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親愛的小孩

  親愛的小孩

  不是沒有介入過希望工程,但都是被收去一筆錢了事。真正與結(jié)對的小孩見面,還是頭一次。

  那個偏遠而寧靜的小山村的會堂今天張燈結(jié)彩,從儀式一開始,一排七八個小孩就在那兒坐著了。他們很小,很乖,一個個一動不動。此前我已填過一張捐助卡片,知道對方是個二年級男孩,現(xiàn)在我遠遠地猜測著哪個是我的小孩,以至于一個接一個領(lǐng)導的講話半句也沒聽進去。

  終于有一個穿紅衣服的男孩被領(lǐng)到我的面前,我們一對對地在臺上相倚著立成一排,攝像機也同時掃描過來。

  這時我發(fā)現(xiàn),在場的男孩女孩臂上差不多都有兩條或三條杠的少先隊干部標志,而我的小孩沒有。且從老師介紹中得知,這些孩子大多成績優(yōu)異,于是我們就有了如下的對話。

  老師說他一年級時是個差生,現(xiàn)在達到中等。我說,沒關(guān)系,分數(shù)不是最重要的。老師說但這孩子懂事,不像別的男孩那樣調(diào)皮。我說,你可以調(diào)皮一些的。他一臉茫然地看著我,連預先想好的“謝謝阿姨”之類的詞兒都忘了說。

  播出時我們的鏡頭理所當然地被剪去了。后來得知,除我之外幾乎所有的捐助者都預先對受捐對象提了至少是“品學兼優(yōu)”一類的條件,最苛刻的一位女士甚至提了包括成績名次、相貌、身高、性別、是否聽話、健康狀況、家庭成員狀況等十條要求。淳樸的鄉(xiāng)村老師居然還真的按條件找著了一個孩子,電視播出時鏡頭在她倆身上停留時間也最長。而我從內(nèi)心里希望剝奪這位女士的捐助權(quán)。按這些苛刻的條件,我的孩子便沒有受助資格,而憑什么,我們拿出區(qū)區(qū)幾百元錢,就自以為有資格要求孩子們這樣那樣!

  和孩子們只相處了很短時間就分手了。印象中我的小孩比較沉默,自始至終不見他笑,讓人心酸。

  如果說這就是希望工程,從此我只遙遙地希望,我親愛的小孩,你要多多綻開笑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