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國師四十齒

  清涼國師四十齒

  廣化法師講述

  經(jīng)上說,如來四十顆牙齒潔白整齊,是怎么修來的呢?是從受持‘非時不食’戒而得來的。那么想要成佛的話,一定要具足三十二相,若要成就這三十二相之一的四十顆牙齒潔白整齊的福報相,非要持這條‘非時不食’戒不可,否則福報不夠,就沒有資格成佛。有四十顆牙齒的人,如果是在家一定做帝王,秦始皇就是一個實例,他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能統(tǒng)一中國,可見福報之大,不知他在那一世受持八關(guān)齋戒,才得這么大的福報。出家人有四十顆牙齒的都是高僧。歷史上的清涼國師有四十顆牙齒,所以,他身歷九帝,作了七個皇帝的國師。諸位想想,修行是要福慧雙修的,而修別種福報,還要起心動念去修,修這個‘不非時食’所得的福報,只要過午不吃就好了,這是最好修的福報,為什么不修呢!不想持這條戒的理由,大都是怕肚子餓,怕營養(yǎng)不良,其實在抗戰(zhàn)時期,大部分的人也都只吃兩餐,也沒餓死,怕營養(yǎng)不良只是找借口。出家人如果不持這條戒,現(xiàn)前就是犯戒,將來還要墮焦腸地獄去受苦。

  錄自《戒學淺談》頁三○八~三○九

  下一則:鋤金不顧的賢者

  鋤金不顧的大儒,姓管名寧字幼安,三國時,北海人,少與華歆同窗。有一天,與歆鋤園種菜,見地有金,揮鋤不顧,繼續(xù)工作,與瓦石無異,歆捉而擲之。當時的人,由這件事,已知道他們的優(yōu)劣了。黃巾之亂起,寧避居遼東,隨從他去的人很多,居處旬月成邑,寧為講詩書,民化其德。朝庭屢征為大中大夫,皆不就,清可知也。華歆為尚書令,佐曹賊倒行逆施,后不得善終。所謂‘已知優(yōu)劣’者,皆應驗矣。‘釋子稱貧’語出《永嘉證道歌》:‘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貧則身帶披縷褐,道則心藏無價珍’。身貧道不貧,是高僧,亦是出家人本色;道貧者不貧,是癡人,亦是三惡道種子。世間儒士,尚且‘鋤金不顧’,憂道不憂貧;出世沙門,一缽千家飯,試問‘蓄財何用’?迦葉尊者偈云:‘所食無過一升飯,眠臥惟須一小床,兩張氈布足遮身,此外并是愚癡物。’誠金玉良言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