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克服貪欲

  克服貪欲

  在這世間,如果能夠降伏難以克服的貪欲,則苦痛遠(yuǎn)離,如同水滴滑落蓮花葉。

  放逸人的貪愛,如同蔓草到處增長(攀緣),他們不停地生死輪回,一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尋找水果。

  在此世間,如果為惡欲所纏縛,苦痛增長如同雨后的毘羅草。

  所以,恭賀所有聚集在此的人,深入掘除愛欲的根,如同想得到甜根的人,努力挖掘毘羅草;

  不要讓魔波旬像洪水傷害蘆葦草般,一再傷害你們。

  舍衛(wèi)城的一群漁夫捕到一只非常漂亮的金色魚。這魚實在太漂亮了,他們就把它獻(xiàn)給國王,國王也帶著魚去見世尊。但當(dāng)魚張開嘴巴時,一股惡臭剎那間瀰漫整個精舍,國王問佛陀,為什么如此漂亮的魚,卻口臭難耐。

  佛陀說,迦葉佛時,這魚原是一名叫迦毗羅的比庫,由于非常嫻熟佛法,所以有相當(dāng)好的名聲和榮耀,但也因此貢高,瞧不起其他比庫。若有比庫向他指出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時,他總是譏諷地說:「你又懂得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他比其他比庫懂得太多了。許多比庫漸漸回避他。有一次,他正在誦比庫的別解脫律儀戒 (Patimokkha Sila) 時,沒有任何比庫加入他的行列,當(dāng)他察覺其他比庫都默默不語時,他說:「沒有所謂的經(jīng)、律與論。我不在乎你們聽不聽別解脫律儀戒!拐f完話后,就離開了。迦毗羅比庫的言行障礙了佛教的開展和傳播;谶@份惡業(yè),他生生世世受到很多的苦。

  佛陀接著說,迦毗羅曾經(jīng)向大眾教導(dǎo)奧妙的佛法,所以仍具有美麗的金色魚身,但他誹謗、辱罵其他比庫和法,所以今生才會惡臭難聞。

  佛陀最后告誡大眾,解行并重的重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