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把“作繭自縛”變成“破繭而出”

  把“作繭自縛”變成“破繭而出

  有個人在河邊釣魚。每當(dāng)釣到一條大魚時,他就會把它扔回河里;釣到小魚時,他就留下來。有一位過路人看到這一情形后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么不要大魚,只要小魚呢?”

  這個釣魚者回答說:“因為我家只有一口小鍋,沒有大鍋呀!”

  有些人在做人做事上,都容易像釣魚者那樣自我限制,固執(zhí)于某種行為或處事模式而同時又對結(jié)果不滿意。當(dāng)你去做某件事情時,有些人可能會急忙忙地跑來“提醒”你:“這種事是沒有辦法做到的……”“這是不可能的……”從而令你“未戰(zhàn)先怯”。

  佛教里有這樣一個寓言。有一天,毛毛蟲問蝴蝶:“我要怎么樣才能變成一只蝴蝶?”

  “要成為蝴蝶,首先要有飛行的渴望,其次要有勇氣沖出束縛你的繭。”

  “那不就是死亡嗎?”

  “表面上看是死亡,實際上是新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就是差別。有的成為了蝴蝶,有的則因逃避而死亡。”

  佛祖說,眾生的“未知”永遠大于其“已知”。當(dāng)一個人說“不可能”時,只是代表在其“已知”內(nèi)的方法都已經(jīng)試過卻沒有奏效而已。所謂極限,往往是自己給自己劃的一條線。只要走出自己劃下的疆界,你就會發(fā)現(xiàn)事情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只要你不再“作繭自縛”而是“破繭而出”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外面的世界其實廣大得很,美麗得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