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名詞 >

盂蘭盆法會(名詞解釋)

\

盂蘭盆法會

  佛教“孟蘭盆法會”,孟蘭盆的梵語是烏藍婆拏。法會是根據(jù)《盂蘭盆經(jīng)》,于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yǎng)三寶功德,回向現(xiàn)生父母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超度歷代考妣宗親能速超圣地、蓮品增上的佛教儀式。

事件由來

  從佛教來說,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舉行的法會,簡稱為“盂蘭盆會”。

  為什么稱“盂蘭盆會”呢?這“盂蘭”翻譯為“解倒懸”是極苦的意思。這是一種比喻,是人死后墮落于三惡道中,如餓鬼道中的眾生,腹大如鼓,喉細如針,饑餓難堪,如被倒懸著一樣,極為痛苦。“盆”是盛載食物的容器,就是說:用這盆器盛著各種珍貴百味美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不可思議福田之力以解救其“倒懸”之痛苦。所以稱為“盂蘭盆會”,也就是為解救先亡倒懸之苦,而盛設(shè)種種供養(yǎng),奉施三寶之法會。

  這法會的由來是:佛在世時,其弟子當中,有一位名叫目犍連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見稱。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經(jīng)往生的母親,不知現(xiàn)在何處?于是目犍連尊者就入定中觀察,見到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盡饑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萬分,不忍母親饑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缽,盛滿白飯,運用神通送到餓鬼道中給母親充饑。其母見了白飯急不及待,非常高興地伸出雙手,接過盛滿白飯的缽,捧到面前,當開口吃時,突然由她口中噴出火焰,整缽的白飯,都變成燒焦的炭一樣,不能食用!目犍連尊者看到這種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無法救得母親,使她脫離苦境!于是想起懇求佛陀代為設(shè)法,濟拔其苦縛。因此他就立即來到佛前,訴說自己母親在餓鬼道中所受的苦況,并說出己運用神通之力盛飯給母,而母親不得受食之情形,還至誠懇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

目犍連尊者救母圖

  當時佛陀對目犍連尊者說:“你不要以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親!要知道娑婆世界眾生,一生都是積惡造業(yè),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親,只仗憑你個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緣之力量,碓實是無法救離她脫出苦報!”

  佛教導目犍連:“你應(yīng)當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虔誠廣設(shè)種種供物飲食,恭敬奉獻佛僧,承仗三寶威德福力,拔濟母親脫離餓鬼道中饑渴之苦!”

  目犍連尊者聽聞佛陀教導之后,依隨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預備種種飲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誠地奉佛獻僧,當時佛陀也由于這個因緣,而講了一部《盂蘭盆經(jīng)》。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設(shè)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薦七世父母之罪業(yè)。 佛陀為什么這樣重視七月十五日,并說出這天供佛及僧有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脫七世父母之苦報?

節(jié)日起源

  《盂蘭盆經(jīng)》中所載佛弟子目犍連報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便有了'盂蘭盆節(jié)'的流傳。

  在歷史中的盂蘭盆法會,佛陀時代,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據(jù)《大盆凈土經(jīng)》記載:印度頻婆娑羅王、須達長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說盂蘭盆經(jīng)》,造五百金盆供養(yǎng)佛及眾僧,以滅除七世父母的罪業(yè)。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jīng)》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后,因強調(diào)藉由供養(yǎng)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yǎng)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tǒng)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古代民俗

  我國最早行盂蘭盆會,傳說是在梁武帝時代,據(jù)《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七載:'大同四年,帝幸同泰寺設(shè)盂蘭盆齋。'《釋氏六帖》也記載有: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以盆施諸寺。自此以后,蔚成風氣,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如唐朝代宗、德宗等,都曾親設(shè)盂蘭盆供,代宗還將過去施盆于寺的儀式改設(shè)于宮內(nèi)道場,并設(shè)高祖以下七圣位,將帝名于巨幡上,從太廟迎入內(nèi)道場中。此外,《法苑珠林》載:國家大寺,如長安西明寺、慈恩寺等,每年送盆獻供種種雜物及舉盆音樂人等,并有送盆官人,來者不一;而信眾獻盆供者亦多。可知唐代朝廷和民間對于盂蘭盆供是相當?shù)闹匾暋?/p>

流行發(fā)展

  盂蘭盆會之所以會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實乃由于其強調(diào)藉供養(yǎng)十方自恣僧,以達慈孝雙親,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慎終追遠的倫理傳統(tǒng)不謀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導,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間,由佛教節(jié)日成為民間節(jié)日。不過在佛教的戒律中,禁止佛教徒殺生,所以佛門舉行的盂蘭盆會多采用素食,供佛齋僧,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普度眾生,廣施甘露。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