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在家修行 >
在家修行
發(fā)菩提心需要具備哪兩個先決條件? 發(fā)菩提心需要具備哪兩個先決條件?

  發(fā)菩提心,需要兩個先決條件:緣佛果和緣眾生。第一,緣佛功德:思維佛陀的境界和利益眾生成就佛果的功德,可以激發(fā)我們向上的心。古來有開慧的楞嚴、成佛的法華、...[閱讀全文]

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在《雜寶藏經(jīng)》中,佛說有七種布施,不損減財物且能獲得大果報。如果我們能夠在生活當中善用其心,隨時隨地都可以來行。[閱讀全文]

怎樣在念佛或者誦經(jīng)時,讓身體不耗費那么多氣血? 怎樣在念佛或者誦經(jīng)時,讓身體不耗費那么多氣血?

  善士疑問:家庭瑣事太多,對于體弱的人,怎么樣在念佛或者誦經(jīng)時,能讓身體不耗費那么多氣血?弟子發(fā)現(xiàn)有時候執(zhí)著地完成所定的功課,感覺心力不足,虛弱。恒傳法師...[閱讀全文]

真正的皈依者是怎樣的?真正的皈依之道 真正的皈依者是怎樣的?真正的皈依之道

  學佛入門的第一關(guān)就是參加皈依的儀式,通過皈依發(fā)愿依仗三寶的力量,而去除煩惱,消除業(yè)障。然而,許多信眾在參加完皈依儀式后,就只記住了參加過皈依的儀式,而忘...[閱讀全文]

學佛需要舍棄世俗的愛嗎? 學佛需要舍棄世俗的愛嗎?

  作為在家居士我們要承擔家庭的責任,要孝養(yǎng)父母老人,要關(guān)心兒女,進而幫助更多的有緣眾生。這些本身就是自利利他,不僅是我們責任所在,也是和我們學佛的目標是一...[閱讀全文]

時時修自己的內(nèi)心,才是真功德 時時修自己的內(nèi)心,才是真功德

  學佛人皆知功德重要性,但世人常不知如何修才為真功德,便將布施捐獻稱為功德,而這些僅是福德,只為未來色身莊嚴;功德要從識己自性中修,以成就未來法身莊嚴。故...[閱讀全文]

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點:惜福、習勞、持戒、自尊 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點:惜福、習勞、持戒、自尊

  弘一大師的一生十分注重提升自我修養(yǎng),來實現(xiàn)對理想的追求。無論在俗還是為僧,都身體力行,實修精進。大師后半生更是以實踐佛法,教化后輩佛子為己任。大師曾撰寫...[閱讀全文]

在家信眾最普遍適合的修行方法:拜佛、念佛、誦經(jīng) 在家信眾最普遍適合的修行方法:拜佛、念佛、誦經(jīng)

  在家信眾不可能與出家僧眾一樣,每日五堂功課,從朝至暮,依清規(guī)來收束身心,但在修行路上,同樣應(yīng)該精進不懈。無論出家在家,最普適的修行方法莫過于拜佛、念佛和...[閱讀全文]

明心見性有量化的標準嗎? 明心見性有量化的標準嗎?

  明心見性就是見到空性。那么空性有哪些特征?經(jīng)教中有一些說明,但只有對已經(jīng)體證空性的人,才知道這些文字是怎么回事。對沒有這種體證的人,不過是抽象的概念而已...[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