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靈皇帝紀中卷第二十四
〔熹〕(嘉)平四年(乙卯、一七五)
春三月,五經(jīng)文字刻石立于太學(xué)之前〔一〕。
〔一〕 胡三省曰:“雒陽記:太學(xué)在雒陽城南開陽門外,講堂長十丈,廣二丈,堂前石經(jīng)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書、周易、公羊傳十六碑存,十三碑毀。南行,禮記十五碑悉崩壞。東行,論語三碑毀。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蔡邕名。又趙明誠金石錄曰:石經(jīng),蓋漢靈帝熹平四年所立,其字則蔡邕小字八分書也。后漢書儒林傳敘云‘為古文、篆、隸三體\’者,非也。蓋邕所書乃八分,而三體石經(jīng)乃魏時所建也!卑此(jīng)注谷水曰:“東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鏤碑,載五經(jīng),立于太學(xué)講堂前,悉在東側(cè)。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飏等奏求正定六經(jīng)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xué)門外,于是后儒晚學(xué),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筆寫者,車乘日千余輛,填塞街陌矣。今碑上悉銘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jīng)。 ”故隸釋以為諸儒受詔在熹平,而碑成于光和年間。范書靈帝紀作“詔諸儒正五經(jīng)文字,刻石于太學(xué)門外”,乃指下詔之日,非指刻石樹立之日,故袁紀“五經(jīng)”之上恐脫“詔諸儒正”諸字。
夏五月丁卯,大赦天下。
延陵園災(zāi)。
冬十月改平準為中準,使中官為之令,列為內(nèi)署,令、丞悉用中官。
初,虞大家以選入掖庭,生沖帝,陳夫人生質(zhì)帝。沖帝早崩,政在梁氏,故未有謚號。議郎畢整上疏曰〔一〕:“孝沖皇帝母虞大家,質(zhì)帝母陳夫人,皆誕育圣明,而未有謚號,今當以母氏序列于外戚。雖在薨沒,猶宜爵贈,況二母見存,而無寵榮者乎?即違母以子貴之義〔二〕,又不可以示后世!鄙细衅溲,以虞大家為貴人,陳夫人為孝王妃〔三〕,使中常侍持節(jié)告憲、懷二陵。
〔一〕 范書皇后紀作“卑整”。注引風(fēng)俗通曰:“卑氏,鄭大夫卑諶之后,漢有卑躬,為北平太守!被輻澰:“整,雁門人。案孫勉引胡太傅碑亦作‘卑整\’。蔡邕集及袁紀皆作‘畢整\’。作‘畢 ’字者,誤也!苯癜蠢m(xù)漢書亦作“畢正”,其必有所據(jù)?之斠栽o為是。
〔二〕 見隱公元年公羊傳。
〔三〕 “孝王”,是勃海孝王鴻也。
大鴻臚袁隗為司徒〔一〕。
〔一〕 范書作熹平元年十二月事。
五年(丙辰、一七六)
夏四月癸丑〔一〕,大赦天下。
〔一〕 范書作“癸亥”。按是月壬辰朔,無癸亥,袁紀是。
五月,太尉李咸久病罷,光祿〔勛〕劉寬為太尉〔一〕。
〔一〕 范書靈帝紀作“太尉陳耽罷,司空許訓(xùn)為太尉”。又劉寬為太尉,范書系于“秋七月”!皠住弊謸(jù)范書補。
閏月,永昌太守曹鸞下獄誅。
初,鸞上書訟黨人曰:“夫黨人者,或耆年淵德,或衣冠英賢,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錮,辱在泥涂。謀反大逆,尚蒙赦宥,黨人何罪,獨不開恕乎!所以災(zāi)異屢見,水旱薦臻,皆由于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有司奏檻車征鸞棄市。鸞年九十,本郡憫其無辜。于是申黨人之例,父兄子弟、門生故吏,皆免官禁錮。
冬十月,司徒袁隗久病策罷。
隗字次陽,累世三公,貴傾當時。兄弟逢及隗并喜人事,外結(jié)英俊,內(nèi)附宦官。中常侍袁朗〔一〕,隗之宗人,用事于中,以逢、隗家世宰相,推而崇之以為援。故袁氏寵貴當世,富侈過度,自漢公族未之有也。逢兄子紹,好士著名,賓客輻輳,紹折節(jié)下之,不擇賢愚。逢子術(shù)亦任俠好士,故天下好事之人,爭赴其門,輜軿柴車,常有千兩。寵臣、中官皆患之。
〔一〕 范書袁安傳作“袁赦”。
十二月丙戌〔一〕,光祿大夫楊賜為司徒。
〔一〕 范書作“十一月”。按十一月戊子朔,無丙戌,范書誤。
是時拜爵過差,游觀無度,賜嘆曰:“吾世受國恩,又備宰相,安得拱默哉!”復(fù)上疏曰:“臣聞天生蒸民,不能自牧,故立君長,使司牧之。是以文王日昃不食〔一〕,以立雍熙之化。頃聞拜爵過多,每被尚書劾,非眾所歸,或不知何人。昔堯用●〔二〕,猶尚先試考績,以成厥功。今之所用,無他名德,旬月之間,累遷高位,守道之徒,歷載不轉(zhuǎn),勞逸無別,善惡同流。又聞微行數(shù)出諸苑囿,觀鷹犬之勞,極般游之樂,政事日隳,大化凌遲,忘干干不息,忽屢省之欽哉。陛下不顧二祖之勤止,追慕五宗之高縱〔三〕,殆非所謂光昭之美,而欲以望太平,是由曲表而求直影〔四〕,卻行而求及前人。惟陛下絕慢游之戲,念官人之重,割超越之恩,慎貫魚之次,以慰遐邇憤怨之望。臣受恩偏厚,特添師傅之任,不敢自同凡臣,括囊解咎
〔五〕 ,謹自手書,皂囊密上!
〔一〕 按尚書無逸篇曰:“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弊⒃:“昃音側(cè),本亦作仄。 ”黃本作“夜”誤。龍溪精舍本作“昃”,是。
〔二〕 ●,舜,舜之本字,見說文。
〔三〕 二祖,高祖、光武也。“勤止”見詩周頌賚。其文曰:“文王既勤止,我應(yīng)受之。 ”言文王既勞心于政事,而有天下之業(yè),我當而受之。又五宗者,指文帝太宗,武帝世宗,宣帝中宗,明帝顯宗,章帝肅宗。
〔四〕 荀子王霸篇曰:“猶立枉木而求其影直也。”
〔五〕 易坤卦曰:“括囊無咎無譽。”疏曰:“閑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不與物忤,故曰無咎!
