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和墨水
紙和墨水
在一張辦公桌上,放著一疊白紙。有一天,主人從中取出了一張紙,然后拿筆蘸了墨水,在這張紙上寫滿了字,還畫上各式各樣的符號。
“你為什么要讓我遭受這種空前的侮辱呢?”這張發(fā)愁的紙張怒氣沖沖地質問放在桌子上的墨水瓶說:“你那洗不掉的墨水玷污了我的清白,把我永遠給毀了。你看,我現(xiàn)在這副墨跡斑斑的丑樣子,日后誰還會喜歡我呢?”“不要悲傷!”墨水瓶和藹地回答說,“墨水并沒有丑化你,也不想讓你帶上污點。留在你身上的墨跡,都是主人親自寫的有用的筆記?梢哉f,從現(xiàn)在起,你就不再是一頁普通的白紙了,在你的身上已儲存著人類的智能,你變成了一份重要的文獻,這就是你的價值和直接使命。”
過了一段時間后,主人在整理辦公桌時,發(fā)現(xiàn)了這堆散亂的、發(fā)黃的舊紙,他把它們收集起來,準備投進壁爐的火焰里去。突然他發(fā)現(xiàn)了那張“被弄臟”的紙,認真地看了看,就小心翼翼地把這張紙放進抽屜里,把它當作智慧的結晶保存起來,而那些落滿了灰塵的空白紙,則被丟進火爐,讓熊熊的火焰吞噬了。
“好看的不一定就是有用的,有價值的才會被人尊重”,這個故事用紙和墨水瓶對話的形式,委婉地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理。
一張什么也不寫的白紙,表面上看起來整潔漂亮,而一張寫滿字并畫上了各種符號的紙,看起來就不那么美觀了,有時還可能顯得雜亂不堪,有礙觀瞻了?墒侨兆泳昧艘院,那張什么也沒有的“美觀”的白紙,被丟進了垃圾箱,而那張寫滿了字、畫上了各種符號的紙,卻被當作寶貝,精心地保存起來。究其原因,在于空白的紙張雖然好看,但其價值并不大;而寫滿了字并畫上各種符號的紙卻變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是遠非白紙所能比的。
做人也是一樣,有的人不學無術,不求進取,整天只知吃喝玩樂,養(yǎng)得肥頭大耳、膚白皮嫩,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副富貴相;而有的人卻與此相反,他們刻苦學習,勤奮工作,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結果往往累得面黃肌瘦,忙得衣冠不整,但是最終卻能受到人們的敬慕。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并不一定是那些衣冠楚楚、肥頭大耳的人,而是那些面黃肌瘦、衣冠不整,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夢參法師]念經時忽然看見異相是怎么回事?
- [黑茶]黑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思想]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 [生活故事]我欠乞丐一塊錢!
- [人物故事]以「慈悲觀」離「瞋念」
- [在家修行]放松對修行有什么幫助?
- [入門須知]佛教和佛像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黃茶]黃茶是怎么做出來的?
- [禪宗公案]親者不問,問者不親
- [生活故事]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哲理故事]事從容則有余味,人寬容則有余年
- [心經]《心經》的大智慧(一百四十四)
- [佛與人生]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宋高僧傳》是怎樣一部書?
- [凈界法師]煩惱罪業(yè)生起的病根是什么?
- [白茶]白毫銀針是白茶嗎?白毫銀針名字的由來與沖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