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佛祖統(tǒng)紀(jì) 第二十七卷
佛祖統(tǒng)紀(jì) 第二十七卷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凈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二
往生高僧傳
晉嘉祥慧虔法師 宋江陵曇鑒法師 宋江陵道海法師 宋淮南曇泓法師 宋東轅道廣法師 宋弘農(nóng)道光法師 宋交趾曇和法師 齊高座慧進法師 梁廬山道珍法師 (北魏)壁谷曇鸞法師 (北齊)洛陽慧光法師 (北齊)晉原法琳法師 (北齊)鄴都僧柔法師 (北周)長沙慧命法師(法音法師附) (北周)多寶僧崖法師 隋廬山智舜法師 隋河?xùn)|智通法師 隋麻谷真慧法師 隋南岳慧思禪師 隋天臺智顗禪師 隋枝江慧成禪師 隋仙城慧命禪師 隋章安灌頂禪師 隋瓦官法喜禪師 隋天臺等觀禪師 隋碧澗法俊禪師 隋開覺道喻法師 隋汾陽壽洪法師 隋國清法智法師 唐博野善胄法師 唐揚都法祥法師 唐興善明瞻法師 唐壁谷道綽法師(道撫法師附) 唐魏州道昂法師 唐虎丘智琰法師 唐蒲州神素法師 唐浚儀功迥法師 唐并州惟岸法師(僧童附) 唐江陵法持禪師 唐慈愍慧日三藏 唐成都雄俊法師 唐并州僧炫法師 唐悟真啟芳法師 唐悟真圓果法師 唐襄陽辯才法師 唐重林自覺法師 唐丹丘懷玉法師 唐虎丘齊翰法師 唐吳都神皓法師 唐西河僧藏法師 唐泰山大行法師 唐荊州惟恭法師 唐臨淄善道法師 唐長安寶相法師 唐鄭州智欽禪師 唐終南法順法師 唐千福懷感法師 唐會昌德美法師 (石晉)扶風(fēng)志通法師 宋錢唐紹巖法師 宋永興守真法師 宋慈光晤恩法師 宋寶云義通法師 宋法智知禮法師 宋慈云遵式法師 宋興國有基法師 宋神照本如法師 宋廣慈慧才法師 宋凈慧思義法師 宋辯才元凈法師 宋凈住從雅法師 宋仙潭若愚法師(則章法師附) 宋慈行智深法師 宋神悟處謙法師 宋樝庵有嚴(yán)法師 宋明智中立法師 宋桐江擇瑛法師 宋凈住思照法師 宋一行宗利法師 宋慧覺齊玉法師 宋憲章仲閔法師 宋霅川瑩珂法師 宋超果靈照法師 宋四明可久法師(開元久法華) 宋凈慈宗本禪師 宋大通善本禪師 宋靈芝元照律師 宋會稽道言律師 宋長蘆宗賾禪師 宋化城惟月律師 宋靈芝思敏律師 宋明慶行詵律師 宋化度法持律師 宋延壽慧亨律師 宋七寶用欽律師 宋會稽妙生律師 宋錢唐惟渥法師 宋報恩仲明法師 宋凈光沖益法師 宋雷峰法宗法師 宋阮社睎湛法師 宋凈住曇懿法師 宋法安太微法師 宋法安思聰法師 宋木訥了義首座 宋資圣慧誠法師 宋南岳祖南法師 宋廣壽法因法師 宋智涌了然法師 宋真教智仙法師 宋北關(guān)思凈法師(喻彌陀) 宋假石如湛法師 宋西山思梵法師 宋寂光凈觀法師 宋法慧利先法師 宋普靜師安法師(弘華嚴(yán)) 宋覺華如寶法師 宋永壽顯超法師 宋千步有開法師 宋興福道生法師 宋嘉會若觀法師 宋龍泉覃異法師 宋祇園智印法師 宋湖心元肇律師 宋極樂戒度律師 宋圓辯道琛法師 宋牧庵有明法師 宋慈室妙云法師 宋雪溪晞顏首座 宋南湖了宣行人 宋南湖善榮行人 宋明心祖輝法師 宋塔山如鑒法師 宋福源祖新法師
往生高尼傳 宋道場法盛法師 宋丹陽道爰法師 宋金陵法藏法師 唐積善凈真法師(長安) 唐廬山悟性法師 宋錢唐能奉法師 宋四明慧安法師