六年(丁巳、一七七)
春正月辛丑,大赦天下。
二月,武庫東垣自壞。
夏,鮮卑寇邊。烏丸校尉夏育上言:“鮮卑仍犯塞,百姓怨苦,自春以來,三十余(人)發(fā)
〔一〕 。請幽州諸郡兵,出塞討之!睍r故護羌校尉田晏以他事論刑,因中常侍王甫求為將。甫建議當出軍與育并力,詔書遂用晏為鮮卑中郎將,與匈奴中郎將臧旻、南單于,三道并出。
〔一〕 據(jù)范書鮮卑傳刪。
時大臣多以為不便,議郎蔡邕議曰:“周有玁狁之役〔一〕,漢有瀚海之事〔二〕,征罰四夷,所由來尚矣。然而時有同異,勢有可否,不可一也。天設(shè)山河,秦筑長城,漢起塞垣,所以分別內(nèi)外,異殊俗也。其外則分之夷狄,其內(nèi)則任之良吏,后嗣遵業(yè),順奉所守。茍無〔蹙〕(戚)國之譏〔三〕,豈與蟲螘之虜,校往來之所傷哉?乃欲度塞出攻,雖破之,不可弭盡,而本朝必為之旰食〔四〕!昔淮南王安諫伐越曰:‘天子之兵,有征無戰(zhàn)。言其莫敢校也〔五〕。如使蒙死儌幸,以逆執(zhí)事廝養(yǎng)之卒,有不備而歸者,雖得越王之首,猶為大漢羞之!札R民易丑虜,射干沒以要功〔六〕,就如其言,猶已危矣,況其得失不可知也!昔朱提郡反〔七〕,孝元皇帝納賈捐之言,割而棄之。夫恤民救急,雖成郡列縣,猶尚棄之,況鄣塞之外,未嘗為民居者乎?臣愚以為宜止出攻之計,令諸郡修垣,屯守沖要,以堅牢不動為務(wù)。若乃守邊之術(shù),李牧發(fā)其策〔八〕,嚴尤申其要〔九〕,遺業(yè)猶在,文章具存。循二子之策,守先帝之規(guī),臣曰可矣!庇,下邳淮浦人,以忠直稱,所歷皆有名跡!惨弧 詩小雅六月曰:“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
〔二〕 史記霍去病傳言去病西擊匈奴,“獲屯須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于姑衍,登臨瀚海。”索隱引崔浩曰:“北海名,群鳥之所解羽,故云翰海。”
〔三〕 詩大雅召旻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狈稌嚏邆髯鳌磅尽,據(jù)以改。
〔四〕 昭公二十年左傳曰:“伍尚歸,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楊伯峻曰:“旰音干,晚也。謂楚之君臣將有吳國來之憂患,不得早食!卑蠢钯t注作伍子胥語,誤。
〔五〕 李賢曰:“校,報也!
〔六〕 史記酷吏傳曰:“始為小吏,干沒!狈:“射成敗也!睏顦溥_曰:“黃生云:此言以公家財物入己,如水之淹沒,沉沒無跡也。不水而沒,故曰干沒,與陸沉意同!卑丛o邕文之意,當以服說應(yīng)之。
〔七〕 按漢書賈捐之傳、范書鮮卑烏桓傳均作“珠□郡”,朱提在犍為屬國境,從未“割而棄之”,楊說誤。
〔八〕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附李牧傳曰:李牧常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shù)牛饗士,習(xí)射騎,謹烽火,多間謀,厚遇戰(zhàn)士。為約曰:“匈奴即入盜,悉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毙倥咳,烽火謹,輒入收保,不敢戰(zhàn)。如是數(shù)歲,亦不亡失。
〔九〕 漢書匈奴傳曰:“嚴尤諫曰:‘臣聞匈奴為害,所從來久矣,未聞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漢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無策焉。當周宣王時,獫允內(nèi)侵,至于涇陽,命將征之,盡境而還。其視戎狄之侵,譬猶□□之螫,毆之而已。故天上稱明,是為中策。漢武帝選將練兵,約齎輕糧,深入遠戍,雖有克獲之功,胡輒報之,兵連禍結(jié)三十余年,中國罷耗,匈奴亦創(chuàng)艾,而天下稱武,是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民力,筑長城之固,延袤萬里,轉(zhuǎn)輸之行,起于負海,疆境既完,中國內(nèi)竭,以喪社稷,是為無策!卑喙淘弧皣烙日撝斠印薄
八月,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獲烏丸校尉夏育各將步卒萬余人擊鮮卑,三軍敗績,士馬死者萬數(shù)。
冬十月癸丑朔,日有蝕之,趙相以聞。京師地震〔一〕。
〔一〕 范書靈帝紀、續(xù)漢五行志均系京師地震于辛丑日。標點本范書?庇浽:“按:是年十月癸丑朔,不得有辛丑,校補謂袁紀于癸丑朔日食下接書地震,不另出日,似兩事同日,‘辛丑\’或即‘ 癸丑’之誤。”
十一月,太尉劉寬、司空陳球以災(zāi)異罷。
十二月,太常孟郁為太尉〔一〕,太仆陳耽為司空〔二〕。司徒楊賜以辟黨人免。
〔一〕 范書靈帝紀作“孟郁”。按 “□”是“佾”本字。彧、郁相通。王念孫廣雅疏證曰:“彧者,說文‘□,有文章也’。論語八佾\‘郁郁乎文哉’,彧、□、郁并通!
