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黃帝問于吹伯曰:余欲無視色持脈,獨調其尺,以言其病,從外知內,為之奈何?岐伯曰:審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澀,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視人之目集上微痛,如新臥起狀,其頓脈動,時咳,按其手足上,窗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尺膚滑其淖澤者,風也。尺肉弱者,解你,安臥脫肉者,寒熱不治h尺膚滑而澤脂者,風也。尺膚澀者,風痹也。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水法欽也。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其脈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尺聯(lián)寒,其脈小者,泄\少氣。尺膚炬然,先熱后寒者,寒熱也。尺膚先寒,久大之而熱者,亦寒熱也。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手所獨熱者,腰以下熱。肘前獨熱者,膺前熱;肘后獨熱者,肩背熱。臂中獨熱者,腰腹熱;肘后粗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尺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尺堅大,脈小甚,少氣,悅有加,立死。目赤色者病在心日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診齲齒痛,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在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188熱。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疽也。安臥,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人病,其寸口之脈,與人迎①之脈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難已也。女子手少陰脈動甚者,妊于。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間青脈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泄易已。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放曰:冬傷于寒,春生疼熱;春傷于風,夏生后泄腸滯;夏傷于暑,秋生病瘧;秋傷于濕,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
- 太上感應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篇感應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