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賣義蟒終斃命
出賣義蟒終斃命
在印度南部的崇山峻嶺上,生活著各種野禽野獸。住在山腳下的獵人巴巴尼,四十剛出頭,身體結實,是個4口之家的主人。他靠打獵為生已20年,對這座大山上的彎道曲徑、溪溝洞穴,他都了如指掌,因此大家都稱他為“土地”。
可是,事有意外。一個春天的早晨,他照常上山打獵,當他在叢林中到處搜索時,發(fā)現(xiàn)兩只黃色野兔在疾跑,他正想舉起獵槍時,兔子穿過前面一片堆積在地上的枝葉,不見了。巴巴尼立刻追趕過去,突然,身體下沉,腿部一陣劇痛,他發(fā)現(xiàn)自己跌進一個洞穴里了。
他抬頭仰望,靠著幾縷從枝葉中透進來的陽光,估計洞深約4米多,口小底大,洞底直徑約5米,洞壁上間有山泉滴下,他摸了一下,壁上全長著青苔。他突然感到一陣絕望和恐怖。顯然,除非有人救援,要靠自己爬出洞去是絕不可能的。
恐怖使他本能地用全力大聲呼救,但他的聲音,在這座大山上仿佛是病人微弱的呻吟。他一直喊到喉啞頭暈,渾身癱軟,也無人應答。
天色漸暗,巴巴尼冷得渾身發(fā)抖。他閉起眼睛,祈禱著上蒼神明將他從災難中拯救出來。
這時,他聽到洞頂有嗦嗦聲,同時一對綠色的眼睛出現(xiàn)在洞口,一條大蟒進洞了。巴巴尼嚇得魂飛天外,昏了過去。大蟒也似乎吃了一驚,將自己6米多長的身軀蜷曲在巴巴尼對面,眼睛盯著巴巴尼。當他醒來時,大蟒還在盯著他。他迅速跪在地上,對大蟒叩了十幾個頭,不停地向它求情。這時大蟒用尾巴卷起與巴巴尼一起跌進洞里的那支獵槍,舉起尾巴,將獵槍甩出洞外。巴巴尼又一次嚇得昏了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巴巴尼被一陣沙沙聲驚醒。洞里已是一片黑暗,他發(fā)覺從洞口一次次掉下什么東西,他用手去摸,才知已積起一層厚厚的枯枝干葉。大蟒又進洞盤在原來的地方。這時,巴巴尼恐怖的心情稍稍減輕一些,他設法將部分枝葉墊到身體下面。他感到大蟒似乎在關心他,保護他,加上枝葉帶來的溫暖,他竟睡著了。
醒來時,天色已微明。不一會,洞口又篩落幾縷陽光。洞內顯得空蕩蕩的,原來大蟒早出洞了。中午時分,突然從洞口掉下兩件毛茸茸的東西,他仔細一看,是被咬死的兩只野兔,流著血,一只還在顫動。大蟒進洞了,它用尾巴將兔子推到巴巴尼身邊,巴巴尼明白這是給他送來的食物。但他怎能茹毛飲血呢?他心情慌亂,手足無措,看看兔子,又看看大蟒。這一會,他看清大蟒背部黃色,但腹部卻不是一般蟒蛇的白色,而是深灰色。憑獵人的經驗和知識,他知道這是一條珍貴的蟒蛇。
第二天,丟進洞的是兩只松鼠,第三天是一大塊血淋淋的帶皮毛的獸肉。巴巴尼已整整餓了兩天,頭暈虛弱,為了支撐生命,他不得不試一試,但是他一碰著獸肉,就引起一陣惡心,接著猛烈地嘔吐起來,極度的難受使他呻吟不已。
這天,大蟒沒有出洞,它一會兒盯著巴巴尼,一會兒閉上眼,似乎思考。將近傍晚,大蟒用尾巴將巴巴尼掃離原來的位置,這使他嚇得半死。大蟒將他掃到這邊,又掃到那邊,發(fā)出可怕的聲音。終于它用尾巴托起巴巴尼,巴巴尼緊緊抱住蟒身,但它又將他甩下,這樣重復3次。這時,巴巴尼忽然領悟到,大蟒是要把他托上洞口。于是,當大蟒的尾巴第四次向他伸過來時,他換了個方向,騎在蟒尾稍靠后的部分,雙手緊緊抱住尾端,使頭向上對著洞口。
