因。但不爾是故不有一切。遍因亦如是及次第緣。問謂此報者為是眾生數(shù)為非眾生數(shù)。答報是眾生數(shù)報者眾生。數(shù)法中。說非不眾生數(shù)。所以者何。眾生數(shù)者不共有。非眾生數(shù)共有是故非報。問是果法云何。答有為解脫果。一切有為法性果。所有由因緣故無為解脫亦應說道果。問有緣法云何行緣。答有緣者共俱有緣法是相應是共俱一緣中行不別。問何處行。答行于他境界。他境界中行非自性。離自行及緣差別故。問心心數(shù)法為有處所為無處所。答無處所。所以者何。普因故普因生心心數(shù)法。因二眼生一識。若有住處者應住一眼中一識故。若爾者第二眼不應見色而見。是故非一眼中住。如是一切盡知。若如是者。以是故無住處。問世尊說心解脫云何。心解脫為過去為未來為現(xiàn)在。答生時而解脫道生時解脫。所以者何。道生時諸煩惱滅。是故生時解脫。問道生時斷煩惱為不。答。
道滅時滅結明慧之所說
道滅時斷諸煩惱非生時。所以者何。道生時是未來。未來道者不能行事。以是故無礙道滅時斷煩惱。解脫道生時解脫。問世尊說有愛無有愛。有愛幾種無有幾種。答。
有愛有五種無有獨一相
有愛有五種。有愛名于生不生物。若愛是名有愛。此五種有苦斷見習滅道斷及思惟斷。無有獨一相者。無有愛名已見斷。樂于斷是名無有愛。此一向思惟斷。所以者何。從見愛思惟斷。此是不轉(zhuǎn)行相續(xù)中。愛非愛見是故思惟斷。問世尊說三界斷界無欲界滅界此何相。答。
愛處余煩惱滅盡是三界
愛斷是無欲界。處斷是滅界。余煩惱斷是斷界。問十心欲界。善穢污無記色界。善穢污無記無色界。善穢污無記及無漏。此心幾穢污心中可得。幾善心中可得。幾無記心中。答。
穢污心得十正覺之所說
善心中得六無記即無記
穢污心得十正覺之所說者。穢污心中得一切十心界。及地來還時三界善穢污及無記。此心一切得退時得無漏。善心中得六者。善心中得六心。欲界善求學得及身口行。亦變化心無記。色界善變化心無記。無色界善心及無漏。無記即無記者。無記心唯無記以劣故。問前已說道品十法。此中幾根性所有。幾非根。答。
道品有六法當知是為根
此中六法根性。所有信首五根及喜余者非根所有。問諸法為自性相應。為他性。答。
相應于諸法是說謂為他
諸法他性相應不自性。非為自性于自性伴。問若此解脫當云何。答。
緣中解于縛大仙人所說
諸煩惱于緣中愚即彼不起愚。緣中縛即于中解。不可以相應解相應。所以者何。以空故。問若斷即是解脫為異。答如是若解脫者即是斷。問頗斷非解脫不。答有;驍嘁压士`。見道及思惟。苦智已生習智未生。見苦所斷煩惱斷。而見習所斷煩惱縛。如是思惟所斷一切種。更互相緣故。問見四真諦云何得不壞凈。答。
二解于三諦四由見正道
興起清凈信修習于二世
二解于三諦者。觀苦習滅得于法不壞凈?嘀橇暅缦鄳拧J敲粔膬舻檬羌笆ソ。四由見正道興起清凈信者。見道時具得四。問幾世修。答修習于二世。諸法修于二世,F(xiàn)在修行未來者得修。問心共行法云何。答。
一切心數(shù)法說是心共行
此相及余法作亦應當知
一切心數(shù)法說是心共行者。一切心數(shù)法說心共行心近故。此相者。此心有四相生住老無常。亦心近故。及余法者。余心數(shù)法相亦心共行。作亦應當知者。無教戒如前說。問斷法云何。答斷諸有漏法。一切有漏法斷雜惡故。問知法云何。答知及諸無垢有漏及無漏。是一切知法一切智境界故。問遠法云何。答過去未來是說遠不辦事故。問近法云何。答余說近,F(xiàn)在近辦事故。無為近速得故。問定法云何。答。
無間無救業(yè)及諸無漏行
慧者說是定
五無間業(yè)是定必至地獄故。無漏行亦是定必至解脫果故余不定。問見處云何。答見處必有漏一切有漏法見處五見處所故。問若成就根是成就幾根。答。
說有十九根謂成就極多
少成就極八曉了根所說
說有十九根。謂成就極多者。十九根成就極多如二形。及具根者未離欲見諦。少成就極八曉了根所說者。成就八根如不具身根斷善根。及生無色中凡夫。問幾種更樂。答五種。
增有對無明處中明更樂
圣道俱有二能興起成果
意識相應更樂是說增更樂。五識相應更樂是謂有對更樂。穢污更樂是說無明更樂。無漏更樂是說明更樂。有漏非穢污更樂。是說非明非無明更樂。問何等道德果為無礙道為解脫道。答圣道俱有二能興起成果。二道共得果。一者解縛。二者得解脫。此二道成果。問無著住何心般涅槃。答無著心中得無為涅槃。無著一切事無所作無為無所求住。從報心中便般涅槃。問幾有。答。
生有及死有根本亦復中
生有者。始生時陰是謂生有。死有者死時陰是謂死有。根本有者。除生有及死有。于其中間陰是謂根本有。中有者。有所至陰是謂中有。問說有厭有離欲。云何厭云何離欲。答。
諸智在苦因此忍修于厭
滅欲得無欲說普在四中
諸智在苦因此忍修于厭者。若智及忍緣苦習。是說厭行厭處故。滅欲得無欲。說普在四中者。四諦中智及忍說離欲能斷欲故。
論品第十
威儀不威儀若離復獲得
不由此致勝能決定者答
答有從無色生色。
頗得圣果時一切離諸惡
有為凈善法得已而不修
答有退時得過去。
道者興起時未遠離諸惡
解脫時離惡愿答已必定
答有謂當來愿。
頗光曜煩惱興起于定時
清凈初禪中獲得墮衰退
答有無著果修及勛修。
頗見諦道中逮得諸善法
是法亦有緣圣者不見緣
答有欲界中修行等智。
頗慧有漏果遠離凈功德
不離從于意此亦是彼果
答有欲界變化心。
頗住無礙道成就于諸滅
諸煩惱從彼非如無漏見
答有修學諸道時。
頗結不解脫無垢者獲得
而不斷煩惱謂此無垢盡
答有從光曜中生梵天時。
頗無漏凈地未曾得已得
不離欲非退不依于見道
答有離色欲取證時。得無漏無色思惟道。
頗未得諸法而逮得此法
不舍彼不得若能知者答
答有余初無漏心品。得余無漏功德。舍凡夫事余者一切不得。
- 上一篇:第一卷 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
- 下一篇:第三卷 阿毗曇心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