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人間訓(xùn)
清凈恬愉,人之性也;儀表規(guī)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養(yǎng)不勃,知事 之制,其舉錯不惑。發(fā)一端,散無竟,周八極,總一管,謂之心。見本而知末, 觀指而睹歸,執(zhí)一而應(yīng)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shù)。居知所為,行智所之,事智所 秉,動智所由,謂之道。道者,置之前而不{執(zhí)車},錯之后而不軒,內(nèi)之尋常而 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是故使人高賢稱譽(yù)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誹謗己者, 心之罪也。夫言出于口者,不可止于人;行發(fā)于邇者,不可禁于遠(yuǎn)。事者,難成 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百尋之屋,以突隙 之煙焚!秷蚪洹吩:“戰(zhàn)戰(zhàn)栗栗,日慎一日!比四澯谏,而蹪于蛭。” 是故人皆輕小害,易微事,以多悔;贾炼嗪髴n之,是猶病者已惓而索良醫(yī)也。 雖有扁鵲、俞跗之巧,猶不能生也。
夫禍之來也,人自生之;福之來也,人自成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 非神圣人,莫之能分。凡人之舉事,莫不先以其知規(guī)慮揣度,而后敢以定謀,其 或利或害,此愚智之所以異也。曉自然以為智,知存亡之樞機(jī),禍福之門戶,舉 而用之,陷溺于難者,不可勝計也。使知所為是者,事必可行,則天下無不達(dá)之 途矣。是故知慮者,禍福之門戶也;動靜者,利害之樞機(jī)也。百事之變化,國家 之治亂,待而后成。是故不溺于難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寵,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無大功而受厚 祿,三危也。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何以知其然也?昔者,楚莊王既勝 晉于河、雍之間,歸而封孫叔敖,辭而不受。病疽將死,謂其子曰:“吾則死矣, 王必封女。女必讓肥鐃之地,而受沙石之間有宀侵丘者。其地確石而名丑,荊 人鬼,越人禨,人莫之利也!睂O叔敖死,王果封其子以肥鐃之地。其子辭而 不受,請有宀侵之丘。楚國之俗,功臣二世而爵祿,惟孫叔敖獨(dú)存。此所謂損 之而益也。何謂益之而損?昔晉厲公南伐楚,東伐齊,西伐秦,北伐燕,兵橫行 天下而無所綣,威服四方而無所詘,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暴 虐萬民。內(nèi)無輔拂之臣,外無諸侯之助,戮殺大臣,親近導(dǎo)諛。明年出游匠驪氏, 欒書、中行偃劫而幽之。諸侯莫之救,百姓莫之哀,三月而死。夫戰(zhàn)勝攻取,地 廣而名尊,此天下所愿也,然而終于身死國亡,此所謂益之而損者也。夫?qū)O叔敖 之請有宀侵之丘,沙石之地,所以累世不奪也;晉厲公之合諸侯于嘉陵,所以 身死于匠驪氏也。眾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圣人知病之為利,知利之為病也。 夫再實之木根必傷,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而反為害也。張武教智伯奪韓、 魏之地而禽于晉陽,申叔時教莊王封陳氏之后而霸天下?鬃幼x《易》,至《損》 、《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與利之,適 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陽虎為亂于魯,魯君令人閉城門而捕之,得者有重賞,失者有重罪。圉三匝, 而陽虎將舉劍而伯頤,門者止之曰:“天下探之不窮,我將出子!标柣⒁蚋皣 而逐,揚(yáng)劍提戈而走。門者出之,顧反取其出之者,以戈推之,攘祛薄腋。出之 者怨之曰:“我非故與子反也,為之蒙死被罪,而乃反傷我,宜矣其有此難也! 魯君聞陽虎失,大怒,問所出之門,使有司拘之,以為傷者受大賞,而不傷者被 重罪。此所謂害之而反利者也。何謂欲利之而反害之?楚恭王與晉人戰(zhàn)于鄢陵, 恭王傷而未休。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谷奉酒而進(jìn)之。子反之為人也,嗜酒而 甘之,不能絕于口,遂醉而臥。恭王欲復(fù)戰(zhàn),使人召司馬子反。辭以心痛。王駕 而往視之,入幄中而聞酒臭。恭王大怒,曰:“今日之戰(zhàn),不谷親傷。所恃者, 司馬也。而司馬又若此,是亡楚國之社稷,而不率吾眾也。不谷無與復(fù)戰(zhàn)矣! 于是罷師而去之,斬司馬子反為僇。故豎陽谷之進(jìn)酒也,非欲禍子反也,誠愛而 欲快之也,而適足以殺之。此所謂欲利之而反害之者也。
