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義第二
天子之義,必純?nèi)》ㄌ斓?而觀于先圣。士庶之義,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長。故雖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古之教民,必立貴賤之倫經(jīng),使不相陵。德義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
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故德義不相逾。上貴不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茍不伐,則無求,無求則不爭。國中之聽,必得其情;軍旅之聽,必得其宜;故材技不相掩。從命為士,上賞;犯命為士,上戮;故勇力不相犯,既致教其民然后謹(jǐn)選而使之。事極修,則百官給矣,教極省,則民興良矣;習(xí)慣成,則民體俗矣,教化之至也。
古者逐奔不遠(yuǎn),縱緩不及,不遠(yuǎn)則難誘,不及則難陷。以禮為固,以仁為勝,既勝之后,其教可復(fù);是以君子貴之也。
有虞氏戒于國中,欲民體其命也;夏后氏誓于軍中,欲民先成其慮也;殷誓于軍門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周將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
夏后氏正其德也,未用兵之刃,故其兵不雜;殷義也,始用兵之刃矣;周力也,盡用兵之刃矣。
夏賞于朝,貴善也;殷戮于市,威不善也;周賞于朝,戮于市,勸君子懼小人也。三王彰其德一也。
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wèi),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jì)。
戎車:夏后氏曰鉤車,先正也;殷曰寅車,先疾也;周曰元戎,先良也。
旗:夏后氏玄,首人之執(zhí)也;殷白,天之義也;周黃,地之道也。
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白,戎也;周以龍,尚文也。
師多務(wù)威,則民詘;少威,則民不勝。上使民不得其義,百姓不得其敘,技用不得其利,牛馬不得其任,有司凌之,此謂多威,多威則民詘。上不尊德而任詐慝,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貴用命而貴犯命,不貴善行而貴暴行。凌之有司,此謂少威,少威則民不勝。
軍旅以舒為主,舒則民力足。雖交兵致刃,徒不驅(qū),車不馳,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亂。軍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絕人馬之力,遲速不過誡命。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故在國言文而語溫,在朝恭以遜;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問不言,難進(jìn)易退,在軍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車不式,城上不趨,危事不齒。故禮與法表里也,文與武左右也。
古者賢王明民之德,盡民之善,故無廢德,無簡民,賞無所生,罰無所試。有虞氏不賞不罰,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賞而不罰,致教也;殷罰而不賞,至威也;周以賞罰,德衰也。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大捷不賞,上下皆不伐善;上茍不伐善,則不驕矣;下茍不伐善,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若此,讓之至也。大敗不誅,上下皆以不善在己;上茍以不善在己,必悔其過;下茍以不善在己,必遠(yuǎn)其罪。上下分惡,若此,讓之至也。
古者戍軍,三年不興,睹民之勞也。上下相報,若此,和之至也。得意則凱歌,示喜也。偃伯靈臺,答民之勞,示休也。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