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略
夫主將之法,務(wù)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于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
含氣之類,咸愿得其志。
《軍讖》曰:“柔能制剛,弱能制強!比嵴,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人之所助,強者怨之所攻。柔有所設(shè),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強用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端末未見,人莫能知;天地神明,與物推移;變動無常,因敵轉(zhuǎn)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故能圖制無疆,扶成天威,匡正八極,密定九夷。如此謀者,為帝王師。故曰:莫不貪強,鮮能守微;若能守微,乃保其生。圣人存之,動應(yīng)事機。舒之彌四海,卷之不盈懷;居之不以室宅,守之不以城郭;藏之胸臆,而敵國服!盾娮彙吩:“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nèi)峒內(nèi)?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
夫為國之道,恃賢與民。信賢如腹心,使民如四肢,則策無遺。所適如支體相隨,骨節(jié)相救;天道自然,其巧無間。軍國之要,察眾心,施百務(wù)。危者安之,懼者歡之,叛者還之,怨者原之,訴者察之,卑者貴之,強者抑之,敵者殘之,貪者豐之,欲者使之,畏者隱之,謀者近之,讒者覆之,毀者復(fù)之,反者廢之,橫者挫之,滿者損之,歸者招之,服者居之,降者脫之。獲固守之,獲阨塞之,獲難屯之,獲城割之,獲地裂之,獲財散之。敵動伺之,敵近備之,敵強下之,敵佚去之,敵陵待之,敵暴綏之,敵悖義之,敵睦攜之。順舉挫之,因勢破之,放言過之,四網(wǎng)羅之。得而勿有,居而勿守,拔而勿久,立而勿取。為者則己,有者則士。焉知利之所在?彼為諸侯,己在天子,使城自保,令士自處。
世能祖祖,鮮能下下;祖祖為親,下下為君。下下者,務(wù)耕桑,不奪其時;薄賦斂,不匱其財;罕徭役,不使其勞;則國富而家娭,然后選士以司牧之。夫所謂士者,英雄也。故曰:羅其英雄則敵國窮。英雄者,國之干;庶民者,國之本。得其干,收其本,則政行而無怨。
夫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故祿賢不愛財,賞功不逾時則下力并而敵國削。夫用人之道,尊以爵,贍以財,則士自來;接以禮,勵以義,則士死之。
夫?qū)浾?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故兵有全勝,敵有全因。昔者良將之用兵,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之士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己也!盾娮彙吩:“軍井未達,將不言渴;軍幕未辦,將不言倦;軍灶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笔侵^將禮。與之安,與之危,故其眾可合而不可離,可用而不可疲;以其恩素蓄,謀素合也。故蓄恩不倦,以一取萬。
《軍讖》曰:“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zhàn)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zhàn)者,用命也!惫蕦o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夫統(tǒng)軍持勢者,將也;制勝破敵者,眾也。故亂將不可使保軍,乖眾不可使伐人。攻城則不拔,圖邑則不廢;二者無功,則士力疲弊。士力疲弊,則將孤眾悖;以守則不固,以戰(zhàn)則奔北。是謂老兵。兵老,則將威不行;將無威,則士卒輕刑;士卒輕刑,則軍失伍;軍失伍,則士卒逃亡;士卒逃亡,則敵乘利;敵乘利,則軍必喪。