〔二〕 范書靈帝紀作“太常陳耽” 。
光和元年(戊午、一七八)
春二月辛亥朔,日有蝕之。
己未,京師地震〔一〕。
〔一〕 范書靈帝紀與袁紀同,而續(xù)漢五行志作“辛未”。
初置鴻都門生。本頗以經(jīng)學(xué)相招,后諸能為尺牘詞賦及工書鳥篆者至數(shù)千人;虺龅渲菘,入為尚書、侍中,封賜侯爵〔一〕。〔一〕 胡三省曰:“賜爵關(guān)內(nèi)侯以下也。”
三月癸丑〔一〕,光祿勛袁滂為司徒。
〔一〕 是月辛巳朔,無癸丑,或乃癸巳之誤。
辛未,大赦〔一〕。
〔一〕 范書靈帝紀作“辛丑”。按三月辛巳朔,無辛未,袁紀誤。此日改元光和。
夏四月丙辰,京師地震。
侍中寺雌雞一身皆成雄,惟頭冠未變。
五月壬午,無何白衣人入德陽門內(nèi),自稱梁伯夏,又復(fù)曰:“伯夏教我上殿為天子!敝悬S門桓覽收之〔一〕遂亡失不見。
〔一〕 范書靈帝紀注引東觀記、續(xù)漢五行志均作“中黃門桓賢”。又風(fēng)俗通義曰:“光和四年四月,南宮中門寺有一男子,長九尺,服白衣。中黃門解步呵問:‘汝何等人?白衣妄入宮掖!:‘ 我梁伯夏后,天使我為天子!接笆杖,因忽不見!迸c諸載均異,錄此備考。
蔡邕以為:“貌之不恭,則有雞禍,頭為元首,人君之象。今雞一身已變,未至于頭而上,知之是將有事而不遂之象!庇衷:“成帝時,男子王褒衣絳衣入宮上殿曰:‘天帝令我居此。\’后王莽篡位。今此與成帝相似,而被服不同,又未入云龍門。以往方今,將有王氏之謀,其事不成!逼浜髲埥亲鱽y,尋被誅滅。
是月,太尉孟郁、司空陳耽以災(zāi)異罷。太常〔來〕(袁)艷為司空〔一〕。
〔一〕 據(jù)范書、華嶠書改,下同。
六月丁丑,溫明殿庭中有黑氣長十余丈,形貌似龍。詔問光祿楊賜、議郎蔡邕曰:“祥異,禍福吉兇所在。以賜博學(xué)碩儒,故密詔問,宜極其意,靡有所隱。 ”賜仰嘆曰:“臣每讀張禹傳,何嘗不憤恚乎〔一〕!吾以微學(xué)充先師之末,累世見寵,尚當上疏陳情,況今猥見訪問乎?”乃手書對曰:“臣聞經(jīng)傳所載,或得神以興,或得神以亡。國家休明,則降鑒其德;邪辟昏亂,則示其禍〔二〕。今嘉德殿所見黑氣,考之經(jīng)傳,應(yīng)虹蜺妖邪之氣,不正之象也。春秋讖曰:‘
天投虹蜺,天下怨,海內(nèi)亂!铀陌僦,亦復(fù)垂至。易曰:‘天重象,見吉兇,圣人則之!踩骋涉糁,有因愛放縱,左右嬖人,共專國朝,欺罔日月。又鴻都門下,招會群小,旬月之間,并各拔擢。縉紳之徒,委伏畎畝,冠履倒易,陵谷代處〔四〕。從小人之邪意,順無知之私欲,殆哉之危,莫過于今。幸賴皇天,垂象譴告。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德。\’〔五〕唯陛下慎經(jīng)典之誡,圖變復(fù)之道〔六〕,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七〕,內(nèi)親張仲,外任山甫,抑止槃游,留思庶政,冀天還威,眾變可弭。老臣受師傅之任,數(shù)蒙寵異之恩,豈敢愛惜垂沒之年,而不盡其慺慺之心哉〔八〕!”
〔一〕 成帝時,丞相張禹以有師為恩,每疾病,上親臨視。禹不獻安國定邦之策,一請調(diào)女婿張掖太守蕭咸,上即徙咸為弘農(nóng)太守。二數(shù)視其少子,上即禹床下拜為黃門郎給事中。事見漢書張禹傳。故楊賜憤恚之。
〔二〕 莊公三十二年左傳曰:“秋七月,有神降于莘;萃鯁栔T內(nèi)史過曰:‘是何故也? ’對曰:‘國之將興,明神降之,監(jiān)其德也。將亡,神又降之,觀其惡也。故有得神以興,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
〔三〕 見易系辭上。
〔四〕 詩小雅十月曰:“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惫{云:“君子居下,小人處上之謂也。 ”〔五〕 乃逸周書之辭。
〔六〕 惠棟曰:“漢時易家言災(zāi)異者,有變復(fù)之說!
〔七〕 詩小雅鶴鳴之詩,誨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其辭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八〕 李賢曰:“慺慺,猶勤勤也!
邕對曰:“天于大漢,殷勤不已,故屢出祅變譴責,欲令人君感悟。災(zāi)眚之發(fā),不于他所,遠則門垣,近則寺署,其為監(jiān)戒,最為切至。虹蜺墯,雌雞化,皆婦人奸政之所致也。自踐祚已來,中宮無他逸寵,而乳母趙嬈貴重赫赫,生則貲富侔于帑藏,死則丘墓逾于園陵。續(xù)為永樂門〔史〕(吏)霍玉〔一〕,依阻城社,大為奸猾侮惑之罪,晚乃發(fā)露。虹蜺集庭,雌雞變化,豈不為此!今者,道路所言,復(fù)云有程夫人者,宜深以趙、霍為戒。近者不治,無以正遠。長水校尉趙玹、屯騎校尉蓋〔升〕(延)〔二〕,其貴已足,其富已甚,當以見私之故,早自引身以解!惨四睢骋讉鳌∪嗽谖恢蘚’〔三〕。廷尉郭禧敦龐純厚〔四〕,國之老成;光祿大夫喬玄聰達方直,有山甫之姿;故太尉劉寵忠實守正,剛直不屈,宜為謀主,數(shù)見訪問。宰相大臣,君之四體,不宜復(fù)聽納小吏,雕琢大臣〔五〕。愿陛下忍而絕之,思惟萬機,以答天望。朝廷既自約厲,左右亦宜從化。天道惡滿,鬼神好謙。但臣愚戇,感激忘身,觸冒忌諱,手書具對。夫君臣不密,上有漏言之禍〔六〕。愿寢臣表,庶使臣筆所及者,得佐陛下盡忠! 書奏,趙玹、程黃聞之〔七〕,共譖邕下獄,當棄市。中常侍呂強愍邕無罪,從上請,邕減死罪一等,徙朔方,遇赦還本郡。
〔一〕 據(jù)范書及通鑒改。胡三省曰:“永樂門史,董太后宮官。”
〔二〕 據(jù)范書改。惠棟引蔡邕集曰:河間相升,以朝庭在藩國時,鄰近舊恩,歷河南太守、太中大夫,在郡受取數(shù)億以上,遷為侍中也。
〔三〕 據(jù)范書補。
〔四〕 據(jù)袁紀前文及范書逕改“僖 ”作“禧”。
〔五〕 李賢曰:“雕琢,猶鐫削以成其罪也!