往生雜眾傳 隋汶水二沙彌 宋雍州童行師贊 宋錢唐童行曇遠 宋會稽大善童行 宋仁和倪道者
往生公卿傳
唐太傅白居易 唐觀察使韋文晉(石晉) 翰林學(xué)士張抗(翁兒附) 宋少師鐘離瑾(母任夫人附) 宋朝請鐘離景融(瑾之子) 宋崇道鐘離松(附景傳) 宋主客楊杰 宋侍郎馬亮 宋朝奉馬玗(亮之子妻王氏附) 宋宣義馬永逸(玗之子) 宋宣義胡闉 宋朝散葛繁 宋侍郎王古 宋司諫江公望 宋朝散王衷 宋助教張迪 宋通判賈純?nèi)?宋縣令梅汝能 宋給事中馮楫 宋侍郎吳秉信 宋丞相錢象祖 宋司士王仲回 宋處士庾詵 宋龍舒王日休 宋居士房翥 宋儒士孫挕∷尉郵客蹉佟∷尉郵克鎦搖∷窩?踇外/曰]定國 宋晝錦樓汾
往生士庶傳
隋恒州宋滿 梁東平高浩象 唐法忍山老人 唐榮陽鄭牧卿 唐長安張元祥 唐長安李知遙 唐京口元子平 宋天臺左伸 宋武林范儼 宋錢唐沈銓(妻施氏附) 宋錢唐孫良 宋仙潭姚約(景懿法師附) 宋松江梅福 宋霅川胡暠 宋會稽唐世良 宋錢唐陸偉 宋會稽李彥通 宋錢唐陸浚 宋上虞馮玟 宋潭州黃打鐵 宋四明計打鐵 宋嘉興徐六公 宋臨安沈三郎
往生女倫傳
隋文帝皇后 宋荊王夫人王氏(侍妾附) 宋馬朝奉妻王氏(見馬玗傳) 宋呂都官妻吳氏 宋武林縣君蔡氏 宋陳承宣夫人馮氏 宋王朝請妻陸氏 宋欽成后侄朱氏 宋周寺簿妻樓氏 畫錦樓君妻周氏 宋松江秦氏 宋錢唐鄭氏 宋錢唐于佛子 宋四明黃氏 宋錢唐袁氏 宋錢唐陳媼 宋武林王氏 宋四明孫氏 宋上虞胡長婆 宋安吉王氏 宋錢唐盛氏 宋錢唐沈氏 宋長安姚婆 宋汾陽約山婆 宋汾陽裴氏 宋汾陽溫氏妻 宋醴泉孟氏 宋汾陽梁氏 宋念佛道者陳氏(賾禪師母) 宋吳興陳氏 宋會稽胡氏 宋錢唐孫氏 宋仁和郭氏 宋太平周行婆 宋錢唐龔氏(侍妾于氏附) 宋嘉禾鐘婆 宋潮山黃婆 宋霅川朱氏 宋四明凈心女 宋嘉禾周氏 宋常熟陶氏 宋四明項氏 宋慈溪沈氏
往生惡輩傳 唐長安京姓(屠業(yè)) 唐長安張鐘馗(殺雞) 唐長安張善和(殺牛) 宋會稽金奭(漁捕) 宋仁和吳瓊(屠酤)
往生禽魚傳 唐裴氏鸚鵡 宋長沙鴝鵒 宋觀師鴝鵒 宋劉成魚
本朝飛山戒珠。始集往生傳。厥后侍郎王古。加以續(xù)傳。南渡以來錢唐陸師壽。又增續(xù)之。四明默容海印復(fù)為續(xù)于后。凡二儒二釋。繼成此書。今并刪削系文。獨著平時念佛臨終往生之驗。俾修凈業(yè)者有所慕焉
往生續(xù)遺
隋江都慧海法師
往生高僧傳
慧虔。晉末居廬山。見遠公德業(yè)之盛。嘆曰。吾人也彼人也。乃之山陰嘉祥寺。聚徒講經(jīng)。謂眾曰。愿乘講導(dǎo)用奉彌陀。后五年知時已至。乃曰。華開見佛即其時矣。其夕有尼凈嚴(yán)。假寐之頃。見觀音勢至與百千眾從空而下。嚴(yán)問大士何所之。曰嘉祥迎虔公耳。虔亦預(yù)感勝相。以告弟子。奄然長往。異香經(jīng)旬不歇
曇鑒。宋時居江陵。定中感佛以水灑面。曰滌汝塵垢清汝心念。一夕念佛步廊。及旦趺坐而化。同時江陵道海;茨蠒毅。東轅道廣。弘農(nóng)道光。臨終皆見金臺來迎之相
曇弘。南適交趾誦觀經(jīng)不記數(shù)。于山崦聚薪焚身。得舍利數(shù)百。人見弘身金色乘金鹿向西去
慧進。齊永明初。于揚州高座寺。發(fā)愿誦法華。用嚴(yán)凈土執(zhí)卷病生。乃復(fù)造經(jīng)百部以悔宿障。部帙既滿病亦隨愈。聞空中聲曰。汝事已辦汝愿已遂。欲生凈土非汝而誰。一日無病念佛而化