夫病濕而而強(qiáng)之食,病?曷而飲之寒,此眾人之所以為養(yǎng)也,而良醫(yī)之所以 為病也。悅于目,悅于心,愚者之所利也,然而有道者之所辟也。故圣人先忤而 后合,眾人先合而后忤。有功者,人臣之所務(wù)也;有罪者,人臣之所辟也;蛴 功而見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則有功者離恩義,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魏將 樂羊攻中山,其子執(zhí)在城中。城中縣其子以示樂羊。樂羊曰:“君臣之義,不得 以子為私。”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遺之鼎羹與其首。樂羊循而泣之曰: “是吾子!”已,為使者跪而啜三杯。使者歸報,中山曰:“是伏約死節(jié)者也, 不可忍也!彼旖抵。為魏文侯大開地,有功。自此之后,日以不信。此所謂有 功而見疑者也。何謂有罪而益信?孟孫獵而得鹿,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鹿母隨之 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鹿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 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泵蠈O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 “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鹿而不忍,又何況于 人乎!”此謂有罪而益信者也。
故趨舍不可不審也。此公孫鞅之所以抵罪于秦,而不得入魏也。功非不大也, 然而累足無所踐者,不義之故也。事或奪之而反與之,或與之而反取之。智伯求 地于魏宣子。宣子弗欲與之。任登曰:“智伯之強(qiáng),威行于天下,求地而弗與, 是為諸侯先禍也。不若與之!毙釉:“求地不已,為之奈何?”任登曰:“ 與之,使喜,必將復(fù)求地于諸侯,諸侯必植耳。與天下同心而圖之,一心所得者, 非直吾所亡也!蔽盒恿训囟谥。又求地于韓康子,韓康子不敢不予。諸侯 皆恐。又求地于趙襄子。襄子弗與。于是智伯乃從韓、魏,圍襄子于晉陽。三國 通謀,禽智伯而三分其國。此所謂奪人而反為人所奪者也。何謂與之而反取之? 晉獻(xiàn)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遺虞垂棘之璧與屈產(chǎn)之乘。虞公惑于璧與馬,而欲與 之道。宮之奇諫曰:“不可!夫虞之與虢,若車之有輪,輪依于車,車亦依輪。 虞之與虢,相恃而勢也。若假之道,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虞公弗聽,遂假之 道。荀息伐虢,遂克之。還反伐虞,又拔之。此所謂與之而反取者也。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報于百姓也;郊望褅嘗,非求福于鬼神也。山致其 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龍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祿歸焉。夫有陰德者, 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古者,溝防不修,水為民害。禹鑿龍門,辟伊 闕,平治水土,使民得陸處。百姓不親,五品不慎,契教以君臣之義,父子之親, 夫妻之辨,長幼之序。田野不修,民食不足,后稷乃教之辟地墾草,糞土種谷, 令百姓家給人足。故三后之后,無不王者,有陰德也。周室衰,禮義廢,孔子以 三代之道教導(dǎo)于世。其后嗣至今不絕者,有隱行也。秦王趙政兼吞天下而亡,智 伯侵地而滅,商鞅支解,李斯車裂。三代種德而王,齊桓繼絕而霸。故樹黍者不 獲稷,樹怨者無報德。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先生曰: “此吉祥,以饗鬼神!本右荒,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fù)生白犢。