〔六〕 易系辭上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被輻澮騻魑墓暝:“射姑殺,則稱其國以殺何?君漏言也!焙涡菰:“自上言泄曰漏!狈稌嚏邆鞔司渥鳌吧嫌新┭灾,下有失身之禍”。袁紀當有脫文。
〔七〕 程黃,范書作“程璜”,即所謂“程夫人”者。錢大昕曰:“漢時宮人中耆宿,皆稱中大人,見鄧禹傳。韋昭云:古者名男子為丈夫,尊父嫗為大人,故宮婢亦有大人之稱!狈稌宰鳌按笕 ”,而通鑒與袁紀同。
秋八月,有星孛于天市。
冬十月〔一〕,太尉張顥、司空來艷久病罷。太常陳球為太尉,射聲校尉袁逢為司空〔二〕。
〔一〕 范書靈帝紀作“九月”。疑袁紀誤。
〔二〕 范書靈帝紀袁逢為“屯騎校尉。”
十一月〔一〕,皇后宋氏廢。后無寵,宮人幸姬眾共譖愬,誣后以咒咀上,遂收后璽綬。后以憂死,父母兄弟皆被誅。諸常侍、小黃門憐宋氏無辜,乃共葬后及父母兄弟于皋門亭,宋氏舊塋也。
〔一〕 范書靈帝紀作“十月”。十月丁未朔,丙子晦。袁紀下文既作“丙子晦”,則作“ 十一月”誤。
丙子晦,日有蝕之。太尉陳球以災(zāi)異罷。
十二月丁巳,光祿勛喬玄為太尉〔一〕!惨弧 范書靈帝紀喬玄作“光祿大夫”。
是歲馬生人。京房易傳曰:“上亡太子,諸侯相伐,厥妖馬生人!
二年(己未、一七九)
春二月丁巳,司徒袁滂以災(zāi)異罷。太鴻臚劉邵為司徒〔一〕。
〔一〕 范書作“三月”,且“劉邵 ”作“劉郃”。
滂字公熙,(閎之孫也)〔一〕純素寡欲,終不言人之短。當權(quán)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滂獨中立于朝,故愛憎不及焉。
〔一〕 閎乃袁安孫袁彭之孫,袁逢、袁隗為其從父。乃汝南袁氏。袁滂系陳郡人,與袁閎雖同姓而不同宗,故非閎之孫明矣。又范書董卓傳注、三國志袁渙傳注所引袁紀均無此四字,當系衍文,故刪。又李賢注作“滂字公喜”,熙喜古通用。
乙丑,太尉喬玄、司空袁逢久病罷。太中大夫段颎為太尉,太常張濟為司空。
橋玄字公祖,梁國睢陽人。初為梁州刺史,值梁州大饑,玄開倉以廩之。主者以舊典宜先表聞,玄曰: “民以死矣!睆[訖,乃上奏。詔書以玄有汲黯憂民之心〔一〕,復(fù)不得以為常。玄有才名,長于知人。初見魏武帝于凡庸之中,玄甚異之,謂曰:“今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定也。定天下者,其在君乎?”
〔一〕 武帝時,河內(nèi)失火,使汲黯往視之。黯以河內(nèi)失火事為小,傷水旱,或父子相食事大,故矯詔發(fā)河內(nèi)粟以賑貧民。武帝賢而不加罪。事見漢書汲黯傳。
夏四月丙戌,日有蝕之〔一〕。
〔一〕 范書及續(xù)漢志均作“甲戌朔 ”。按丙戌在辛巳之后,今紀文反居前,則系甲戌之誤明矣。
辛巳,太尉段颎有罪下獄誅。
初,黃門令王甫、大長秋曹節(jié)專權(quán)任勢,顥阿附甫等,尚書令楊球撫髀嘆曰〔一〕:“使球為司隸,此等何得爾!”俄而球為司隸,既拜,明日詣闕謝恩,會甫沐下舍,球因奏曰:“中常侍、冠軍將軍王甫奉職多邪,奸以事上,其所彈糾,皆由睚眥。勃海之誅,宋后之廢,甫之罪也。太尉段颎以征伐微功,位極人臣,不能竭忠報國,而諂佞幸,宜并誅戮,以示海內(nèi)!庇谑鞘哲Q、甫下獄,球親考之。甫子萌先為司隸,遷永樂少府,亦并見收。萌謂球曰:“父子今當伏誅,亦以先后之義〔二〕,少假借老父。”球罵萌曰:“若以權(quán)勢為官,無忠,等者司隸,云以先后之義乎?”萌曰:“若臨于坑相躋,憂汝獨不見隨吾后死邪?”于是球操捶杖之,甫、萌皆前死杖下。球敕都官從事曰:“先舉權(quán)貴大猾,乃議其余耳。公卿豪右若袁氏兒輩,從事自辨之,何須校尉邪?”于是權(quán)門股栗,京師肅然。
〔一〕 東觀記、續(xù)漢書、華嶠書、謝承書、范書“楊”均作“陽”,袁紀誤,今仍其舊,下同。
〔二〕 先后為司隸校尉也。
球既誅甫后,欲收曹節(jié),節(jié)等不敢出沐。會順帝虞貴人葬,百寮會葬,還入夏城門,曹節(jié)見謁于道旁,球大罵曰:“賊臣曹節(jié)!”節(jié)收淚于車中曰:“我自相食肉,何宜使犬舐其汁乎〔一〕?”語諸常侍,且便入省,勿過里舍也。節(jié)入譖球酷暴益甚,不為百姓所安。上乃徙球為衛(wèi)尉,球叩頭自陳曰:“臣無清高之行,橫蒙犬鷹之任,前誅常侍王甫、太尉段颎,皆狐貍小丑,未足以宣示天下。今鴟梟翔于園林,豺狼噬于圍藪,臣誠恥之。愿追詔書!边殿^殿下。上呵曰:“衛(wèi)尉詎詔邪?”至于再三,乃受。
〔一〕 范書將此語系于見磔甫尸于道次而發(fā),通鑒從之。丁酉,大赦天下。
秋七月,匈奴中郎將純脩擅收斬單于呼演〔一〕,更立右賢王羌深為單于〔二〕,脩抵罪。
〔一〕 范書“純脩”作“張脩”。 “呼演”,南匈奴傳作“呼微”,靈帝紀注作“呼征” 。
〔二〕 范書南匈奴傳作“羌渠”。
冬十月,永樂少府陳球下獄死。
初球與司徒劉邵書曰:“公出自宗室,據(jù)臺鼎之位,天下所望。今曹節(jié)等放縱,為天下害,而久令在左右。賢兄侍中,常為節(jié)所害,可表徙尚書令楊球為司隸,以收節(jié)等誅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翹足而待。 ”楊球小妻,程黃女。黃宮中用事,所謂程夫人也。節(jié)等頗聞知,乃重賂黃,且迫脅之;滩,告節(jié)等以球謀,因與節(jié)讒邵于上曰:“邵等常與陳、竇交通,又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劉納、永樂少府陳球交通〔一〕,并通謀議。”上大怒,策邵、陳球、楊球、劉納皆下獄死。
〔一〕 疑“步兵”上脫“與”字, “陳球”下脫“衛(wèi)尉楊球”四字。
楊球字方正,漁陽泉州人。有勇氣,郡吏常辱球母,球合年少數(shù)十人,殺吏滅其家,由是知名。九江山賊起,劫刺史。球以太尉掾為九江太守,設(shè)方略,即時摧破。誅鋤豪彊,郡中累足〔一〕,遷甘陵相。時天下旱,司空張顥奏郡中長吏嚴酷貪污者皆罷免之。球以嚴酷征,詔書以九江時功拜議郎,遷將作大匠、尚書令。
〔一〕 累足,即重足而立之意,畏懦狀。
十一月,太常楊賜為司徒。
三年(庚申、一八0)
春正月癸丑,大赦天下〔一〕。
〔一〕 范書作“癸酉”。按是月庚子朔,無癸酉,范書誤。
夏,虎見平樂觀下,又見憲陵。上詔問司徒楊賜,賜對曰:“虎者,金行參代之精,狼戾之獸也。今在位率多奢暴貪殘酷虐乎?”
