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積德可以不用錢
放生積德可以不用錢
“汝若救人身命,莫忘勸人戒殺。”在自然生態(tài)中,不可人為的破壞其生態(tài)規(guī)律。大自然大自然,皆在無心自自然然,自然之中何害之有,瞋恨之心不可有,殺生之心不可有,從此作起可獲無量功德!
有人又問我:“你有錢放生作功德,可是,我連吃飯都沒錢,怎么還能買物放生呢?”《慈心寶鑒》說:“天下不費錢放生亦盡多,如當路護蟻,岸邊掃螺,凡屬諸蟲將投死地以手絜(xié)之生處,掃舍宇時蜘蛛奔逃勿便掃觸,小兒手中蝴蝶螳螂,好語勸之,令其解釋,此種事不勝枚舉,是在有心者。”別人要殺雞,你勸她不殺,也算你放生。室內(nèi)有蚊蠅,你不拍死他,也算你放生。好事不是不能作,只是看你想不想作而已。
有人又問我:“你有錢放生,為什么不救濟窮人呢?”我說:“窮人雖貧,但不至于被人放入油鍋里活炸啊,可是異類眾生時刻面臨著滅頂之災!
《阿難現(xiàn)結(jié)經(jīng)》中記載:從前有一個人名叫慈羅。他很仁慈,對人和動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過集市,突然看見有個人在賣一只大鱉,大鱉不安地動來動去,眼里流著眼淚,顯得很有靈性。慈羅想像著可憐的鱉被人買去,被人宰殺烹煮火燒而食的情景,心中不由地哆嗦起來,產(chǎn)生極大的憐愍心,竟對著鱉哭泣起來。賣鱉人莫明其妙,就問慈羅:“喂!你為什么對著這只鱉哭呢?”慈羅回答道:“我不忍心看它,被買去遭宰殺。”那賣鱉人聽了之后哈哈大笑說道:“你真是傻得不透氣了,一定精神有問題,世界上再沒有比你更愚昧的了,這個老鱉又不是人,干嘛不能買賣和宰殺?慈羅不想跟他多說什么,只想將鱉買來放了。而賣鱉者又乘機敲詐慈羅,標價一千錢。慈羅說:“我的所有積蓄,總共就八百錢,請將鱉賣給我吧!”說完,傾囊給了賣鱉者。慈羅將鱉用車拉回家,喂飽后就將它放回河中。
大鱉到了水里,如同回家一樣歡快。突然,他開口說起話來,深深感激慈羅救命之恩,并告訴他如果有大難,便可呼喚它,到時它一定相助。過了不久,當?shù)乇┌l(fā)洪水,洪水滾滾而來淹沒了村莊,許多人葬身於洪水之中。慈羅被水沖到一棵樹的頂端,危在旦夕,突然想起那只大鱉說過的話,便急呼大鱉。過了一會兒,大鱉便出現(xiàn)在洪水中,讓慈羅坐在它的背上,脫離了危險。鱉載著慈羅向前行,又看見一個女子抱了一塊小木板沉浮于水中,隨時都有被淹死的可能。慈羅向大鱉說:“這個女子很可憐,救她一命吧!”大鱉說:“那就讓她上來吧!”慈羅便將那女子拉到了鱉背上。他們一行又向前游了十幾里,看見那個賣鱉之人也在一塊小木板上隨洪水上下沉浮,他也哀求慈羅救他一命。大鱉則說:“我的身體已經(jīng)負載兩個人,恐怕太累,不能再救此人度過此難了。”慈羅又苦求大鱉道:“他也很可憐,還是救他一命吧!”隨即又拉賣鱉人上來。又前行了數(shù)十里,看見大群蛾子成團在水中沉浮,慈羅又慈悲地將這些蛾子拾起,使它們免于苦難。
他們到了那竭國,總算安全了。得救的女子便將身上的金銀飾物送給慈羅,以報答他救命之恩。這時賣鱉之人貪心又起,嫉妒起慈羅來,搶上一步說:“這只大鱉原本是我的,慈羅你得到的金子也應該是我的。”慈羅生氣地說:“我救了你命,你不感謝我,反倒來搶錢,真是豈有此理。”賣鱉人氣極敗壞,到那竭國王處告慈羅,誣陷慈羅乘發(fā)洪水救人之機偷賣良家婦女,已得了不少金銀飾物。國王立即派人召來慈羅,發(fā)現(xiàn)物證,人證俱在,當即判處慈羅死刑。大臣便去準備書寫死刑狀子,可是突然一群蛾子蜂擁而至,它們在大臣的臉上,眼前、手上,身體上亂飛亂撞,使大臣無法下筆書寫。國王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驚奇,又詳細詢問慈羅:“你以前都作過什么樣事情,以至于有這樣奇事發(fā)生。”慈羅便將買鱉、放生、救生、救賣鱉者及群蛾,以及賣鱉者貪嫉,誣告等事,一一稟告了國王,國王得知真情后大怒,當即下令誅殺賣鱉者,并且重賞了慈羅。
古人云:“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華嚴經(jīng)》說:“不知報恩,多遭橫死生於地獄。”
堪嘆!世間不知報恩者多矣。那么我就不該救人嗎?不!度A嚴經(jīng)》說:“不以眾生不知報恩退菩薩行,舍菩提道。”但得應病施藥。相上要分別,慈悲心是平等的。一個醫(yī)生可以治愈人的身病,卻難治愈人的狠病。
所以,汝若救人身命,莫忘勸人戒殺。
譬如,一位婦女捕殺飛蟲,一時不慎跌斷右臂,我可以用二克藥物,使她斷骨復初,這時,我既要為她治病還要勸她戒殺。不然,不如讓她多受一點病苦,少造一點殺業(yè)更好些。身病僅一時受苦,狠病受苦歷劫難出。真是救人身命不如救人慧命!黃念祖老居士對我說:“你為人治病,好比別人餓了,你給他一只大烤鴨。”我聽了沉默良久……
我曾為一位貌似善良的女孩治愈喘癥,我不希望她滴水之恩報以涌泉,也不希望她感激我,我只期望她離殺斷殺,而她卻不肯。
世間亦有好心人。我問梅梅:“你敢拍蒼蠅嗎?”梅梅說:“小孩不會打蒼蠅。”我又問:“媽媽叫你踩螞蟻你踩不踩?”梅梅又說:“我說我看不見。”我問楊楊:“你敢拍蚊蟲吧?”楊楊搖搖頭。我又問楊楊:“你敢踩螞蟻嗎?”楊楊又搖搖頭。楊楊的媽媽說:“楊楊自幼就不殺生,看見蚊蠅嚇得往后躲,看見螞蟻還得繞著走……”
此謂夙有善根,利樂有情。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其他漢傳法師]隨緣偈
- [白茶]不炒不揉的白茶
- [禪宗公案]野狐禪
- [生活故事]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 [哲理故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佛與人生]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佛學常識]六道地藏名稱何來
- [弘一法師]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
- [烏龍茶]永春佛手是烏龍茶嗎?永春佛手茶簡介
- [禪宗典藏]《五燈會元》的作者是誰?
- [宗門故事]禪機處處
- [哲理故事]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楞嚴經(jīng)]蘇轍與《楞嚴經(jīng)》
- [佛與人生]怎樣美化人生?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形象如何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