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傳第二十九
黃帝曰:余聞先師,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聞而藏之,則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于后世,無有終時,可得聞乎?岐伯曰:遠(yuǎn)乎哉問也。夫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順而已矣。順者,非獨(dú)陰陽脈論氣之逆順也,百姓人民皆欲順其志也。黃帝日:順之奈何?岐伯日:入國間俗,入家問諱,上堂門禮,臨病人間所便。黃帝曰:便病人奈何?岐伯曰:夫中熱消疼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谷,令人縣①心善饑,臍以上皮熱;腸中熱則出黃知糜,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饑,小腹痛脹。黃帝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兩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岐伯曰: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dǎo)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春夏先治其標(biāo),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標(biāo)。黃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岐伯曰: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凄愴,暑無出汗。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黃帝曰:作藏》以身形支節(jié)跟肉,候五藏六府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臨朝即位之君而問焉,誰可們循之而后答乎?岐伯曰:身形支節(jié)者,藏府之蓋也,非面部之閱也。黃帝曰:五藏之氣,閱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節(jié)知而閱之奈何?岐伯曰:五藏六府著,肺為之蓋,巨肩陷咽,候見其外。黃帝曰:善。岐伯曰:五藏六府,心為之主,缺盆為之道,骷②骨有余,以候夠骰。黃帝日:善。岐伯日: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jiān)固,視目小大。黃帝曰:善。岐伯曰:脾者主為衛(wèi),使之迎糧,視唇舌好惡,以知吉兇。黃帝曰:善。岐伯曰:腎者主為外,使之遠(yuǎn)聽,視耳好惡,以知其性。黃帝曰:善。愿聞六府之候。岐伯曰:六府者,胃為之海,廣骸、大頸、張胸,五谷乃容;具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優(yōu)漏泄;鼻柱中央起,王焦乃約。此所以候六府者也。上下三等,藏安且良①縣:占同"懸"。②骷;(甲乙細(xì)作嗡"。153矣。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