中郎將張均上言曰〔一〕:“虎見憲陵,又見平樂觀下,皆隸訛言也。洪范之論,‘言之不從,則有毛蟲之〔孽〕(業(yè))’〔二〕;⒄,西方之獸,為禽剛猛,彊梁之物也。居而穴處,不可睹見。今于先帝園陵為害,又言見于城下,皆在位者仁恩不著,有苛克殺戮之意乎?此乃大兵劇賊之征,不可不防也!
〔一〕 范書作“郎中中山張鈞”。
〔二〕 據(jù)尚書大傳改。
秋七月,大長秋曹節(jié)為車騎將軍〔一〕。
〔一〕 范書宦者傳曰:“四年,卒,贈車騎將軍!
九月辛酉,日有蝕之。詔群臣上封事,靡有所諱。
郎中審忠上書曰:“臣聞治國之要,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舜有五臣天下治〔一〕,湯舉伊尹,不仁者遠〔二〕。故太傅蕃、尚書令尹勛知中官奸亂,考其黨與。華容侯朱瑀知事覺露,禍及其身,乃〔興〕(與)造逆謀〔三〕,迫脅陛下,聚會群臣。因共割裂城社以相賞,父子兄弟被蒙尊榮。素所親厚,布在州郡,皮剝小民,甚于狼虎。多言財貨,繕治殿舍,車馬服飾,擬于大家。群公卿士,杜口吞聲,州郡承風(fēng)順指。故蟲蝗為之生,夷狄為之起,天意憤盈,積十余年矣。故頻年日有蝕之于上,地震于下,所以譴戒人主,欲令覺悟。今瑀等并在左右,陛下春秋富盛,懼惑佞諂,以作不軌。愿陛下留漏刻之聽,以省臣表,埽滅丑類,以答天怒。”章寢。
〔一〕 五臣者,禹、稷、契、皋陶、伯益也。
〔二〕 見論語顏淵。
〔三〕 據(jù)范書宦者傳改。
有星孛于狼、〔弧〕(狐)〔一〕。
〔一〕 據(jù)續(xù)漢天文志及范書改。
初作〔靈昆〕(林泉)、畢圭苑〔一〕。
〔一〕 據(jù)范書改。黃本“林”亦作 “靈”。
司徒楊賜上書曰:“臣聞使者并出,規(guī)度城南民田,欲以為苑者。昔先王制囿,裁足取牲,以備三驅(qū)〔一〕,薪采芻牧者往焉。故詩曰:‘王在靈囿,麀鹿攸伏。’〔二〕傳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三〕皆被其德政,而樂所為如此。至六國之際,取獸者有罪,傷槐者將誅,孟軻為梁惠王極陳其事〔四〕。先帝之制,左開鴻池,右作上林,不儉不泰,以合禮中。今猥規(guī)都城之側(cè),以畜禽獸之物,非所以保養(yǎng)民庶赤子之義。筑郎不時,春秋有譏〔五〕;盤于游田,周公作戒。其城外之苑,以有五六〔六〕,足用逞情,意順四時〔七〕,何必變革舊制,以罷民力。楚興章華,郢人乖叛〔八〕;秦作阿房,黎甿憤怨。宜思夏后卑室之意〔九〕,太宗露臺之費〔十〕,慰此下民勞止之歌〔十一〕!鄙嫌,侍中任芝、樂松等曰〔十二〕:“昔宣王囿五十里,民以為大。文王百里,民以為小〔十三〕。今造二苑,與百姓共之,不妨于政,民蒙其澤!鄙纤鞆闹。
〔一〕 易比卦曰:“王用三驅(qū),失前禽!毖匀翁铽C,必先以驅(qū),故稱三驅(qū)。
〔二〕 見詩大雅靈臺。
〔三〕 見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曰出夏諺。
〔四〕 見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借論文王,以明當與民同樂之意。
〔五〕 莊公三十一年公羊傳曰:“ 春,筑臺于郎,何以書?譏。何譏爾?臨民之所漱浣也!
〔六〕 李賢曰:“陽嘉元年起西苑。延熹二年造顯陽苑。洛陽宮殿名有平樂苑、上林苑;傅垩屿湓曛螟櫟略芬!
〔七〕 范書“時”作“節(jié)”。李賢曰:“春搜,夏苗,秋狝,冬狩也!
〔八〕 楚靈王筑章華之臺,“國民罷焉,財用盡焉,年谷敗焉,百官煩焉,舉國留之,數(shù)年乃成”。后有干溪之亂,靈王死之。見國語楚語。
〔九〕 論語泰伯曰:“子曰:‘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十〕 史記文帝紀曰:“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chǎn),吾奉先帝宮室,?中咧,何以臺為!’”
〔十一〕詩大雅民勞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荽酥袊,以綏四方!
