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指南 >

“科學放生”才能杜絕“放生”變“放死”!

“科學放生”才能杜絕“放生”變“放死”!

  放生的本意是沒有錯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放生者的方法不當所造成的。

不贊成購買野生動物放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記者:此次“北京客到河北放生蛇導致打蛇”的新聞,似乎讓放生走向尷尬。“贖買放生”,花了錢去放生,不但沒有成功放生,還遭到埋怨和批評。你怎么看?

  于鳳琴:這次的放蛇所造成的后果,是一個典型的不當放生的例子。應該說,放生的本意是沒有錯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是放生者的方法不當所造成的。在放生之前,不妨聘請或咨詢有關專家,請他們做一些論證與指導,避免在放生中所存在的盲目性,使放生更加科學得體,使被放生者達到長久生存之目的。

  記者:和這次的組織者一樣,現在不少人用錢買動物來放生,你認為“贖買放生”可取嗎?

  于鳳琴:其實,當前放生多數都是買賣放生,不能籠統(tǒng)地說可取不可取。“贖買放生”的問題,不能簡單化看待。就當前所放生的物種來說,主要有三種來源:一是農場動物,二是野生動物,三是在貿易當中產生的少量外來物種。

  如果放生農場動物,只能是購買放生。試想誰家飼養(yǎng)的動物會無償地讓你拿來放生?當然野生動物是例外。

  記者:野生動物為什么例外?

  于鳳琴:我不贊成購買野生動物放生。野生動物是受《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的,任何形式的非法貿易野生動物,都是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同時,即使沒有列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保護名錄之中的野生動物,也不應該用來買賣放生,因為大量捕捉野生動物,會造成生物鏈的斷裂,最終導致生態(tài)失衡。

  記者:“贖買放生”似乎是個悖論,一方面,不用錢買,無法實現護生救生,另一方面,用錢買可能助長殘生捕生之風,惡性循環(huán),你怎么看?

  于鳳琴:正如人們平時所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樣,那我們何不從買賣這一環(huán)節(jié)入手,去從源頭上保護呢?首先是因為有人吃野生動物,放生者看到生命被宰殺很殘忍,因不忍心看到朋友被殺害,所以出錢為朋友贖命,因此初期放生野生動物就是在這種前提下形成的。同時,也因為有人買,就給賣野生動物的人提供了市場,因為有利可圖,捕捉者和買賣者就日益增多,于是這條產業(yè)鏈就形成了。

莫讓“買賣性放生”取代“救助性放生”

  對外來物種的放生,會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極大破壞,本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勢必要承受巨大壓力。

  記者:放生善舉被產業(yè)化,是否會帶來問題?

  于鳳琴:相對于古代的放生來說,隨著社會進步和交通條件的改變,以及貿易往來的頻繁,自然界的物種也被跨地域跨國界貿易,一是使放生的物種復雜化,二是由于受利益的驅使,有人把放生當做產業(yè)來經營,逐漸使放生產業(yè)化。因此,佛門的放生也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對本地物種的放生,發(fā)展到了有外來物種的放生,放生的手段也從一般的救助性放生演變?yōu)橘I賣性放生。

  記者:這種放生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否也有所變化?

  于鳳琴:從生態(tài)學而言,因外來物種侵入到本土后,它們大多沒有天敵,從而可以肆無忌憚地繁衍與擴張,這樣,對外來物種的放生,就會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極大破壞,本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勢必要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據專家研究顯示:造成外來物種入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放生是一重要的途徑。

  記者: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于鳳琴: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科學放生。

  首先,在充分了解動物習性的前提下,對所放生的環(huán)境要有考察和論證,可適量地將符合放生條件的動物進行放生。

  其次,不贊成放生野生動物。此外,不放生外來物種,因為外來物種進入新的環(huán)境,缺少了天敵的制約,會對本土物種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和環(huán)境不適應導致死亡。即使活下來以后,若與本土物種雜交,會導致基因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還會造成物種缺陷。

放生者應對所放生命負責

  建議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放生守則,做到科學放生、如理如法放生,以免給人和其他物種造成傷害。

  記者:以前談到放生,大家總是會想到善心,但是這次,大家更關注放生的效果。

  于鳳琴:現在“科學放生”的問題確實很突出。兩爬類、魚類動物都有對棲息地溫度、食物源的選擇問題,如果說放生地環(huán)境、溫度、食物不適合此物種的生存,那么,對所放生的生靈而言,必是滅頂之災。鳥類也和其他動物一樣,都存在領地之爭等問題。比如,我們在非本土鳥領地放飛了此鳥,此鳥便成了入侵者,它們不僅會遭到同類的襲擊,同時,這種環(huán)境中也可能沒有它的食物,最終而死亡。除此之外,如果是放飛候鳥,那就更要考慮到氣候問題、食物來源問題等相關因素。比如,錯過了候鳥遷徙的季節(jié)而去放飛候鳥,那對候鳥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記者:目前是否過多考慮放生對象的安危,而缺乏考慮對人的影響,比如此次放生蛇的事件?

  于鳳琴: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要靠政府及野生動物主管部門加強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捕捉、販運、買賣野生動物的不法行為。建議各宗教組織和放生團體如理如法、依法放生,在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下放生,杜絕不當放生。放生者應承擔起對所放生命的責任,因不當放生所造成的后果理應由其承擔。

  建議有關部門制定相應的放生守則,做到科學放生、如理如法放生,以免給人和其他物種造成傷害,同時還要考慮環(huán)境的壓力,做到既尊重了生命,又保護了自然,如果這樣,那就完美了。

何謂“放生”

  1、放生是佛教千百年來延續(xù)下來的一種習俗,世代相傳至今,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

  2、在放生過程中,由于方法不當,導致的放生問題跟放生的本意是沒有關系的,只是有待于改進和掌握正確的放生方法。

  3、當動物被捕撈或即將被殺害時,用錢將其買下,是為其贖命,然后將其放掉,對于動物本身而言,獲得了重生;對于放生者而言,是培養(yǎng)了慈悲心,也讓人與動物更加和諧相處,其實也是尊重生命、保護自然的一種方式。當然有悖佛教放生理念的放生,如定點、定時、訂購的放生方式,是不可取的。

  4、佛教有六道輪回之說,認為眾生平等,不應以強凌弱、相互殘殺。所以保護動物也是保護人類自己,放生本身沒有問題。

  5、對于放生的三點建議:

  A.如理如法放生,不要定時、定點、訂購放生對象;

  B.放之前要事先考察好放生的地點,保障所放對象的生存安全,掌握可放生命的數量。

  C、建議大家大力提倡和推廣素食和護生,減少肉食的市場,使生命免遭殺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