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黃堂守結(jié)連賊魁
卻說余氏憐念海公孤旅無依,慨然動念,遂將海公喚到家中,留其過宿,周濟酒飯。當下海公謝了,便隨著余氏進了茅屋。余氏提水進來,復來問道:“適間忙了,未曾請教尊姓大名。”海公道:“小子姓鐘名生,乃是廣東?等!庇嗍系:“原來是個大邊省人,不遠數(shù)千里而來,亦云苦矣。那邊小房空著,請貴駕到里面暫屈一宵,少頃茶飯便到。”海公再拜謝之,便隨著余氏進內(nèi)。只見一間小小茅房,正面鋪著一張土炕,兩邊擺了竹椅,壁上有架,上面放著許多槍刀器械,白閃閃的鋒利無比,令人心膽俱寒。海瑞想道:“這就是賊人兇器了。”
少頃,余氏拿了一碗飯,四碟葷菜出來,俱系些珍惜之品。
海瑞謝道:“多承媽媽厚惠,小子何以報德!”余氏道:“偶爾方便,何須介意?”海瑞便將菜物略用了些,就罷了。余氏道:“你既苦饑,為什么只用這些?難道是嫌粗糲,不堪下咽耶?”
海瑞道:“我聞古人有云:‘饑食過飽,必隕命。’小子已餓三天,若是飽餐一頓,未免有累,故寧可少食。”余氏笑道:“這也說得有理!毙煨鞂⒓一锸樟诉M去,掌出燈來,放在桌上,說道:“你且在此安歇,明日用了早膳才去!焙H鸬:“今已打攪不安,哪敢再擾尊廚?”余氏道:“行得方便且方便!睅Χ,把房門反扣了。
海公坐在燈下,自思:“余氏為人還近人情,可憐其子法外營生,波及其母。將來破案之時,我必格外寬恕,報以一飯之德。但如今坐在這里,也是無用。對著這個客堂有何益處?我卻來錯了!陛氜D(zhuǎn)沉思,愈加煩惱,哪里睡得著?忽見案頭放著一札,海公便拿起來看,只見上面有“周大章老兄手披”數(shù)字。海公便取出書箋來看。上寫著:前者接得尊諭云云。但此案現(xiàn)據(jù)失主黃三小稱,伊夜過渡船,背負紋銀七百兩,過了對岸時已三更。正行之際,忽聞后面追呼之聲,轉(zhuǎn)瞬十余人直至,將彼銀子搶去凈盡。
月光之下,惟認得足下面貌。供詞堅甚,似不肯于甘休者。
弟深以彼昏夜搭船,何得獨負多銀,使招匪人眼目?意欲移重就輕。奈彼堅執(zhí)不從,以搶為劫。弟實無奈,暫批候訪拘追。但此案若以三限期滿,不能破獲,彼必上控,似此如之奈何?愚見欲煩足下留心,察其出入,乘便刺之,以緘其口。否則贓情重大,必須勒限嚴緝,深恐上憲添差會營訪緝,似有不利于足下。惟祈高裁,弟不勝幸甚!專此布達,并請近安。
呈大章老兄臺鑒關(guān)上遙手書海公看了,暗自怒道:“那關(guān)上遙乃是衡州知府,怎么反與賊通?不肖劣員,其罪實堪發(fā)指!”乃收其書札于袖內(nèi),以為他日質(zhì)證。
少頃,忽聞扣門之聲甚急,海公伏在門里竊聽,里面余氏答應(yīng),出來開了門。又聽得男子之聲說道:“什么時候了?如何恁早關(guān)門!”余氏道:“又到哪里吃得這等大醉回來?今夜又作出不好事來呢?”那人道:“你且休管,扶我到里面睡罷!
余氏道:“你且在草堂上坐著,待我說與你聽。”那人道:“且到里面睡了,再說罷。”醉得緊了,就要嘔吐出來。余氏道:“里面有一位迷路的客人在那里借宿,這時必定睡了,休要驚動他。你且在這里睡罷!
大章聽了母親一席話,不覺吃了一驚,說道:“我的房里有許多要緊的東西在內(nèi),怎么留過客在里面?”便帶著醉,一步一跌的,走到房門口。此際海瑞大驚,聽他口氣分明就是周大章無疑,又聽得腳步響,要進來,此時欲退不得,欲往不能。
正在驚疑之間,忽然一聲響亮,那門被周大章挨倒,連人跌進來了。那余氏便拿燈來照。周大章已爬了起來,不見猶可,見了海瑞,不覺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不分清白,把海公抓住罵道:“你是什么人,敢來窺探我的事情!”海瑞道:“請快放手,待我說來!贝笳聦⑹址砰_。海瑞被其一推,早已跌在地下。那余氏急來挽起道:“勿驚,勿驚。他是吃醉了的人,休要見怪!”海瑞猶未及回答,那周大章厲聲大叱道:“還不快說!敢是要叫我動手么?”海公道:“勿怒,勿怒!”