道珍。梁天監(jiān)中寓廬山。慕遠法師。標(biāo)心凈土。異時夢中見十人舟艫浮海。問何往。曰適安養(yǎng)國。珍曰。愿得隨往。答曰。一日之修功超永劫。子未誦彌陀經(jīng)。未曾浴僧。何可求往。珍乃大設(shè)沐浴專誦彌陀經(jīng)。后二年有捧銀臺至者。曰以法師之功當(dāng)?shù)媒鹋_。柰何始心猶豫。故止此耳。珍曰。茍見佛之基有漸奚必金臺。后亡之夕。所居山崖烈火千炬。鄉(xiāng)民大驚。旦則知珍遷化
曇鸞。初為術(shù)學(xué)就陶隱居得仙經(jīng)。還洛下遇菩提流支。問曰。佛道有長生乎。支笑曰。長生不死吾佛道也。即授以觀經(jīng)曰。能解此則三界無復(fù)生。六道無復(fù)轉(zhuǎn)。師承其語遂焚毀仙經(jīng)。晝夜專誦觀經(jīng)修三福業(yè)。觀想九品。北魏主嘉之號神鸞。敕住汾州玄中寺。一夕正持誦。見梵僧入室。謂曰。吾龍樹也。以汝有凈土之念。故來見汝。鸞曰。何以教我。僧曰。已去不可及。未來未可追。見在今何在。白駒難與回。言訖不見。鸞即令弟子同音唱佛。西向瞑目而化
慧光。北齊時居洛陽著華嚴(yán)涅槃十地等疏。妙盡權(quán)實之旨。一日有疾見天眾來迎。光曰。我所愿歸安養(yǎng)耳。已而凈土化佛充滿虛空。光曰。唯愿我佛攝受遂我本愿。即彈指謦欬。言氣俱盡
法琳。晉原人。常誦觀經(jīng)輒見一僧大身在前。北齊建武二年感疾。見寶樹下一佛二大士像坐蓮華上。琳大慰喜。夜半聞鐘聲。眾就視之。即席而化
僧柔。學(xué)方等諸經(jīng)。齊文宣詔至鄴下。柔唯以凈業(yè)為懷。亡之日見化佛千數(shù)。室內(nèi)外聞異香。西望敬禮即時遷神
慧命。北周長沙人。十五誦法華。才七日終一部。與法音為凈土友。一夕攜手月下相顧笑曰。時至不行為貪生。西方有期吾其去矣。音曰。寧不俟我十日。命豎兩指曰過此不可也。越二日果終。眾見天人下降奇香異樂或唱善哉。后十日音亦亡。祥瑞悉與命同
僧崖。北周益州多寶寺發(fā)心燒五指。萬人擁觀。謂弟子曰。我去后好共養(yǎng)病患丑陋人。此皆佛菩薩權(quán)化也。坐亡之時眾見寶華紛紛。師披納執(zhí)錫口唱佛號與數(shù)十僧乘空而去
智舜。入廬山踵遠公凈業(yè)。講觀經(jīng)才終。即示病。見鸚鵡孔雀念佛念法皆微妙聲。告弟子曰。我今日往生矣。既而果遷化。時隋大業(yè)初
智通。隋河?xùn)|人。常誦先賢贊佛偈三十首。每六時對像引聲高唱。季曲凄切聞?wù)弑4髽I(yè)七年。與門人頂蓋同聲念佛忽見光明勝異寶幢華幔。謂蓋曰。吾生凈土克在今夕。即坐亡于懺堂。眾見樓閣千重排空而去。猶云霧然
真慧。隋大業(yè)初居蒲阪麻谷。餌黃精絕立。筑凈地設(shè)四柱寶幢以奉三圣。每依像作觀。挺身整念必肅肅然。一夕謂弟子曰。今見蓮華載開載合將承吾足。頃之聞鐘。天香西來異光驟發(fā)。已而慧亡
慧思。陳時來居南岳。專誦法華。嘗夢阿彌陀佛彌勒佛與之說法。夏竟受歲豁然大悟法華三昧所未聞經(jīng)。不疑自解。后將順世。即集門學(xué)連日說法。端坐唱佛來也。即合掌而逝
