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公主
歷史上可以稱得上女中豪杰的平陽公主有兩個:一個生活在西漢,另一個則生活在隋唐。
1.西漢 平陽公主:
漢景帝之女,王皇后長女,漢武帝同胞長姊。本封為陽信公主,因嫁于開國功臣曹參之曾孫、平陽侯曹壽,而又稱其為平陽公主!史記》中只有兩處有關平陽公主的內容。所以對其生平為人,如今我們都已無法得知。
平陽公主嫁于曹壽之后,漢武帝登基,因其皇后陳阿嬌一直未曾生子,所以平陽公主挑選了十幾位美貌女子,準備獻于皇上。后來漢武帝駕臨平陽府,看中一名歌女,就是后來漢武帝的皇后衛(wèi)子夫,并且?guī)ё吡诵l(wèi)子夫的弟弟、平陽公主的騎奴衛(wèi)青。之后衛(wèi)青在漢匈大戰(zhàn)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使得大漢北方邊境得以長治久安。這些都是與平陽公主慧眼識才分不開的。
漢匈大戰(zhàn)之后,正逢平陽公主寡居,要在列候中選擇丈夫,許多人都說大將軍衛(wèi)青合適,平陽公主笑著說:他是我從前的下人,過去是我的隨從,怎么能做我的丈夫呢?左右說:大將軍已今非昔比了,他現(xiàn)在是大將軍,姐姐是皇后,三個兒子也都封了候,富貴震天下,哪還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漢武帝知道后,失笑道: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現(xiàn)在他又娶我的姐姐,這倒是很有意思。于是當即允婚。時遷事移,當年的仆人就這樣做了主人的丈夫。平陽公主死后,與衛(wèi)青合葬,并且都陪葬茂陵。
2.唐朝 平陽公主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于她的兄弟們。但她的名字和年齡在記錄其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中沒有記載。南北朝統(tǒng)一之后不久,中國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狀態(tài)。這次分裂的時間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淵只用了7年時間就擊敗群雄,再一次統(tǒng)一了天下。李淵能當上皇帝,固然與他個人的條件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他實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兒女。這群兒女中功績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兒平陽公主。
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這位柴紹在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于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勞。消滅唐朝最后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楹,柴紹攜妻定居長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隋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淵決定起兵。而當時李淵的勝出機會并沒有多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長安,身邊只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他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時,對外宣稱是為了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里的隋煬帝,可是他的行軍方向卻直指首都長安。這種“掩耳盜鈴”當然瞞不過長安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家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了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形勢危急,平陽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議,決定分頭行動,柴紹直奔太原,而平陽公主則在后方進行各種安排。她很快動身回到鄠縣(今陜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當?shù)氐漠a業(yè)變賣,賑濟災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很快李淵起兵的消息就傳來了。平陽公主聽到這個消息,決心要為父親招募更多的軍力。
她到處聯(lián)絡反隋的義軍。這個年紀輕輕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膽略和才識,在三個多月的時間里,就招納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當規(guī)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當時他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家僮馬三寶前去游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了什么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陽公主的手下。平陽公主收編了何潘仁后又連續(xù)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率領的義軍不但打敗了每一次進攻,而且勢如破竹,連續(xù)攻占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義軍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zhèn)不住他們,何況其兵源還來自原本不相統(tǒng)屬的系統(tǒng)。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yōu)橐恢О賾?zhàn)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zhàn)績,足見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這支由女人做主帥的義軍,軍紀非常的嚴明,平陽公主令出必行,整支軍隊都對她肅然起敬。在那亂兵蜂起的年月里,這支軍隊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
娘子軍威名遠揚,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
平陽公主在軍事上的直覺與見地,堪稱天才,隋將屈突通就曾經在她手下連吃幾場大敗仗。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地看到他的三女兒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于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指揮部(幕府)。11月他們兵打一處,很快就攻克了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唐王朝建立后,李淵將自己這位才略出眾的愛女封為“平陽公主”.
攻克長安之后,平陽公主繼續(xù)領兵作戰(zhàn)為大唐打江山。因為李淵當時雖然拿下了長安,但是他只是大致控制了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穩(wěn)定長安后,李淵立刻掉頭對付據(jù)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的李軌,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來掃蕩這些勢力。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干掉了。這幾仗柴紹都曾參與。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杰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zhàn)的。有人說,李世民轉戰(zhàn)西北掃蕩隋朝殘余勢力時,主要就是依靠平陽公主和娘子軍的參戰(zhàn),才能連克強敵。竇建德覆滅后,余部推劉黑闥為首領,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他們北聯(lián)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娘子關位于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shù)萬“娘子軍”駐守于此才更名娘子關。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qū)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wěn),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敵人從這里進入山西。
長安之戰(zhàn)后,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了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禮與眾不同,平陽公主是以軍禮下葬的。
結合她死時以軍禮下葬,大膽推測一下,應該是戰(zhàn)死或負了重傷回到長安后創(chuàng)發(fā)而死的。后人推測她是與劉黑闥作戰(zhàn)時身亡的。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tǒng)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zhàn)。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時,則其尸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