〔十二〕范書樂松作“中常侍”。通鑒考異曰:“松本鴻都文學(xué),必非中常侍。袁紀云‘侍中\(zhòng)’,今從之!
〔十三〕孟子梁惠王下曰:“齊宣王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何也?’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蕘者往來,雉兔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于國中。民以為大,不亦宜乎?’”可知松等所言文王乃周文王,而宣王則是齊宣王也。而囿之里數(shù)均異。齊宣之囿,通鑒作“五里”,誤甚。
閏月,司徒楊賜久病罷。
冬十月,太常陳耽為司徒〔一〕。
〔一〕 范書作光和四年事,通鑒考異以為袁紀誤。
十一月,立皇后何氏〔一〕。后,南陽〔宛〕(苑)人〔二〕。以良家子選入掖庭〔三〕,有寵,自貴人為皇后。父真早卒,異母兄進為河南尹,進弟苗越騎校尉!惨弧 范書作“十二月己巳”。
〔二〕 據(jù)范書改。
〔三〕 范書皇后紀作“家本屠者” ;輻澰:“續(xù)漢書:進父真死,以妹倚黃門得入掖庭。案何進傳蹇碩與趙忠書曰:‘中常侍郭勝,進同郡人也。太后及進之貴幸,勝有力焉!粍t幸由郭勝得入掖庭!
十二月,車騎將軍曹節(jié)罷〔一〕。
〔一〕 “罷”當是“薨”之誤。范書作四年事。詳見前注。
四年(辛酉、一八一)
春,初置騄驥廄丞,領(lǐng)受郡國調(diào)馬,而豪右辜榷〔一〕,馬一匹至二百萬。
〔一〕 前書音義曰:“辜,障也;榷,專也。謂障余人買賣而自取其利!
夏四月庚午,大赦天下〔一〕。
〔一〕 范書靈帝紀作“庚子”。按是月癸亥朔,無庚子,范書誤。
司徒陳耽不堪其任罷。太常袁隗為司徒〔一〕。
〔一〕 范書作光和五年事。
六月,追爵謚皇后父何真為車騎將軍、舞陽宣懷侯。
秋七月,五色鳥見于新城,眾鳥隨之,民謂之鳳皇。
九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冬十月,太尉許郁〔坐〕辟召錯謬罷,太常楊賜為太尉〔一〕。
〔一〕 范書本月作“太尉劉寬罷,衛(wèi)尉許□為太尉”。通鑒從范書。又“坐”字據(jù)通鑒考異引袁紀補。
車駕幸廣城。
是歲,于后宮與人為列肆販賣,使相偷盜,爭著進賢冠。又于西園駕四驢,上躬自操轡,馳驅(qū)周旋,以為歡樂。于是公卿貴戚轉(zhuǎn)相放效,至乘輜軿以為騎從,互相請奪,驢價與馬齊。本志曰:“行天者莫如龍,行地者莫如馬。詩曰:‘四牡骙骙,載是常服!惨弧丑H乃服重致遠,野人之所用,非帝王君子之所宜驂服。遲鈍之蓄,而今貴之,天意若曰:國且大亂,賢愚倒置,執(zhí)政者皆如驢也!
〔一〕 見詩小雅六月。
五年(壬戌、一八二)
春正月辛未,大赦天下。
二月,大疫。
三月,詔三公以謠言舉刺史、二千石貪污濁穢為蠹害者。
夏,旱〔一〕。
〔一〕 范書靈帝紀“夏”下有“四月”兩字。
五月庚申,永樂宮署災(zāi)。
秋七月,星孛于太微。
六年(癸亥、一八三)
春三月辛未,大赦天下。
夏,爵號皇后母為舞陽君。
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
中平元年(甲子、一八四)
春正月,鉅鹿人張角謀反。
初,角弟良,弟寶自稱大醫(yī)〔一〕,事善道〔二〕,疾病者輒跪拜首過〔三〕,病者頗愈,轉(zhuǎn)相誑耀。十余年間,弟子數(shù)十萬人,周遍天下,置三十六坊,各有所主。期三月五日起兵,同時俱發(fā)。角弟子濟陰人唐客上書告角〔四〕,天子遣使者捕角。角等知事已露,因晨夜敕諸坊,促令起兵。
〔一〕 范書皇甫嵩傳作“角弟寶” ,“寶弟梁”。通鑒考異曰:“
司馬彪九州春秋云:‘角弟梁,梁弟寶’,袁紀云‘角弟良、寶\’,今從范書!卑唇癖驹o“寶”上皆有“弟”字,與通鑒考異所見本異。又 “大醫(yī)”,范書作“大賢良師”,注曰:良或作郎!捕 范書作“黃老道”。
〔三〕 胡三省曰:首過,“今道家所施符水,祖張道陵,蓋同此術(shù)也”。
〔四〕 范書皇甫嵩傳作“濟南唐周 ”。
二月,角等皆舉兵,往往屯聚數(shù)十百輩,大者萬余人,小者六七千人。州郡倉卒失據(jù),二千石長吏皆棄城遁走,京師振動。角黨皆著黃巾,故天下號曰“黃巾賊”。
初,司徒楊賜、衛(wèi)尉劉寬、司空張濟、御史劉陶并陳角反謀,宜時捕討,以絕亂原。上不從。及角作亂,天子思陶言,封為中陵侯。
陶字子奇,潁川潁陰人。沈勇有大謀,不修威儀,不拘小節(jié)。與人交,志好不同,雖富貴不顧也;所行齊趣,雖貧賤,必尊貴之。疾惡太甚,以此見憎。
辟司徒府,遷尚書侍中,以數(shù)直諫,為權(quán)臣所惡,徙為京兆尹。上素重陶才,征為諫議大夫。諸中官讒陶與張角通情,上遂疑之,收陶考黃門北寺。中官諷考,楚毒極至。陶對使者曰:“朝廷前封臣云何?不恒其德,反用佞邪之譖,臣恨不與伊、周同儔,而與三人同輩〔一〕。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然后悔于冤臣,將復(fù)何逮?”不食而死。
〔一〕 “三人”,即三仁也。論語微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三月戊申,河南尹何進為大將軍,帥師次于都亭。自函谷、〔伊闕〕(關(guān))、大谷、轘轅、盟津〔一〕,皆置都尉,備張角也。
〔一〕 “伊闕”據(jù)黃本補。范書靈帝紀作“置八關(guān)都尉官”。注曰:“八關(guān)謂函谷、廣城、伊闕、大谷、轘轅、旋門、小平津、孟津也!痹o “八關(guān)”尚脫其三也。
于是考諸與角連反,宮省左右死者數(shù)千人。上內(nèi)憂黃巾,問掖庭令呂強何以靜寇,對曰:“誅左右奸猾者。中常侍丁肅、徐演、李延、趙裕、郭耽〔一〕,朝廷五人,號為忠清,誠可任用。赦黨人,簡選舉,何憂于賊!”上納其言。
〔一〕 按范書宦者傳,丁肅乃濟陰人;輻澰:“肅,濟陰句陽人,與太傅胡廣為婚者。 ”徐演作“徐衍”,下邳人。李延作“汝陽李巡”。廿二史考異曰:“巡,即注爾雅者。”惠棟曰:“汝陽,經(jīng)典序錄作‘汝南\’。經(jīng)籍志云:中黃門李巡,注爾雅三卷。又王愔文字志載:巡善書!庇众w裕作“北海趙佑”。與袁紀多異。