《軍讖》曰:“良將之統(tǒng)軍也,恕己而治人,推惠施恩,士力日新,戰(zhàn)如風發(fā),攻如河決。”故其眾可望而不可當,可下而不可勝。以身先人,故其兵為天下雄。
《軍讖》曰:“軍以賞為表,以罰為里!辟p罰明,則將威行;官人得,則士卒服;所任賢,則敵國震。
《軍讖》曰:“賢者所適,其前無敵。”故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謀可深而不可疑。士驕,則下不順;將憂,則內(nèi)外不相信;謀疑,則敵國奮。以此,攻伐則致亂。夫?qū)⒄?國之命也。將能制勝,則國家安定。
《軍讖》曰:“將能清,能凈;能平,能整;能受諫,能聽訟;能納人,能采言;能知國俗,能圖山川;能表險難,能制軍權(quán)!惫试,仁賢之智,圣明之慮,負薪之言,廊廟之語,興衰之事,將所宜聞。將者,能思士如渴,則策從焉。夫?qū)?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善惡同,則功臣倦;專己,則下歸咎;自伐,則下少功;信讒,則眾離心;貪財,則奸不禁;內(nèi)顧,則士卒淫。將有一,則眾不服;有二,則軍無式;有三,則下奔北;有四,則禍及國。
《軍讖》曰:“將謀欲密,士眾欲一,攻敵欲疾!睂⒅\密,則奸心閉;士眾一,則軍心結(jié);攻敵疾,則備不及設(shè)。軍有此三者,則計不奪。將謀泄,則軍無勢;外窺內(nèi),則禍不制;財入營,則眾奸會。將有此三者,軍必敗。
無慮,則謀士去;將無勇,則吏士恐;將妄動,則軍不重。將遷怒,則一軍懼!盾娮彙吩:“慮也,勇也,將之所重;動也,怒也,將之所用!贝怂恼,將之明讠戚也。
《軍讖》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軍讖》曰:“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故禮者,士之所歸;賞者,士之所死。招其所歸,示其所死,則求者至。故禮而后悔者士不止;賞而后悔者士不使。禮賞不倦,則士爭死。
《軍讖》曰:“興師之國,務(wù)先隆恩;攻取之國,務(wù)先養(yǎng)民。”以寡勝眾者,恩也。以弱勝強者民也。故良將之養(yǎng)士,不易于身;故能使三軍如一心,則其勝可全。
《軍讖》曰:“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倉庫,度其糧食,卜其強弱,察其天地,伺其空隙!惫蕠鵁o軍旅之難而運糧者,虛也;民菜色者,窮也。千里饋糧,民有饑色;樵蘇后爨,師不宿飽。夫運糧百里,無一年之食;二百里,無二年之食;三百里,無三年之食,是國虛。國虛,則民貧;民貧,則上下不親。敵攻其外,民盜其內(nèi),是謂必潰。
《軍讖》曰:“上行虐,則下急刻;賦斂重數(shù),刑罰無極,民相殘賊;是謂亡國!
《軍讖》曰:“內(nèi)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飾躬正顏,以獲高官;是謂盜端!
《軍讖》曰:“群吏朋黨,各進所親;招舉奸枉,抑挫仁賢;背公立私,同位相訕;是謂亂源!
《軍讖》曰:“強宗聚奸,無位而尊,威無不震;葛藟相連,種德立恩,奪在位權(quán);侵侮下民,國內(nèi)嘩喧,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軍讖》曰:“世世作奸,侵盜縣官,進退求便,委曲弄文,以危其君;是謂國奸!
《軍讖》曰:“吏多民寡,尊卑相若,強弱相虜;莫適禁御,延及君子,國受其咎!
《軍讖》曰:“善善不進,惡惡不退;賢者隱蔽,不肖在位;國受其害。”
《軍讖》曰:“枝葉強大,比周居勢;卑賤陵貴,久而益大;上不忍廢,國受其敗。”
《軍讖》曰:“佞臣在上,一軍皆訟;引威自與,動違于眾;無進無退,茍然取容;專任自己,舉措伐功;誹謗盛德,誣述庸庸;無善無惡,皆與己同;稽留行事,命令不通;造作其政,變古易常;君用佞人,必受禍殃。”
《軍讖》曰:“奸雄相稱,障蔽主明;毀譽并興,壅塞主聰;各阿所以,令主失忠!
故主察異言,乃睹其萌;主聘儒賢,奸雄乃遁;主任舊齒,萬事乃理;主聘巖穴,士乃得實;謀及負薪,功乃可述;不失人心,德乃洋溢。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