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嚪婆羅懺悔除罪

  嚪婆羅懺悔除罪

  佛陀住世時,毗舍離城中有一位長者,他的妻子自從懷孕之后,便全身散發(fā)著難聞的臭氣。

  十個月后,他們的孩子呱呱墜地;這個男孩一生下來,哭聲羸弱,不但瘦骨嶙峋,而且全身沾滿了糞屎,臭穢不堪,讓滿心歡喜迎接新生命誕生的所有人,都不禁大嘆一聲:「天。 沽⒖掏吮苋,沖到戶外。

  從此大家在提到這個孩子前,都會多呼吸幾口新鮮空氣,作好心里準(zhǔn)備?丛跒槿烁改傅难劾,心如刀割,可是他們從不放棄希望,用盡所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暗自期待,這個孩子長大后,一樣能夠成為人中龍鳳。

  奇怪的是,這個孩子在襁褓之年時,每當(dāng)經(jīng)過污穢的地方,人人都掩鼻而過,他卻歡喜地笑個不停,反倒要離開時,便放聲大哭,吵著不肯離去。當(dāng)他學(xué)會走路以后,常常放著滿地的玩具不理不睬,讓家人找不著他,最后,竟然在廁所里發(fā)現(xiàn)他,手里捏著污穢的東西,玩得十分高興,甚至還放進(jìn)嘴里,吃得津津有味。這個發(fā)現(xiàn),對一向受人尊敬的長者夫婦來說,無異是非常沉痛的打擊!

  有一天,長者的孩子又溜去玩污穢的東西,回來后,長者面色凝重地對他說:「孩子!親戚們一直說你是個奇怪、不祥的人,如果你再不能改掉這個怪癖,叫我們?nèi)绾蚊鎸ψ谟H呢?希望這是最后一次了,否則,你就要被趕出家門了!」

  然而,這孩子并沒有記取教訓(xùn),仍然沉溺在污穢物中無法自拔,不久,真的被趕出家門,開始過著流浪的生活。他到處找拾糞屎維生,而且就像看到美食佳饌一樣,一到手就立刻囫圇吞咽,所以大家就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嚪婆羅鬼」,意思就是「吃東西像餓鬼道一樣的愚人」。因為,只有餓鬼道的眾生,受業(yè)力驅(qū)使,才會把糞屎當(dāng)美食一般,迫不及待地囫圇吞食。

  當(dāng)時印度有一群外道,看到雞犬死后生天,不知道這是因為它們過去世勤種善因所得的善果,就開始學(xué)雞單腳站立、學(xué)狗啖糞。當(dāng)他們看到嚪婆羅,立刻驚嘆不已。而嚪婆羅從出生以來,第一次聽到有人如此地稱贊他的行為,喜獲知己,立刻請求外道們讓他加入。很快地,外道們發(fā)現(xiàn)他并不懂得修行,只知貪戀糞穢不凈之處,便紛紛呵責(zé)他愚癡,甚至鞭打他?蓱z的嚪婆羅受不了,只好離去。這次他選擇住在污水溝匯集的河畔,因為這里很容易就可以撈到那些污穢的東西。

  然而岸邊早已住了五百名餓鬼,但他們從沒遇過像嚪婆羅那么臭的人,所以也沒有鬼愿意接近他。嚪婆羅卻是非?旎睿3O蝠I鬼得意地說:「你們看,住在這兒多快活。〔辉俦话ご虬ちR!惯^了不久,這些餓鬼受不了他的穢臭,也一個個離開。留下嚪婆羅獨(dú)自愁憂苦惱。

  這時世尊觀察到嚪婆羅得度的因緣已經(jīng)成熟,于是走到嚪婆羅的身邊,慈悲地為他開示。嚪婆羅看到世尊相好莊嚴(yán),散發(fā)著如日月般和煦的光明,不禁心懷歡喜,五體投地的禮拜世尊。并恭敬地問世尊:「像我如此卑賤的人,能夠出家嗎?」世尊答道:「在我法中,不論貧富貴賤,只要因緣具足都得以出家!褂谑菄菲帕_便哀求世尊應(yīng)允他出家,此時世尊舉金色臂,為他祝愿:「善來比丘,須發(fā)自落,法服著身!箛菲帕_便成為威儀詳序的沙門。不可思議的是,當(dāng)下嚪婆羅身上的惡臭也立刻消失。從此,嚪婆羅勤勉修持,不久,即證得阿羅漢果,為人天所共敬重。佛弟子們深覺疑惑,于是請求世尊,慈悲為大眾開示嚪婆羅樂處不凈的因緣。

  「過去,在迦羅迦孫陀佛的時代,有一位國王設(shè)齋供養(yǎng)佛陀及諸比丘達(dá)三個月,還蓋了一座房舍,請一位比丘擔(dān)任寺主,代為管理寺務(wù)。一天,有位羅漢比丘經(jīng)過這里,威儀詳序,令人見之心生歡喜,于是大家便請他進(jìn)來沐浴,并以香油涂身。但是寺主從外面回來見狀,因心生嫉妒,口出惡言:『你是個出家人,怎么可以接受世間如此奢華的供養(yǎng),這就像用人糞涂在身上一樣,臭穢不堪!』當(dāng)時羅漢僧人見狀,心懷憐愍,立刻踴身空中,現(xiàn)種種神通,寺主一看,知道自己錯罵圣者,當(dāng)下深懷慚愧,并向羅漢懺悔。寺主因為這樣的業(yè)緣,五百世以來,始終常處于惡臭之中,沒有人敢親近!

  「那位寺主,就是嚪婆羅的前世;但由于過去世曾出家的功德,及已經(jīng)向圣者懺悔過罪,今生才能隨我出家,成道證果!」當(dāng)佛陀說完嚪婆羅樂處不凈的因緣后,大眾都深感嫉妒心的禍害,慚愧懺悔過往的不是,從今以后各各自護(hù)身口意三業(yè)清凈,舍離嫉妒心,勤求出離生死輪回之苦。

  典故摘自:《撰集百緣經(jīng).卷五──嚪婆羅似餓鬼緣》

  省思

  《十地毗婆沙論》云:「于諸福德中,懺悔福德最大,除業(yè)障故。復(fù)次,懺悔如如意珠,隨愿皆得!箲曰诓坏芟磺凶飿I(yè),且能增長善法,乃至生一切功德,所愿成就。

  典故中的寺主,由于嫉妒心而毀謗圣者,幸能即時真誠懺悔,而得以免墮地獄之苦,但因這樣的業(yè)緣,五百世常處于混穢惡臭之中。即便如此,這一念真誠的懺悔心,已使寺主重報輕受,并種下日后成道證果的因緣,足見懺悔除罪之殊勝。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