智顗。居天臺。初往大蘇山禮思禪師。思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fù)來矣。乃授法華三昧三七日法。誦經(jīng)至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yǎng)如來;砣灰婌`山一席儼然未散。后于石城石像前將示寂。令唱無量壽佛及觀經(jīng)首題合掌贊曰。四十八愿莊嚴(yán)凈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疖囅喱F(xiàn)一念改悔。尚得往生。況戒定熏修。行道力故。實不唐捐。又曰。吾諸師友。侍從觀音皆來迎我。言訖加趺。唱三寶名。如入三昧
慧成。居枝江誦阿彌陀經(jīng)修西方觀。三十年常坐不臥。每入定見凈土蓮臺寶樹。臨終之夕。人有夢成乘蓮華上隱隱西沒
慧命。天臺仙城人。臨終誡門人。精進凈行。眾忽見阿彌陀佛領(lǐng)眾來迎師隨佛后向西而去
灌頂。章安人。臨終示疾。室有異香。因誡誨弟子畢。忽起合掌。稱阿彌陀佛二大士名。奄然而化
法喜。常行方等禮懺。有一雉來責(zé)命。神人斥之曰。法師當(dāng)往生凈土。豈償汝命。后于病中發(fā)愿。以一生所修行業(yè)回向凈土。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眾來迎。端坐而化
等觀。居天臺常誦法華。一夕澡浴而西趺坐。念佛菩薩及智者名。復(fù)說三觀法門。言畢而終
法俊。住碧澗寺。行法華三昧。即獲悟入。示滅之日。仙樂盈空天香亙野。眾見凌空西向而去
道喻。居開覺寺念阿彌陀佛。日夜不廢。造其像僅三寸。后于定中見佛。謂曰。汝造我像何小。喻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訖見像身遍滿虛空。告曰。汝且回本國香湯沐浴。明星出時我來迎汝。至?xí)r感化佛來迎。光明滿室
壽洪。汾陽人。常念往西方。將亡見兜率天童子來迎。師曰。我心期西往不生天上。即令眾念佛。遽云佛從西來矣。言訖而化
法智。居國清寺一心念佛。常感觀音勢至來下光映其身。謂所親曰。吾生凈土有日矣。誰能具食餞我。眾為具之。食訖無他異。眾疑其侮。宿房以候之。夜未央忽安坐床上。念佛而化。有金光自西來。江上漁人誤謂天曉(已上并隋時)
善胄。博野人。勤篤凈業(yè)。常見佛大士像放光照身。一夕疾中倏起合掌。祝曰。佛以四十八愿攝我有情。必冀此時如佛本愿。已而告眾曰。佛光照我所愿無失。言訖而亡
法祥。住楊都大興國寺。三十年修安養(yǎng)之業(yè)。凡有饒益必用回向。因在疾弟子聞師稱佛聲甚厲。又見房西壁有光若鏡。現(xiàn)凈土境相。頻伽鼓翼。祥倏然而化
明瞻。晚歲克志安養(yǎng);蜃I其遲暮。瞻曰。十念功成猶得見佛。吾何慮焉。后因疾于興善寺具齋別道俗。時仆射房元齡杜如晦。皆會焉。日過午整威儀。遽曰。佛來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道綽。入壁谷玄中寺曇鸞之舊居也。專志念佛。日以七萬遍為度。勸并汾人念佛。或以豆記所度者及萬斛。四月八日集道俗為如來生朝慶會。俄見鸞空中乘七寶船。謂綽曰。汝凈土堂宇以成。眾復(fù)見化佛菩薩飄飄在空。皆忻仰嘆異。同志道撫者每相見必指凈土為會。綽亡三日。撫聞之曰。吾常期先行。今乃在后。吾加一息之功。見佛可追矣。即于像前叩頭陳露。退就其座而化
