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名人軼事 >

情僧蘇曼殊

  清末民初,名振一時的天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和翻譯家蘇曼殊,竟是一個和尚。他精通梵語、西班牙語、英語和日語。他的繪畫也很有名。他的畫清靜淡雅。不襲前古,不隨流俗,在當(dāng)時就聲騰中外了。不過,他從不輕易作畫。他不高興時,任何人請他畫,他也不肯著筆;但是,只要他答應(yīng)給別人作畫,必然是一諾千金。
  一九○五年春,他在西湖給同學(xué)陳獨(dú)秀作畫之后,接著江蘇的趙伯先又來求畫,他同趙交情極深,對作畫之類的要求,自是不會拒絕。然而當(dāng)時他正準(zhǔn)備要去日本,并沒有馬上為趙伯先作畫。誰知他們就此一別,竟然成了訣別。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傳來后,作為一個革命黨人的趙伯先深感痛心,竟然嘔血而死。蘇曼殊得知噩耗,哀痛萬分,作《荒城飲馬圖》一幀,托朋友焚化在趙伯先墓前,以示悼念。從此以后,他不再作畫,以謝死友。這種重諾重信的精神,真可以與春秋時延陵季子的墓門掛劍相媲美。
  曼殊的詩寫得很好,不知令多少人傾倒。因?yàn)樵谶@一首首美麗的詩后面,有著一個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曼殊出家時,有位女子對他非常癡情,愿意以身相許,蘇曼殊在詩中記載了這件事:
  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
  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據(jù)曼殊自注,“梵土相傳,神女烏舍監(jiān)守天閽,侍宴諸神”,可見他回絕的是一位美麗而多情的女子的愛情。因?yàn)樗言S身佛門,不再屬于多情世界了。
  蘇曼殊在日本時也有同樣的遭遇,其《東居雜詩》云:
  異國名香莫浪偷,窺簾一笑意偏幽。
  明珠欲贈還惆悵,來歲雙星怕引愁。
  這位女子對自己再有意,曼殊也不敢隨便作出響應(yīng)。如果現(xiàn)在贈送她定情禮物,來年天各一方時,彼此望著牛女雙星牽愁引恨,豈非罪過?曼殊早年寫過“不向情田種愛根”的絕情詩,其《寄調(diào)箏人》也表達(dá)了同樣的意趣:
  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說原來怨是親。
  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嗔。
  曼殊一心向佛,情愿忍受多情女的怨恨。詩意謂帶著雨笠披著煙蓑,歸向那一片迷茫的煙雨,心湖早已平靜無波,與人無所愛戀,也不會發(fā)生嗔恨了。
  “懺盡情禪空色相”的蘇曼殊,當(dāng)選擇了寧靜作為生命的棲泊地時,心湖便不再有什么大波大浪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