其父又復(fù)使其 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fù)問之,奈何?”其父曰:“ 圣人之言,先忤而后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fù)問之!逼渥佑謴(fù)問先生。先生 曰:“此喜祥也,復(fù)以饗鬼神!睔w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 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后楚攻宋,圍其城。當(dāng)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 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 此獨(dú)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
夫禍富之轉(zhuǎn)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 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 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dú)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 可極,深不可測也。或直于辭而不害于事者,或虧于耳以忤于心,而合于實者。 高陽魋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將撓。以 生材任重涂,今雖成,后必敗!备哧桇s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涂干則益 輕,以勁材任輕涂,今雖惡,后必善!苯橙烁F于辭,無以對。受令而為室。其 始成,竘然善也,而后果敗。此所謂直于辭而不可用者也。
何謂虧于耳、忤于心而合于實?靖郭君將城薛,賓客多止之,弗聽。靖郭君 謂謁者曰:“無為賓通言。”齊人有請見者,曰:“臣請道三言而已。過三言, 請烹!本腹劧娭。賓趨而進(jìn),再拜而興。因稱曰:“海大魚!眲t反走。 靖郭君止之曰:“愿聞其說!辟e曰:“臣不敢以死為熙。”靖郭君曰:“先生 不遠(yuǎn)道而至此,為寡人稱之。”賓曰:“海大魚,網(wǎng)弗能止也,釣弗能牽也。蕩 而失水,則螻蟻皆得志焉。今夫齊,君之淵也。君失齊,則薛能自存乎?”靖郭 君曰:“善!”乃止不城薛。此所謂虧于耳、忤于心而得事實者也。以“無城薛” 止城薛,其于以行說,乃不若“海大魚”。
故物或遠(yuǎn)之而近,或近之而遠(yuǎn);蛘f聽計當(dāng)而身疏,或言不用、計不行而益 親。何以明之?三國伐齊,圍平陸,括子以報于牛子曰:“三國之地,不接于我, 逾鄰國而圍平陸,利不足貪也。然則求名于我也。請以齊侯住!迸W右詾樯。 括子出,無害子入。牛子以括子言告無害子。無害子曰:“異乎臣之所聞!迸 子曰:“國危而不安,患結(jié)而不解。何謂貴智?”無害子曰:“臣聞之,有裂壤 土以安社稷者,聞殺身破家以存其國者,不聞出其君以為封疆者。”牛子不聽無 害子之言,而用括子之計,三國之兵罷,而平陸之地存。自此之后,括子日以疏, 無害子日以進(jìn)。故謀患而患解,圖國而國存,括子之智得矣。無害子之慮無中于 策,謀無益于國,然而心調(diào)于君,有義行也。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冠 履之于人也,寒不能暖,風(fēng)不能障,暴不能蔽也。然而冠冠履履者,其所自托者 然也。夫咎犯戰(zhàn)勝城濮,而雍季無尺寸之功,然而雍季先賞而咎犯后存者,其言 有貴者也。
故義者,天下之所賞也。百言百當(dāng),不如擇趨而審行也;驘o功而先舉,或 有功而后賞。何以明之?昔晉文公將與楚戰(zhàn)城濮,問于咎犯曰:“為奈何?”咎 犯曰:“仁義之事,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陳之事,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已矣! 辭咎犯,問雍季。雍季對曰:“焚林而獵,愈多得獸,后必?zé)o獸。以詐偽遇人, 雖愈利,后無復(fù)。君其正之而已矣!庇谑遣宦犛杭局,而用咎犯之謀。與楚 人戰(zhàn),大破之。還歸賞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戰(zhàn),咎犯之 謀也,君行賞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時之權(quán)也;雍季之言,萬 世之利也。吾豈可以先一時之權(quán),而后萬世之利哉?”