壬子,大赦黨人,皆除之。
強字漢盛,河南成皋人。忠貞奉公,不與佞幸同。是時權(quán)邪怙寵,政以賄成,郡國貢獻,皆先饋賂,然后得行,左右群臣,好上私禮。強諫曰:“陛下物出天下,然而所輸之府,輒有導(dǎo)行之財,皆出于民。今發(fā)十而貢一,費多而獻少,無為使奸吏用巧,私門致富也。又阿媚之臣,好獻其私,客諂姑息,進入,其所奉獻,皆御府所有,無為使從諫之臣得自●黷也〔一〕。
舊選舉委任三府,尚書受奏御而已,各受試用,責以成功。功無可察,以事付尚書,尚書乃覆案虛實,行其罪罰。于是三公每有所選,參議掾?qū)?咨其行狀,度其器能。然猶有溺職廢官,荒穢不治。今但任尚書,或有詔用,三公得免選舉之負,尚書又無考課之勤,陛下虛自勞苦,有廢亂之負,無所責也!睍,上以示中常侍夏惲、趙忠。忠、惲曰:“此言是也。然強自負清潔,常怏怏有外心。”
〔一〕 ●,媟也。漢書枚乘傳曰“ 以故得媟黷貴辛”。注曰:“媟,狎也;黷,垢濁也。 ”此言狎習(xí)相慢,同流合污也。 及赦黨人,中官疾之,于是諸常侍人人求退。忠、惲共構(gòu)會強云:“與黨人謀,數(shù)讀霍光傳〔一〕。強兄弟所在,亦皆貪穢!鄙下剰娮x霍光傳,意不悅,使中黃門持兵召強。強聞上召,怒曰:“吾死,亂兵起矣。大丈夫欲書忠國史,無為復(fù)對獄吏也。”遂自殺。
〔一〕 漢書霍光傳也。李賢曰:“ 言其欲謀廢立也。”
詔公卿百官出馬弩各有差。
中郎將盧植、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雋各持節(jié)征黃巾。
護軍〔司馬〕(將軍)傅燮討賊形勢〔一〕,燮上書諫曰:“臣聞天下之禍,所由于外,皆興于內(nèi)。是故虞舜升朝,先誅四兇,然后用十六相〔二〕。明惡人不去,則善人無由進。張角起于趙、魏,黃巾亂于六州,此皆釁發(fā)蕭墻〔三〕,而禍延四海。臣受戎任,奉辭伐罪,始到潁川,戰(zhàn)無不克,黃巾雖遏,其釁由內(nèi)作耳。陛下仁德寬容,多所不忍,中官弄權(quán),忠臣之憂逾深耳。何者?夫邪正之在國,猶冰炭不可同器而并存也。彼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詞飾說,共長虛偽。孝子疑于屢至,市虎惑于三人,陛下不詳察之,臣恐白起復(fù)賜死于杜郵〔四〕,而盡節(jié)效命之臣,無所陳其忠矣。唯陛下察虞舜四罪之舉,使讒佞受放殛之罰,萬國知邪臣之為誅。首忠正時,得竭其誠,則善人思進,奸兇不討而自滅矣。臣聞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子之事父〕,焉得不盡情以言〔五〕!使臣伏鈇鉞之戮,陛下少用其言,國之福也。”書奏,中常侍趙忠見而怨焉。
〔一〕 據(jù)黃本改,范書亦作“司馬 ”。胡三省曰:“護軍司馬,官為司馬,而使監(jiān)護一軍!庇帧坝戀\形勢”,語殊不類。
〔二〕 四兇,見前注。十六相者,指高陽氏之八才子:蒼舒、隤敳、梼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亦稱八愷。又指高辛氏之八才子: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亦稱八元。見文公十八年左傳史克之語。
〔三〕 指張角遣人入京師,約中官為內(nèi)應(yīng)之事。
〔四〕 事見史記白起列傳。
〔五〕 據(jù)黃本補。
夏四月,太尉楊賜以寇賊罷,太仆鄧盛為太尉。司空張濟久病免,大司農(nóng)張溫為司空。
初賣官,自關(guān)內(nèi)侯以下至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
皇甫嵩、朱雋連戰(zhàn)失利。遣騎都尉曹操將兵助嵩等。
五月乙卯,黃巾馬元義等于京都謀反,皆伏誅〔一〕。
〔一〕 范書皇甫嵩傳言馬元義死于唐周告密后不久,時尚未起義。又御覽卷六四五引續(xù)漢書曰:“張角別黨馬元義為山陽所捕得,饋送京師,車裂于市!敝T載各有異,俟考。
皇甫嵩、朱雋擊黃巾波才于潁川,大破之,斬首數(shù)萬級。詔嵩行車騎將軍,封都鄉(xiāng)侯;雋,西鄉(xiāng)侯。于是傅燮功多應(yīng)封,為趙忠所譖。上識燮,不罪之,然不得封。
左中郎將盧植征張角,不克,征詣廷尉,減死罪一等。中郎將董卓代。
植既受命,累破黃巾,角等保廣宗,植圍塹修梯。垂當拔之,上遣小黃門左豐觀賊形勢;騽裰惨再T送豐,植不從,豐言于上曰:“
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鄙吓,植遂抵罪。
六月,中郎將張均上書曰:“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民樂附之者,原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子兄弟、昏親賓客,典據(jù)州郡,辜榷財利,侵冤百姓。百姓之冤無告訴,因起從角學(xué)道,謀議不軌,相聚為賊。今悉斬十常侍,懸其頭于南郊,以謝天下,即兵自消,可一戰(zhàn)而克也!鄙弦哉率臼J,皆免冠頓首,乞自致雒陽獄,家財助軍糧,子弟為前鋒。上曰:“此則直狂子也,十常侍內(nèi)有一人不善者耳!”天子使御史考諸為角道者,御史奏均學(xué)黃巾道,收均死獄中。 秋八月,皇甫嵩擊黃巾卜已于東郡,大破之,斬首萬余級。
中郎將董卓征張角,不克,征詣廷尉,減死罪一等。以皇甫嵩代之。
朱雋攻黃巾趙弘于南陽,自六月至八月不拔。有司奏征雋,司空張溫議曰:“昔秦用白起,燕信樂毅,亦曠歷年載,乃能克敵。雋討潁川有效,引師南指,方略已設(shè),臨軍易將,兵家所忌,可以少假日月,責其功效。”上從之,詔切責雋,雋懼誅,乃急擊弘,大破斬之。封雋上虞侯。
賊復(fù)以韓忠為帥,眾號十萬,據(jù)宛拒雋。雋兵力不敵,然欲急攻,乃先結(jié)壘,起土山以臨之。因偽修攻具,耀兵于西南,雋身自披甲,將精卒乘其東北,遂得入城。忠乞降,議郎蔡邕、司馬張超皆欲聽之〔一〕。雋曰:“兵有形同而勢異者。昔秦項之際,民無定主,故有賞以勸來者。今海內(nèi)一統(tǒng),惟黃巾造寇,降之無可勸,罰之足以懲惡。今若受之,更開逆意,利則進戰(zhàn),鈍則降服,縱敵長寇,非良計也!币蚶毡ブ,連戰(zhàn)不克。雋登土山望之,顧謂邕曰〔二〕:“
