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孔顏樂處,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孔顏樂處,告訴你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歷史上有一個典故叫孔顏樂處,講的是孔子去見他的學生顏回,發(fā)現(xiàn)顏回住在一個破巷子里面,穿的破破爛爛的,吃的也非常差,但是顏回開心的跟個鬼一樣?鬃拥說法是: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也。然后孔子回來到處跟別人說,這才是真正的賢能。大家都不理解,問孔子這不是窮開心嗎?孔子說,不是。因為顏回的快樂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一種狀態(tài),并不需要去追逐身外之物來滿足他。

  這里講出了一個道理,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快樂是要不斷的做加法。不停的去追求一些身外之物。去實現(xiàn)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這種快樂是短暫的,而且不長久。經(jīng)濟學上有一種說法叫做“邊際效用”,意思是說隨著你擁有的消費品的增加,人的快樂和滿足感會降低。

  我們簡單來講,如果給你三杯水。在你口渴的時候,第一杯水給你的滿足感是最強,第二杯水可能就沒有那么強的滿足感,到第三杯水甚至有可能成為你的負擔,但是水本身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當你有一輛車,你希望在快樂的時候就必須再買一輛更高價位的車。等你有了房子,如果要讓你快樂,就必須買更大的房子。這個就是叫做不斷的追逐外物。

  第一你會活得很累,因為你有可能追不到。第二,就算你追到了,你的快樂也非常短暫,你需要樹立一個更高的目標;ǜ嗟臅r間、策略和精力去完成的。這種快樂都不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就像顏回一樣,無論在什么狀態(tài)下,都不改變自己的這種樂觀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講快樂其實是一種認知。如果更深入一點講,快樂是一種人格。

  什么樣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樣的。同樣一部論語,有的人奉為經(jīng)典,覺得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有的人覺得論語是睡前最好的讀物,因為一看就困。還有人覺得這簡直就是封建禁錮,應該批判。但論語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同。

  同樣是榴蓮,有的人非常喜歡,覺得是人間美味,有的人覺得榴蓮臭不可聞,看都不能看。榴蓮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我們的認知。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或者我們可以說,不同的人的世界本來就是不同的。所以快樂并不是有錢就快樂,快樂并不是實現(xiàn)什么就快樂?鞓肪褪强鞓繁旧。

  在有些人的眼中,這個世界是千瘡百孔的,他每天看到的都是讓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有的人很傻逼,情商低,經(jīng)常冒犯他。有的時候天氣非常惡劣,讓他無法出門、曬衣服。他的付出沒有回報等等。

  但在另外一些人看來,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感恩。處處充滿美好,總有事情讓她喜笑顏開,總有事情讓他樂不可支。同樣,這個世界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同。

  有人問,開悟之后的人行為和我們有什么區(qū)別?其實答案就是沒有什么區(qū)別。他們也吃飯、也喝水、也睡覺、也工作。只不過,他們在處處都能體會到感恩,在每一個生活的小的細節(jié)都能體會到美好,在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上都充滿憐憫和慈愛。出發(fā)點不一樣,收獲到的東西,當然也不一樣。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其實山和水從來都沒有變過。變得無非是人。

原文標題:孔顏樂處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聽老師講經(jīng)

相關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