只嚇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道:“我是個過路趕不上站頭的,承蒙老太太好意,喚我進來歇宿。不知壯士回來,有失回避,幸勿見怪!”
大章道:“你是失站的,怎么不向大路上走,卻來向我家這條斷路上來?這明明是來窺伺我家消息。好呀,你卻不知老子的厲害!到這里來,是個自來送死的了。正是:天堂有路多不走,地獄無門卻要來!到底你是什么人?快快說來,如有隱瞞,受我一刀!”說罷,身上取出把利刀,擲在地下道:“你還是說不說?”海瑞道:“小子實系迷路的;若是認得路途,就不會走進這條斷頭路來了。”余氏亦在旁代為分辯,求他寬恕,大章哪里肯聽?余氏自進里面去了,他卻將房門反扣著說道:“老子此時精神困了,明早再來與你算賬!”說罷,帶醉的把一張大椅頂住房門躺著,不覺呼呼的睡去了。
再說海公看見明亮亮的利刃擲在地上,又見門已扣了,聽得大章呼呼的鼻息如雷,正在房門之處,自料不能得脫的,對著利刃道:“再不想我海某今日是這般盡頭的了!辈挥X慘然悲泣起來。
且說余氏回房見了女兒蘭香,說道:“往日你哥哥卻不回來,今夜留了這人歇宿,偏偏他跑回來。如今將利刃丟在地下,又將房門反扣了,豈不是明明要他性命么?好端端的一個人,卻被我斷送了性命,于心不安。”說罷竟掉下淚來。蘭香道:“明明知哥哥這般性氣的,怎好留那人在家過夜?這就是母親少了打點之處。況且哥哥平生心最多疑,哪肯放了過去?這般光景,如何是好?”余氏道:“雖然如此,還要想個計兒救他才好呢。不然這罪孽是了不得的。”蘭香說道:“有什么計兒能放走他就好了!庇嗍系:“救他出來不得,把那人關(guān)在房內(nèi),你哥哥又頂住房門睡的,如何救得他出來?”蘭香道:“既如此,待我想個計策出來。”正是:眉頭方一皺,妙計上心來。
蘭香思了一回說:“卻有了!如今趁哥哥未醒,可將外窗門撬開,母親輕輕喚此人跳出,帶至后門口放了,回身把窗門放在地上。哥哥醒來,只道他曉得此道的,卻不連害我們的了。”余氏聽了大喜,即時走到小房門口,細聽大章呼呼鼻息,正在黑甜之中。余氏將窗門解脫,悄悄的輕喚海瑞跳出。海公一聽,連忙向窗門跳出,上前求救。余氏道:“且勿高聲,若要活命,快些隨著我來!焙9憔o緊的隨著余氏。黑夜之中,不辨東西,只是隨步而行。約略轉(zhuǎn)了兩三個彎,余氏止步,把門開了,說道:“你只從此條路轉(zhuǎn)過西去,急急前進,如有遲延,恐難逃了性命!焙H鸬昧嘶盥,謝過了余氏,便依著余氏所指的路,飛奔而去。正是:鰲魚脫了金鉤釣,擺尾搖頭再不來。
后人讀史至此,有詩贊海公忠心為國。詩曰:
為國憂民不憚勞,幾經(jīng)兇險幾多遭。
身;⒀ńK難禍,命寄縣梁亦脫牢。
信是忠誠能感格,焉知正直不須逃?
海公幸有余婆救,否則黃粱熟已糟。
又有贊余氏心誠慈善,終有好報,詩曰:余婦賢良女,心存惻隱時。
憐窮施碗飯,恤寡寄棲遲。
孰料兒為梗,翻憑女巧思。
一朝疏密網(wǎng),萬載羨功奇。
有心憐性命,無計束頑兒。
吾欽余氏女,千古令人思。
又有人以詩贊蘭香慧心巧思,詩曰:二八深閨女,胸中有巧思。
能施活命計,慷慨勝男兒。
只恨兄心毒,翻憐自好姿。
赤繩何日系,誰畫妾雙眉。
令女欽嘆賞,當贈五言詩。
當下海瑞得脫了性命,急急的望西而走,幸有微月引路。
時已五更天氣,海公只顧狂奔,乃至天明,已見城開。便走回店中,叫海安伺候,穿了衣服,來至指揮衙門,正值衙門才發(fā)頭梆。海安上前,向那把門的軍官說道:“新任巡按到拜,有機密事要見你家大人!
那把門的軍官聽了,即忙進內(nèi)通報。指揮急忙出堂迎接,攜手入內(nèi)。海瑞亦無暇告訴別事,便將“閻王渡”事情,如此如此,這般這般,逐一說知。立即請去拿人。指揮聽罷,吃了一驚,喜得巡按未遭毒手。即令中軍官點兵三百,前去拿人。
正是:
只因平日作邪人,惹起官兵動殺聲。
未知官兵此去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 上一篇:第四十七回 巡撫臺獨探虎穴
- 下一篇:第四十九回 逃性命會司審案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