智伯率韓、魏二國伐趙。圍晉陽,決晉水而灌之。城下緣木而處,縣釜而炊。 襄子謂張孟談曰:“城中力已盡,糧食匱乏,大夫病,為之奈何?”張孟談曰: “亡不能存,危不能安,無為貴智士。臣請試潛行,見韓、魏之君而約之!蹦 見韓、魏之君,說之曰:“臣聞之,唇亡而齒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趙,趙將亡 矣。趙亡則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圖之,禍將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為人也, 粗中而少親,我謀而泄,事必敗,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言出君之口,入臣 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圖之!倍伺c張孟談陰 謀,與之期。張孟談乃報襄子。至其日之夜,趙氏將殺其守堤之吏,決水灌智伯。 智伯軍救水而亂。朝、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敗智伯軍,殺其身而三 分其國。襄子乃賞有功者,而高赫為賞首。群臣請曰:“晉陽之存,張孟談之功 也。而赫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圍也,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群臣 無不有驕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禮,吾是以先之!庇纱擞^之,義者,人之 大本也,雖有戰(zhàn)勝存亡之功,不如行義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 可以加人!
或有罪而可賞也,或有功而可罪也。西門豹治鄴,廩無積粟,府無儲錢,庫 無甲兵,官無計會,人數(shù)言其過于文侯。文侯身行其縣,果若人言。文侯曰:“ 翟璜任子治鄴,而大亂。子能道則可,不能,將加誅于子!”西門豹曰:“臣聞 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國富庫。今王欲為霸王者也,臣故稸積于民。君以為 不然,臣請升城鼓之,甲兵粟米,可立具也!庇谑悄松嵌闹。一鼓,民被 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負(fù)輦粟而至。文侯曰:“罷之。”西門豹曰:“與 民約信,非一日之積也。一舉而欺之,后不可復(fù)用也。燕常侵魏入城,臣請北擊 之,以復(fù)侵地!彼炫e兵擊燕,復(fù)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賞者也。解扁為東封, 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 以三倍?”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蔽暮钤:“民春以 力耕,暑以強(qiáng)耘,秋以收斂,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fù)軛而浮之河。是用民 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用之!”此有功而可罪者也。
賢主不茍得,忠臣不茍利。何以明之?中行穆伯攻鼓,弗能下。餽聞倫曰: “鼓之嗇夫,聞倫知之。請無罷武大夫,而鼓可得也!蹦虏(yīng)。左右曰:“ 不折一戟,不傷一卒,而鼓可得也。君奚為弗使?”穆伯曰:“聞倫為人,佞而 不仁。若使聞倫下之,吾可以勿賞乎?若賞之,是賞佞人。佞人得志,是使晉國 之武,舍仁而從佞。雖得鼓,將何所用之!”攻城者,欲以廣地也,得地不取者, 見其本而知其末也。
秦穆公使孟盟舉兵襲鄭。過周以東。鄭之賈人弦高、蹇他相與謀曰:“師行 數(shù)千里,數(shù)絕諸侯之地,其勢必襲鄭。凡襲國者,以為無備也。今示以知其情, 必不敢進(jìn)。”乃矯鄭伯之命,以十二牛勞之。三率相與謀曰:“凡襲人者,以為 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備必固,進(jìn)必?zé)o功!蹦诉師而反。晉先軫舉兵擊之,大 破之殽。鄭伯乃以存國之功賞弦高,弦高辭之曰:“誕而得賞,則鄭國之信廢矣。 為國而無信,是俗敗也,賞一人而敗國俗,仁者弗為也。以不信得厚賞,義者弗 為也。”遂以其屬徙東夷,終身不反。
