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女變皇后

  貧女變皇后

  過去,有一座名山 「晝暗山」,由于山中有眾多賢圣僧眾隱居修道,所以諸方國土都爭相前來供養(yǎng)植福。

  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山,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嘆、稱羨不已。她心想:長老們設(shè)會供養(yǎng)僧眾,我正可以順路乞食!于是一路隨行,也來到晝暗山中。當長者們施設(shè)素肴美饌,供養(yǎng)僧眾時,在一旁靜靜觀察的貧女不禁感傷落淚:

  「這群富貴豪勢的長老耆德,前世修福,今生復作功德,福報轉(zhuǎn)增殊勝。而我,卑下窮困,前世未修,今生又無法修福,來世恐怕更加貧窮下賤……對了!上次我在糞坑里,不是意外拾獲兩枚錢幣嗎?為避免乞不到食物時挨餓受凍,所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這兩枚錢幣。不如,拿來布施供養(yǎng)僧吧!就算一兩天挨餓也不致于餓死啊!」

  貧女心意已決,在眾僧應供結(jié)束時,把握因緣恭敬地供養(yǎng)自己僅有的兩枚錢幣?此莆⒉蛔愕赖男″X,卻是孤苦貧女所擁有的全部。

  晝暗山中,當信眾布施后,通常由維那僧于信眾前祝愿,然而貧女獻上兩枚破舊錢幣時,上座高僧示意維那僧,自己將親自為這名施主祝愿。其余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東猜西疑:平常富貴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維那僧祝愿,而這位貧女才供養(yǎng)區(qū)區(qū)兩枚錢幣,為什么上座親自為她祝愿?真是太奇怪了!

  祝愿事畢,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缽飯,分給瑟縮襤褸的貧女。大眾見上座禮遇這位貧女,也競相仿效,將自己的飲食分給她。貧女一下子獲得許多上等飲食,歡喜不已,認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報,就心懷感恩與無比信心,擔著飲食離開晝暗山,走到都城大道旁的樹蔭下,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xiāng)。

  此時,遠方傳來陣陣馬蹄聲,王室專屬占相師及使者一行人,奉命為國王尋訪合適的皇后人選,正風塵仆仆地行經(jīng)此地。遙見此處黃云遮蓋,占相師認為必有賢人,遂帶領(lǐng)眾人來此樹下。樹蔭謐靜、光影分寸不移,正守護樹下一名容貌潤澤,福德相好的女子。占相師立即對眾使者宣布:「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為皇后!」一覺醒來的貧女,在眾侍女簇擁下,香湯沐浴、華服披身,在千乘萬騎前導下,來到了王宮。

  入宮后,深受國王喜愛、敬重的新皇后,反復思惟:今日榮華富貴、尊豪恩愛,來自于發(fā)心布施眾僧兩枚錢幣。晝暗山中的眾僧,實在是我的大恩人!于是稟白國王:「妾原本身分微賤,是國王您提拔厚愛,才能有今天尊榮的地位,可否應允我報答晝暗山賢圣僧眾的恩德呢?」國王欣然答應。

  于是,皇后帶領(lǐng)大眾、車隊,滿載飲食珍寶,供養(yǎng)眾僧。然而,這次維那僧依例祝愿時,上座高僧僅默然而聽,沒有任何表示。其余下座僧眾又紛紛驚怪:太奇怪了!先前布施兩枚錢幣的貧女,受上座親自祝愿;這次皇后親載稀世珍寶供養(yǎng),竟似不見不聞!

  之后,皇后不解地問:「往昔我貧窮的時候,布施區(qū)區(qū)兩錢,大德親自為我祝愿,為何今日前來供養(yǎng)奇珍異寶,反而不賜片言?」

  「佛法注重的不是珍寶,而是一念真誠的善心;屎竽酝m只布施兩錢,心念純善殊勝,今日雖大施珍寶,卻存我慢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愿。」上座高僧正色地為皇后如此開示后,又繼續(xù)轉(zhuǎn)對年少僧眾說:「大眾當深解自己出家的這念心才是!」在場僧眾,個個聽聞,發(fā)大慚愧,至誠懺悔,全部證得初果。而皇后聽了上座高僧開示,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因明了布施的真義而法喜充滿,亦證初果。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jīng)˙卷四》

  省思

  布施,貴在真誠恭敬,不在于事上的質(zhì)量多寡。所謂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yè)障,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yè)障,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藉由事上的布施,舍去心中的慳貪,增長為他、利他的清凈心,便能獲福無量。而人天福報終有窮盡的時候,所以,進一步修一切善不執(zhí)著一切善,布施后,觀一切法皆是緣起性空,沒有布施的人、接受布施的對象及所施的財物,三輪體空,一切銷歸自性。如此自性清凈無染,本具的智慧功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才是布施波羅蜜的真實意義。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