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學入門 > 在家修行 >

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點:惜福、習勞、持戒、自尊

明鑒法師: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點,惜福、習勞、持戒、自尊

  弘一大師(1880.10.23~1942.10.13),俗名李叔同,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1918年39歲出家,法名演音,號弘一,律宗第十一代振興祖師。

  弘一大師的一生十分注重提升自我修養(yǎng),來實現(xiàn)對理想的追求。無論在俗還是為僧,都身體力行,實修精進。大師后半生更是以實踐佛法,教化后輩佛子為己任。大師曾撰寫《青年佛教徒應注意的四項》,提到惜福、習勞、持戒及自尊是青年佛子修行最重要的四點,這樣才能避免走入佛法修行的誤區(qū)。

惜福

  弘一大師曾回憶小時候,父親請人寫了一副對聯(lián),是清朝劉文定公寫的句子,掛在大廳抱柱上,上聯(lián)是“惜福,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哥哥經(jīng)常教他念這副對聯(lián),母親也常常教他,穿衣要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污染。因此他凡是穿衣吃飯,都十分注意,不敢隨意糟蹋。

  古人說:“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貴,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貴,失業(yè)而后知行業(yè)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惜福就是珍惜當下?lián)碛械模s束自己無盡的欲望。

  弘一大師還認為,末法時代人的福報是很淺薄。若不惜福,這很薄的福報也會很快享盡,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因此大師提醒佛子:“我們即使有十分的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fā)大心,愿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習勞

  《孟子》中說到:“后稷教民稼穡,樹藝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家風中,也有將勤勉勞作視為社稷之本。

  弘一大師在一次講學中,對佛子說:“諸位請看看自己的身體,上有兩手,下有兩腳,這原為勞動而生的。若不將他運用習勞,不但有負兩手兩腳,就是對于身體也一定有害無益的。”弘一大師還說:“勞動原是人類本分上的事,不唯我們尋常出家人要練習勞動,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勞動才行。”

  《彌陀經(jīng)》中記載,佛陀有一位大弟子,因雙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還叫別的弟子幫他做。還有一次,佛陀看到一位老比丘眼睛花了,要穿衣縫衣,無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道:“誰能替我穿針呀?”佛陀聽了立刻答應說:“我來替你穿。”可見,即便身為教主,佛陀不但自己勞作,還幫助他人。

持戒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佛教修學中,無論大乘小乘,都是以三皈五戒為根本,要求佛子嚴格持戒來攝受內心!楞嚴經(jīng)》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fā)慧。”

  弘一大師告誡佛子:我們雖不說修到菩薩和佛陀的地位,就是來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上КF(xiàn)在受戒的人雖多,只是掛個名而已,切切實實能持戒的卻很少。受戒之后應該認真去執(zhí)行,否則光是嘴上說到,不能身體力行也枉費自己當初所發(fā)的諾言。只有嚴格持戒,才是一個合格的佛子。

  弘一大師還提醒道:持戒是用來觀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勿因自己的一言一行傷害到他人。

  生活中,我們要以攝心持戒來引發(fā)定力,不被世間萬物所干擾,努力做好我們每一天應該做的事,最后因定生慧。

自尊

  遵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來尊重自己,培養(yǎng)自己內心的正念,讓自己的人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彼既大夫我亦爾”,發(fā)愿做一個偉大的人,做一個了不起的人,像一位大菩薩,行菩薩道,以天下為己任,任重而道遠。

  弘一大師告誡年輕佛子:萬萬不可以為自己是一個小孩子,是一個小和尚,一切不妨隨便些,也不可說我是一個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薩。凡事全在自己去做,能有高尚的志向,沒有做不到的。

  在自尊的同時,弘一大師也提醒我們自尊并非貢高我慢:“貢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亂行為,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的德業(yè),其中并沒有一絲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總之,重溫大師對青年佛子的教誨,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可以認識自己的不足,更好修行佛法。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深圳東山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