成功了,大蟒像一臺起重機似地舉起尾巴,將巴巴尼升到洞口。他立刻抓住了一條粗實的樹枝,離開蟒尾,人已經在洞外了。他為揀到自己這條命而無限激動,他跪在洞邊,向他的“恩人”叩頭致謝。
從此以后,巴巴尼每次上山,總要將一些獵物,如山雞、野兔等丟進蟒洞。
在巴巴尼離開死神3個月后,一個與動物園簽過約的獵隊也發(fā)現(xiàn)了這條大蟒,但以后再也未能找到它的蹤跡。獵隊知道這條大蟒的價值,決心要捕到它。于是,張榜公告:凡能捕獲這條大蟒蛇,或發(fā)現(xiàn)這條大蟒并能提供確實的蟒窩,因而捕獲者,將得到一筆巨額獎金。以后并可得到動物園的各種照顧。
巴巴尼看到公告,起初他毫不動心,他決不能出賣救命“恩人”。
但是由于濫捕濫殺,山上野獸野禽逐漸稀少。這一年,巴巴尼上山打獵,常?帐只丶,4口之家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了。
于是,動物園的那份公告又隱隱出現(xiàn)在巴巴尼的腦海里。他痛苦地下了決心,去找那個獵隊隊長,但走到半路上,他又折回,“決不能做這種忘恩負義的事!”他在心里發(fā)誓。但生活的艱難,加上利欲熏心,他又忘了誓言,5天后,他成為獵隊隊長家里受歡迎的客人了。初冬的一個傍晚,滿天晚霞映照著廣漠的山林,一隊獵人在巴巴尼的帶領下,悄悄來到大蟒的洞邊。巴巴尼知道大蟒這時已“回家”了。
按照巴巴尼的指點,獵隊把帶去的大鐵籠對著大蟒出洞的方向打開鐵閘,接著,鼓樂喧鬧地吹打起來。大蟒聽到樂聲,抖動了一下身軀,依然盤曲著不動,但鼓樂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尖銳刺耳,到最后,簡直有點驚天動地。大蟒由焦躁不安而昏昏沉沉,終于爬出洞去,又不自覺地爬進大鐵籠。當它感到有點異樣的感覺時,閘門已經落下。鼓樂停止,十幾個獵人歡天喜地地從藏身處擁出,按事先的分工,抓住繩索,拉運鐵籠,巴巴尼一直躲在遠處,以免被大蟒發(fā)現(xiàn)。
拉了一段路以后,獵人停下休息。鐵籠里大蟒以巨大的力氣想掙開鐵籠,將頭盡量伸出鐵柵欄,發(fā)出恐怖的嘶嘶聲,在徒勞無效后又安靜下來。這時獵隊隊長高聲叫喊:“巴巴尼,快來看看這條大蟒啊!”巴巴尼從一棵大樹背后閃出來,畏縮地走到離鐵籠四五米處,他負罪似地望著大蟒。這時,大蟒的目光正好與他的相遇,眼睛里充滿狂怒的激情。巴巴尼渾身發(fā)抖,跪下叩頭,當他起身時,一線黃色液體從蟒嘴里噴射出來,正好擊中巴巴尼的右頰。極度的恐懼和一陣劇痛,使巴巴尼昏倒了。一個獵人背起巴巴尼,和其他拉鐵籠的獵人一起走下山去。落日已西沉,山區(qū)籠罩著一片蒼茫的暮色。
巴巴尼在醫(yī)院里醒來時,頭上纏滿紗布,醫(yī)生為防止毒性擴散,剮去了他右頰的肌肉。一個月后出院時,他從鏡子里看到右顴骨全部外露,可以一眼望到口腔,可怕極了。
從此以后,巴巴尼頭暈眼花,軟弱無力,不要說上山打獵,就連下地種菜也不可能了。他的頭部發(fā)出一股潰爛的惡臭。妻子無法與他一起生活,帶著孩子,偷了他的那筆獎金,跟別人跑了。巴巴尼又過了兩年叫化子生活,終于在一個冬天的夜晚,裹在一條破棉絮里死了。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