道昂。平時修凈土業(yè)。一日升高座誡飭徒眾。遽揖曰。彼天眾何雜沓而來。天道由來非吾愿。若凈土相迎即聞命矣。因瞑目久之曰。阿彌陀佛光明照我。諸化菩薩又來會此。于是捧爐叩首陳慶。忽爐墜而化
智琰。居武丘。集僧俗修凈業(yè)觀想。每月一集五百余人。后于病中見梵僧手執(zhí)寶瓶。前謂之曰。吾無邊光也。卻后凈土所稱功德寶王乃我爾。琰與寺眾論曰。無邊光勢至大士。功德寶王其成佛之號也。我其西歸乎。其夕竟亡
神素。居蒲州講阿毗曇成實論。愿早登安養(yǎng)。后病中令弟子讀觀經(jīng)。靜坐而聽。既畢唱佛大士號。始終數(shù)番。至中夜安坐而化
功迥浚儀人。行普賢懺。身不倚者三十年。一日普賢來乘六牙象。地皆銀色。晚年專講法華。每至藥草喻品天輒降雨。又撰佛地論疏。愿回所詮之益得生凈土。疏成五色異光照其室。迥曰。得于此時乘光見佛愿足矣。乃系念西想。不食而化
惟岸。并州人。常修十六觀門。曾因出觀見觀音勢至現(xiàn)于空中。岸頂禮雨淚曰。幸由肉眼得睹圣容。所恨世無傳焉。倏有二人稱善畫。圣相既就人亦俱失。乃謂弟子曰。吾西行其時也。有從我者乎。一小童曰惟師之命。即往白父母。歸寺沐浴。至像前趺坐而化。岸撫其背曰。汝何先吾而行。即令弟子助聲念佛。仰目西顧寂然無聲
法持江寧人。見黃梅忍禪師悟心要。繼牛頭祖位。常系念凈土俯仰不違。將終戒弟子露骸松下。令禽獸食我血肉起凈土因。弟子如其旨。見神幡數(shù)十西來繞山。幡出異光以燭其室
慧日。泛舶南海至天竺諸國。訪善知識。問何國何方有樂無苦。何法何行速得見佛。天竺三藏皆贊凈土。日聞喜躍。至健陀羅國山有觀音像。祈請者或現(xiàn)身。日絕食七日畢命為請。七日之夜觀音于空中現(xiàn)紫金相長丈余。手摩日頂曰。汝欲傳法利人。又愿生極樂國。當(dāng)如汝志。開元七年東歸達長安。進佛真容梵夾。帝旌其德賜號慈愍三藏著凈土文行于世。天寶七年將終。見蓮華在前狀如日輪
雄俊。成都人善講說。得財幣必非法而用。又罷僧入軍。尋因逃難復(fù)入僧中。眾多畏避之?÷劷(jīng)云十念佛滅八十億劫重罪。喜曰。賴有此耳。自后當(dāng)造罪口輒念佛。然若存而亡。猶伶?zhèn)愔疄閼颉R幌Ρ┩。冥王曰。誤追汝也。然汝積惡多矣。宜略經(jīng)涂炭。即令牛頭驅(qū)入地獄。俊大呼曰。十念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重罪。況我未臻五逆十惡。又多念佛豈當(dāng)至此。獄卒不敢凌逼。即以其語報王。王召至。謂曰。汝念佛本無深信?汕一厥郎细鼌柍跣?乙哉Z人。時謂之地獄漏網(wǎng)?∧巳胛魃綄R饽罘。后四年同輩訪之?∠苍。汝親見知當(dāng)言雄俊以念佛力得生凈土。毋以為地獄漏網(wǎng)人也。語頃即坐脫
僧炫。并州人。初念慈氏期生內(nèi)院。年九十遇綽禪師聞凈土之法。始回心焉。早暮禮佛千拜念佛萬聲。三年有疾。謂弟子曰。阿彌陀佛授我香衣。觀音勢至示我寶手。吾其去矣。既終七日異香不散。時啟芳圓果二師目擊斯事。乃于悟真寺觀音像前。折楊枝置像手。誓曰。芳等若于凈土有緣。當(dāng)使七日不萎。至期枝益茂。芳果慶挕V繅構(gòu)勰畈簧帷J?潞鼉趿倨弒Τ厝氪蟊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