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自討苦吃的驢

  自討苦吃的驢

  從前,有個商人在鎮(zhèn)上買了很多鹽。他把鹽裝進(jìn)袋子里,然后裝載在驢背上。

  “走吧!回家吧!”商人拉動縫繩,可是驢子覺得鹽袋太重了,便很不情愿地走著。城鎮(zhèn)與村子間隔著一條河。在渡河時,驢子?xùn)|倒西歪地跌到河里。鹽袋里的鹽被水溶掉,全流走了。

  “!鹽全部流失了。唉!可惡!多么笨的驢子呀!”商人發(fā)著牢騷。可是驢子卻高興得不得了,因為行李減輕了。

  驢子嘗到甜頭,商人卻一點也沒發(fā)覺。

  第二天,商人又帶著驢子到鎮(zhèn)上去。這一次買得不是鹽,而是棉花。

  棉花在驢背上堆得像座小山。

  “走吧!回家!今天的行李體積雖大,可是并不重。”商人對驢子說,并拉動了縫繩。驢子一副很重的樣子,慢吞吞地走著。不久又來到河邊,驢子想到昨天的好主意。

  “昨天確實是在這附近,今天得做的順順利利才行!”于是,驢子又故意滾到河里。

  “順利極了!”

  這時驢子雖然想站起來,但突然覺得沒辦法站起來,因為棉花進(jìn)水之后,變得更重了。

  “失算了,真糟糕!”

  驢子一邊哼哼地嘶叫著,一邊載著浸滿水而變重的行李,走回村子去。

  驢子自以為聰明卻自討苦吃。真正的聰明人和真正的愚笨者,其實都沒什么危險性,真正具有危險性的、往往是那些半愚半聰明的人。

  一個真正愚笨的人,即使有什么陰謀企圖,也因為本身的智力和能力有限,無法做得到。而一位真正聰明及有智慧的人,本身已有足夠的能力判斷、分析事情,任何事都能夠拿捏得很準(zhǔn),所以也不用為他們擔(dān)心或怕他們會做出不合情、理、法的事情。

  相對于完全都不會去做和會做得很好的以上兩種人,就是那種一知半解,半聰明半愚笨的人,說他很愚笨,他又能說得頭頭是道;說他聰明,但他所做出來的事又叫人不放心,自以為聰明的人是既悲哀又可憐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