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豹韜
林戰(zhàn)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大林,與敵人分林相拒。吾欲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使吾三軍分為沖陳,便兵所處,弓弩為表,戟楯為里。斬除草木,極廣吾道,以便戰(zhàn)所。高置旌旗,謹(jǐn)敕①三軍,無使敵人知吾之情,是謂林戰(zhàn)。
林戰(zhàn)之法,率吾矛戟,相與為伍。林間木疏,以騎為輔,戰(zhàn)車居前,見便則戰(zhàn),不見便則止。林多險阻,必置沖陳,以備前后。三軍疾戰(zhàn),敵人雖眾,其將可走。更戰(zhàn)更息,各按其部,是為林戰(zhàn)之紀(jì)!
【注釋】
①敕:告誡,命令。
突戰(zhàn)
武王問太公曰:“敵人深入長驅(qū),侵掠我地,驅(qū)我牛馬,其三軍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為敵所虜。吾欲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突兵。其牛馬必不得食,士卒絕糧,暴擊而前。令我遠(yuǎn)邑別軍,選其銳士,疾擊其后。審其期日,必會于晦①。三軍疾戰(zhàn),敵人雖眾,其將可虜!
武王曰:“敵人分為三四,或戰(zhàn)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馬。其大軍未盡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軍恐懼。為之奈何?”
太公曰:“謹(jǐn)候敵人,未盡至則設(shè)備而待之。去城四里而為壘,金鼓旌旗皆列而張。別隊為伏兵。令我壘上多積強弩,百步一突門,門有行馬。車騎居外,勇力銳士隱伏而處。敵人若至,使我輕卒合戰(zhàn)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擊鼙鼓,完為守備。敵人以我為守城,必薄我城下。發(fā)吾伏兵,以沖其內(nèi),或擊其外。三軍疾戰(zhàn),或擊其前,或擊其后。勇者不得斗,輕者不及走,名曰突戰(zhàn)。敵人雖眾,其將必走!
武王曰:“善哉!”【注釋】
①晦:夜晚。敵強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沖軍①相當(dāng),敵眾我寡,敵強我弱。敵人夜來,或攻我左,或攻我右,三軍震動。吾欲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震寇。利以出戰(zhàn),不可以守。選吾材士強弩,車騎為左右,疾擊其前,急攻其后,或擊其表,或擊其里。其卒必亂,其將必駭!
武王曰:“敵人遠(yuǎn)遮我前,急攻我后,斷我銳兵,絕我材士。吾內(nèi)外不得相聞,三軍擾亂,皆散而走,士卒無斗志,將吏無守心。為之奈何?”
太公曰:“明哉!王之問也。當(dāng)明號審令,出我勇銳冒將之士,人操炬火,二人同鼓,必知敵人所在,或擊其表,或擊其里。微號相知②,令之滅火,鼓音皆止。中外相應(yīng),期約皆當(dāng)。三軍疾戰(zhàn),敵必敗亡。”
武王曰:“善哉!”
【注釋】
①沖軍:擔(dān)任突擊任務(wù)的部隊。
②微號相知:用約定的暗號互相識別。
敵武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猝遇敵人,甚眾且武,武車驍騎繞我左右,吾三軍皆震,走不可止。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謂之?dāng)”。善者以?不善者以亡!
武王曰:“用之奈何?”
太公曰:“伏我材士強弩,武車驍騎為之左右,常去前后三里。敵人逐我,發(fā)我車騎,沖其左右。如此,則敵人擾亂,吾走者自止!
武王曰:“敵人與我車騎相當(dāng),敵眾我少,敵強我弱。其來整治①精銳,吾陳不敢當(dāng)。為之奈何?”
太公曰:“選我材士強弩,伏于左右,車騎堅陳而處。敵人過我伏兵,積弩射其左右,車騎銳兵疾擊其軍,或擊其前,或擊其后。敵人雖眾,其將必走。”武王曰:“善哉!”