故仁者不以欲傷生,知者不以利害義。圣人之思修,愚人之思叕。忠臣者務(wù) 崇君之德,諂臣者務(wù)廣君之地。何以明之?陳夏徵舒弒其君,楚莊王伐之,陳人 聽令。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于齊,反還而不賀。莊王 曰:“陳為無道,寡人起九軍以討之。征暴亂,誅罪人,君臣皆賀,而子獨(dú)不賀, 何也?”申叔時曰:“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 矣。今君王以陳為無道,興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陳。諸侯聞之,以王為 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蓋聞君子不棄義以取利!蓖踉:“善”。乃罷陳之戍, 立陳之后。諸侯聞之,皆朝于楚。此務(wù)崇君之德者也。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 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庇谑欠シ、中行;滅之矣, 又教智伯求地于韓、魏、趙。朝、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乃率韓、魏而伐趙, 圍晉陽三年,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此務(wù)為君廣地者也。夫為君崇 德者霸,為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 廣地者亡,智伯是也。
非其事者勿仞也,非其名者勿就也。無故有顯名者勿處也,無功而富貴者勿 居也。夫就人之名者廢,仞人之事者敗,無功而大利者后將為害。譬猶緣高木而 望四方也,雖愉樂哉,然而疾風(fēng)至,未嘗不恐也;技吧,然后憂之,六驥追之, 弗能及也。是故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茍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 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其所不能者,與之勿喜也。辭所能則匿,欲所不能則惑。 辭所不能而受所能,則得無損墮之勢,而無不勝之任矣。昔者智伯驕,伐范、中 行而克之,又劫韓、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為未足,遂興兵伐趙。韓、魏反之, 軍敗晉陽之下,身死高梁之東,頭為飲器,國分為三,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禍 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贝酥^也。
或譽(yù)人而適足以敗之,或毀人而乃反以成之。何以知其然也?費(fèi)無忌復(fù)于荊 平王曰:“晉之所以霸者,近諸夏也;而荊之所以不能與之爭者,以其僻遠(yuǎn)也。 楚王若欲從諸侯,不若大城城父,而令太子建守焉,以來北方,王自收其南,是 得天下也!背鯋傊,因命太子建守城父,命伍子奢傅之。居一年,伍子奢游 人于王側(cè),言太子建甚仁且勇,能得民心。王以告
費(fèi)無忌,無忌曰:“臣固聞之,太子內(nèi)撫百姓,外約諸侯。齊、晉又輔之, 將以害楚,其事已構(gòu)矣!蓖踉:’為我太子,又尚何求?”曰:“以秦女之事 怨王!蓖跻驓⑻咏ǘD伍子奢,此所謂見譽(yù)而為禍者也。何謂毀人而反利之? 唐子短陳駢子于齊威王,威王欲殺之,陳駢子與其屬出亡奔薛。孟嘗君聞之,使 人以車迎之,至而養(yǎng)以芻豢黍粱五味之膳,日三至,冬日被裘罽,夏日服絺纻, 出則乘牢車,駕良馬。孟嘗君問之曰:“夫子生于齊,長于齊,夫子亦何思于齊? ”對曰:“臣思夫唐子者。”孟嘗君曰:“唐子者,非短子者邪?”曰:“是也。 ”孟嘗君曰:“子何為思之?”對曰:“臣之處于齊也,糲粢之飯,藜藿之羹, 冬日則寒凍,夏日則暑傷。自唐子之短臣也,以身歸君,食芻豢,飯黍粱,服輕 暖,乘牢良,臣故思之!贝酥^毀人而反利之者也。是故毀譽(yù)之言,不可不審也。