吾知之矣,今外圍周固,內(nèi)營逼急,忠故乞降。降又不受,所以死戰(zhàn)也。萬人同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人乎?其害多矣。不如徹圍解弛,勢當自出,出則意散,必易破之!奔唇鈬氤,忠果自出。雋因自擊之,大破斬忠,乘勝逐北,斬首萬余級。即拜雋為車騎將軍〔三〕,封錢唐侯,征入為光祿大夫。
〔一〕 范書朱雋傳作“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不及蔡邕。且邕傳亦不載此事,疑其有誤。
〔二〕 范書作“顧謂超曰”。
〔三〕 范書本傳作“右車騎將軍” 。
冬十月,皇甫嵩攻張角弟良于廣宗,大破之,斬首數(shù)萬級。角先病死,破棺戮尸。拜嵩為車騎將軍〔一〕,封槐里侯。
〔一〕 范書本傳作“左車騎將軍” 。
嵩既破黃巾,威振天下,故信都令漢陽閻忠說嵩曰:“夫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而不旋踵者,機也。故圣人常順時而動,智者必見機而發(fā)。今將軍遭難得之時,蹈之而不發(fā),將何以權(quán)大名乎?”嵩曰:“何謂也?”忠曰:“天道無親〔一〕,百姓與能〔二〕,故有高人之功者,不受庸主之賞。今將軍受鈇鉞于暮春,收成功于末秋,〔三〕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攻堅易于折枯,摧敵甚于湯雪,旬月之間,神兵電埽,封〔尸〕(戶)刻石〔四〕,南面以報,威振本朝,聲馳海外,是以群雄回首,百姓企踵,雖有湯、武之舉,未有高將軍者也。身立高人之功,乃北面以事庸主,何以圖安也?”嵩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以不安?”忠曰:“不然!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棄三分之利,拒蒯通之說,忽鼎峙之勢。利劍揣其喉,乃嘆息而悔何以見烹于女子也〔五〕。今主勢弱于劉項,將軍權(quán)重于淮陰,指麾足以震風(fēng)雨,叱吒足以興雷電。赫然奮發(fā),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前附,振武以臨后伏,征冀方之士,勒七州之眾,羽檄先馳于前,大軍向振于后,蹈流漳河,欽馬盟津,誅中官之罪,除群怨之積。如此則攻無交兵,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童兒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況厲熊羆之卒,因迅風(fēng)之勢哉!功業(yè)巳就,天下已順,乃請呼上帝,喻以大命,混齊六合,南面稱制,移神器于將興,推亡漢于已墜,實神機之至?xí)?風(fēng)發(fā)之良時。夫既朽不雕,衰世難佐。將軍既欲委忠于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猶逆阪走丸,必不可得也。乃今權(quán)宦群居,同惡如市〔六〕上不自由,政出左右。庸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cè)目,如不早圖,后悔無及!”嵩懼曰:“黃巾小孽,非秦、項之敵也;新結(jié)易散,非我功策之能。民未忘主,而子欲逆求之,是虛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禍。非移祚之時也,孰與委忠本朝?雖有多讒,不過放廢,猶有令名,死且不朽。逆節(jié)之論,吾所不敢也!敝抑嫴挥,乃佯狂為巫。〔一〕 老子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二〕 易系辭下曰:“人謀鬼謀,百姓與能!毖运^圣人與眾謀以定得失,與神謀以定吉兇,則百姓親附,推戴其為王。
〔三〕 冬十月破張梁,故曰“末秋 ”。
〔四〕 據(jù)范書皇甫嵩傳改。
〔五〕 蒯通勸韓信據(jù)齊地,“參分天下,鼎足而居”,以觀劉項成敗。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忠,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xiāng)利倍義乎!”后呂后以詐謀縳信,特斬之,信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事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六〕 昭公十三年左傳曰:“韓宣子曰:‘同惡相求,如市賈焉!
十一月,嵩又進兵擊張寬于下曲陽,斬之。于是黃巾悉破,其余州所誅,一郡數(shù)千人。
十二月,金城人邊章、韓約反〔一〕。
〔一〕 三國志馬超傳、范書皇甫嵩傳“韓約”皆作“韓遂”。按范書董卓傳注引獻帝春秋曰:“敘州義從宋建、王國等反,詐金城郡降,求見敘州大人故新安令邊允、后事韓約。約不見,太守陳懿勸之使往,國等便劫質(zhì)約等數(shù)十人!庇衷:“州購約、允各千戶侯。約、允被購,‘約\’改為‘遂\’,‘允\’ 改為‘章\’!眲t“韓約”乃“
韓遂”本名,邊章原名邊允,而邊允既已從新名,則袁紀之韓約亦當作韓遂為是。
- 上一篇: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
- 下一篇:三國雜事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xué)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