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者的足跡-笛沙的故事
尊者的足跡-笛沙的故事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雙品 YAMAKA-VAGGO(第 3 及 4 偈)】
兩偈法句是佛陀在舍衛(wèi)城的時候,為笛沙尊者而說的。
笛沙尊者是佛陀的表兄弟(佛陀的姑母之子),笛沙很老的時候才跟隨佛陀出家,仰仗著佛陀的關系,接受了很多供養(yǎng),衣食豐厚,因此不久笛沙就變得又肥又胖,穿起袈裟來就顯得臃腫不堪,偏偏他又喜歡在接待訪客的大廳坐,每一次前來拜謁佛陀的比丘們看到笛沙年老的模樣,都以為他是一位出家很久,德行很高的比丘,當下就在客廳里先頂禮笛沙尊者,甚或幫他老人家按摩手腳,舒緩筋骨,笛沙尊者從不分辨,默然不響地一一接受比丘們對他所有表示尊敬的行為,而且還時常擺出一副大法師的派頭。
有一次,一位年輕的比丘前來拜見佛陀,笛沙一如往常,在客廳里傲然地坐著,似乎又再等著年輕比丘來向他頂禮膜拜,誰知年輕比丘劈頭第一句話便問:「你出家多久了﹖」(按一),笛沙很不高興地回答:「我沒有戒臘,我老了才出家的!(事實上未滿一年),年輕比丘一聽,毫不客氣地說:「你這算什么出家人﹖老了出家還不知遵守戒律,不知待客之道,也絲毫沒有慚愧心!拐f罷一巴掌打得圓滾滾的笛沙眼冒金星,昏頭轉向,笛沙被打,面上無光,惱羞成怒的問道:「你來做什么﹖」「我來拜見佛陀。」「你以為我是誰﹖我要砍掉你的根!(按二),笛沙尊者說罷即跑到佛前哭訴,年輕比丘也隨后跟來,向佛陀頂禮后,一邊坐下。
佛陀問道:「你為何哭﹖」「這個比丘打我、罵我!埂改惝敃r在那里﹖」「在客廳!埂高@個人來時,你有沒有看到他﹖」「有!埂改阌袥]有起來迎接﹖」「沒有!埂赣袥]有幫忙拿缽和袈裟﹖」「沒有!埂杆M來時,你有沒有問他要不要喝水﹖」「沒有!狗鹜訙睾偷恼f道:「這些都是新出家比丘必需要遵守的規(guī)則,否則就不要到大廳坐,你沒有依照這些規(guī)則去做是你的不對,他打你并沒有錯,你現(xiàn)在應該向他頂禮道歉。」
笛沙老比丘說什么也不肯道歉;「他打我、罵我,我不要道歉!狗鹜雍醚院谜Z地勸他:「你不要這樣,這是你的錯,你應該道欺!埂肝也灰!」佛陀最后說:「你這個不聽話的比丘;過去如此,這輩子還是改不了舊習氣。」于是佛陀演說了以下有關笛沙尊者過去生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老的苦行者到一作陶的人家借宿,陶家很高興的恭請他住下,再晚一些,又有一年輕的苦行者也來要求借宿,陶家征得老苦行者的同意,兩人共住一間房間,但是這位老苦行者卻對這位年輕苦行者有傲慢的心理,很自然地輕視這位年輕人,以為年紀輕輕,那有什么修行﹖
夜里睡覺時,老苦行者就睡在靠門的地方,年輕苦行者半夜醒來要出門小解,在黑暗中不小心踩到老苦行者的頭發(fā),老苦行者痛得醒過來,年輕苦行者很不好意思地連連道歉,老苦行者也無可奈何,為了避免年輕人再重蹈覆轍,這一次,老苦行者就掉轉方位,將頭部移到腳的位置,誰知年輕人回來時也走不同的方位,唯恐再踩到老苦行者的頭部,就這樣陰錯陽差地,又不幸踩到老苦行者,這一回更嚴重──踩到脖子,老苦行者痛得大叫,怒罵道:「你這個少年仔,是存心踩死老夫﹖」年輕苦行者心里非;炭,一再道歉,說他不是故意的,老苦行者那里肯相信,一口咬定年輕人存心歹毒要害死他,并且咀咒道:「要是誰錯了,在明天太陽出來時,誰的腦袋就爆開!
年輕苦行者躺在床上仔細思惟方才所發(fā)生的經(jīng)過,確定自己沒有錯,如果這樣,明天早晨太陽出來時,腦袋爆開死掉的就一定是老苦行者了,想到這里,心下起了一念不忍──他不想讓老苦行者因為這事情而送命。于是年輕行者也運用神通,在太陽出來之前,集中所有的烏云將太陽緊緊密蓋住,因此,這一天太陽始終沒有露面,整個城國一片愁云慘霧似的陰霾,不知情的老百姓以為是國王昏庸失德,才使得天候如此,一時民怨沸騰,國王卻了解這種情形可能是城里住著修行者的關系,一聲令下,立刻查出陶家兩位修行者的事,年輕苦行者向國王稟明原諉,為了挽救老苦行者的性命,害得全國百姓不見天日,也著實過意不去,因此就想了一個辦法:在陶家取了一團陶土罩在老苦行者的頭上,當太陽出來時,將老苦行者溺在水里,只剩頭上那一撮陶土。
這事老苦行者那里肯依,認為自己沒有錯,國王只好動員全國的衛(wèi)兵將老苦行者抓住,強行在老苦行者「頭上鞍頭」,此時年輕苦行者才解開神通,一時撥云見日,就在太陽要出來的那一剎那,衛(wèi)兵們迅速將事先浸在水中的老苦行者的頭往水里一按,只露出頭上那一團陶土,說時遲那時快,那陶土作的頭果然爆開了,老苦行者因此逃過一劫,幸免于難。而那位老苦行者正是笛沙尊者。
笛沙尊者在聽了佛陀演說自己過去生中的故事后,豁然有悟,于是心平氣和的向年輕 比丘道歉。
佛陀因此而說偈言: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懷此念,怨恨不能息。
『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舍此念,怨恨自平息!
佛說此偈己,會中大眾同沾法益。
按一:依照南傳的戒律,兩位彼此不認識的比丘第一次見面都會互相
請問出家多久,亦即戒臘,確定自己戒臘少于對方后,依律就
該向?qū)Ψ巾敹Y。
按二:意即踢除對方出家的根源,使他還俗,笛沙仗勢自己是佛陀的 親戚,以為自己有這份能耐。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其他漢傳法師]隨緣偈
- [白茶]不炒不揉的白茶
- [禪宗公案]野狐禪
- [生活故事]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 [哲理故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佛與人生]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佛學常識]六道地藏名稱何來
- [弘一法師]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
- [烏龍茶]永春佛手是烏龍茶嗎?永春佛手茶簡介
- [禪宗典藏]《五燈會元》的作者是誰?
- [宗門故事]禪機處處
- [哲理故事]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楞嚴經(jīng)]蘇轍與《楞嚴經(jīng)》
- [佛與人生]怎樣美化人生?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形象如何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