或貪生而反死,或輕死而得生,或徐行而反疾。何以知其然也?魯人有為父 報仇于齊者,刳其腹而見其心,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門,上車而步馬, 顏色不變。其御欲驅(qū),撫而止之曰:“今日為父報讎,以出死,非為生也。今事 已成矣,又何去之!”追者曰:“此有節(jié)行之人,不可殺也。”解圍而去之。使 被衣不暇帶,冠不及正,蒲伏而走,上車而馳,必不能自免于千步之中矣。今坐 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門,上車而步馬,顏色不變,此眾人所以為必死也, 而乃反以得活。此所謂徐而馳,遲于步也。夫走者,人之所以為疾也;步者,人 之所以為遲也。今反乃以人之所為遲者反為疾,明于分也。有知徐之為疾,遲之 為速者,則幾于道矣。故黃帝亡其玄珠,使離朱、捷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 于是使忽怳,而后能得之。
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計福勿及,慮禍過之。同 日被霜,蔽者不傷。愚者有備,與知者同功。夫爝火在縹煙之中也,一指所能息 也;唐漏若鼷穴,一抔之所能塞也。及至火之燔孟諸而炎云臺,水決九江而漸荊 州,雖起三軍之眾,弗能救也。夫積愛成福,積怨成禍。若癰疽之必潰也,所浼 者必多矣。諸御鞅復(fù)于簡公曰:“陳成常、宰予二子者,甚相憎也。臣恐其構(gòu)難 而危國也。君不如去一人。”簡公不聽。居無幾何,陳成常果攻宰予于庭中,而 弒簡公于朝。此不知敬小之所生也。魯季氏郈氏斗雞,郈氏介其雞,而季氏 為之金距。季氏之雞不勝。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宮而筑之。郈昭伯怒,傷 之魯昭公曰:“禱于襄公之廟,舞者二人而已,其余盡舞于季氏。季氏之無道無 上,久矣。弗誅,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駒。子家駒曰:“季氏之得眾,三家 為一。其德厚,其威強(qiáng),君胡得之!”昭公弗聽,使郈昭伯將卒以攻之。仲孫 氏、叔孫氏相與謀曰:“無季氏,死亡無日矣!彼炫d兵以救之。郈昭伯不勝 而死,魯昭公出奔齊。故禍之所從生者,始于雞定;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故 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兩人構(gòu)怨,廷殺宰予,簡公遇殺,身死無后,陳氏代之, 齊乃無呂。兩家斗雞,季氏金距,郈公作難,魯昭公出走。故師之所處,生以 棘楚,禍生而不蚤滅,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濕,浸而益大。癰疽發(fā)于指,其痛遍 于體。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人皆務(wù)于救患之備,而莫能知使患無生。夫使患無生,易于救患而莫能加務(wù) 焉,則未可與言術(shù)也。晉公子重耳過曹,曹君欲見其骿肋,使之袒而捕魚。 厘負(fù)羈止之曰:“公子非常也。從者三人,皆霸王之佐也。遇之無禮,必為國憂。 ”君弗聽。重耳反國,起師而伐曹,遂滅之。身死人手,社稷為墟。禍生于袒而 捕魚,齊、楚欲救曹,不能存也。聽厘負(fù)羈之言,則無亡患矣。今不務(wù)使患無生, 患生而救之,雖有圣知,弗能為謀耳。患禍之所由來者,萬端無方。是故圣人深 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不知禍福之門戶,妄動而絓羅網(wǎng),雖曲為之備, 何足以全其身!譬猶失火而鑿池,被裘而用箑也。且唐有萬穴,塞其一,魚何遽 無由出?室有百戶,閉其一,盜何遽無從入。夫墻之壞也于隙,劍之折必有齒。 圣人見之密,故萬物莫能傷也。太宰子朱待飯于令尹子國。令尹子國啜羹而熱, 投卮漿而沃之。明日,太宰子朱辭官而歸。其仆曰:“楚太宰未易得也,辭官去 之,何也?”子朱曰:“令尹輕行而簡禮,其辱人不難!泵髂,伏郎尹而笞之 三百。夫仕者先避之,見終始微矣。
夫鴻鵠之未孚于卵也,一指蔑之,則靡而無形矣;及至其筋骨之已就,而羽 翮之既成也,則奮翼揮
- 上一篇:卷十九 修務(wù)訓(xùn)
- 下一篇:卷十七 說林訓(xùn)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yùn)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