【注釋】①整治:指軍容嚴(yán)整。
鳥云山兵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遇高山盤石,其上亭亭,無有草木,四面受敵。吾三軍恐懼,士卒迷惑。吾欲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軍,處山之高,則為敵所棲;處山之下,則為敵所囚。既已被山而處,必為鳥云之陳。鳥云之陳,陰陽皆備,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其山,敵所能陵①者,兵備其表,衢道通谷②,絕以武車。高置旌旗,謹(jǐn)敕三軍,無使敵人知我之情。是謂山城。行列已定,士卒已陳,法令已行,奇正已設(shè),各置沖陳于山之表,便兵所處,乃分車騎為鳥云之陳。三軍疾戰(zhàn),敵人雖眾,其將可擒!薄咀⑨尅竣倭:攀登。
②衢道:四通八達(dá)的道路。通谷:可通行的山谷。
鳥云澤兵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臨水相拒,敵富而眾,我貧而寡,逾水擊之則不能前,欲久其日則糧食少。吾居斥鹵之地①,四旁無邑,又無草木,三軍無所掠取,牛馬無所芻牧②。為之奈何?”
太公曰:“三軍無備,牛馬無食,士卒無糧,如此者,索便③詐敵而亟去之,設(shè)伏兵于后!
武王曰:“敵不可得而詐,吾士卒迷惑。敵人越我前后,吾三軍敗亂而走。為之奈何?”
太公曰:“求途之道,金玉為主。必因敵使,精微④為寶!
武王曰:“敵人知我伏兵,大軍不肯濟,別將分隊以逾于水,吾三軍大恐。為之奈何?”太公曰:“如此者,分為沖陳,便兵所處。須其畢出,發(fā)我伏兵,疾擊其后,強弩兩旁,射其左右,車騎分為鳥云之陳,備其前后,三軍疾戰(zhàn)。敵人見我戰(zhàn)合,其大軍必濟水而來。發(fā)我伏兵,疾擊其后,車騎沖其左右。敵人雖眾,其將可走。
凡用兵之大要,當(dāng)敵臨戰(zhàn),必置沖陳,便兵所處,然后以車騎分為鳥云之陳。此用兵之奇也。所謂鳥云者,鳥散而云合,變化無窮者也!
武王曰:“善哉!”【注釋】
①斥鹵之地:荒蕪貧瘠的鹽堿地。
②芻牧:飼養(yǎng)和放牧。
③索便:尋找機會。
④精微:精細(xì)隱蔽。
少眾
武王問太公曰:“吾欲以少擊眾,以弱擊強,為之奈何?”
太公曰:“以少擊眾者,必以日之暮,伏于深草,要之隘路。以弱擊強者,必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
武王曰:“我無深草,又無隘路。敵人已至,不適日暮。我無大國之與,又無鄰國之助。為之奈何?”
太公曰:“妄張詐誘①,以熒惑其將。迂其道,令過深草;遠(yuǎn)其路,令會日暮。前行未渡水,后行未及舍,發(fā)我伏兵,疾擊其左右,車騎擾亂其前后。敵人雖眾,其將可走。事大國之君,下鄰國之士,厚其幣,卑其辭。如此,則得大國之與,鄰國之助矣!
武王曰:“善哉!”
【注釋】
①妄張詐誘:虛張聲勢,以欺騙手段引誘敵人。
分險
武王問太公曰:“引兵深入諸侯之地,與敵人相遇于險阨①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敵右山而左水,與我分險相拒。(各)[吾]欲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為之奈何?”
太公曰:“處山之左,急備山之右;處山之右,急備山之左。險有大水無舟楫者,以天潢濟吾三軍。已濟者亟廣吾道,以便戰(zhàn)所。以武沖為前后,列其強弩,令行陳皆固。衢道谷口,以武沖絕之,高置旌旗。是謂車城。凡險戰(zhàn)之法,以武沖為前,大櫓為衛(wèi),材士強弩翼吾左右。三千人為屯,必置沖陳,便兵所處。左軍以左,右軍以右,中軍以中,并攻而前。已戰(zhàn)者還歸屯所,更戰(zhàn)更息,必勝乃已!
武王曰:“善哉!”
【注釋】①險阨:險阻狹窄的地形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