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宅是人世,長者是釋尊
火宅是人世,長者是釋尊
很久以前,在印度某個部落有一位長者,擁有龐大的財富,隨從如云,進進出出。
他的住宅十分寬闊,可惜這是一棟古老的建筑,柱子已經(jīng)腐朽,棟梁開始傾斜,墻壁破爛。在房子里,還有成群的鳶、貓頭鷹、烏鴉、鵲、家鳩、蛇、老鼠等,各類惡蟲到處橫行,屎尿的臭氣沖天,臟物堆積如山,成千上萬的糞蟲到處蠕動。狐貍與狼不停地爭斗,互相吞食,他們的尸體與骨肉,滿地都是,散亂不堪。狗在饑餓之下,也來搶食,彼此相咬,爭叫不休。不僅如此,還經(jīng)常有山神、水神、夜叉惡鬼出現(xiàn),各種毒蟲和禽獸,任意繁殖,愈來愈多。夜叉成群結隊在搶吃它們,恐怖的爭吵聲,令人毛骨悚然。
這座破爛陳舊、令人恐怖的巨大宅院,雖然如此寵大,但只有一個門出入。一天,長者因事外出,忽然房屋的角落燒起了火,頓時烈火熊熊,巨大的建筑物頃刻陷入烈火之中。
椽、梁、柱子等,立刻震動、破裂、倒塌,那群鬼神全部大聲哭叫,鳶、鷲等鳥類在驚慌之下,不知如何逃出屋外,惡獸與毒蟲全從洞穴里逃出,福德淺薄的毗舍?鬼,被猛火追趕得走頭無路,互相殘害,吸血食肉,狂奔不已。早已倒地的野狐,也被爭相前來的獸類咬住了。濃煙彌漫著四周,蜈蚣和毒蛇等在火焰燃起時已經(jīng)逃出洞外,至于那些惡鬼也被燒掉了毛發(fā),驚慌失措,又饑又熱,四處逃竄。毒蟲與火焰,縱橫交錯。
長者趕回家中,望著自己的家,思襯著解救之策。一個仆人匆匆地前來報告:“府上的公子們?nèi)疾恢阑馂牡目膳?他們?nèi)匀辉诩依锿娴酶吒吲d興哩。”
長者聽了大吃一驚,為了拯救危急中的孩子,奮不顧身地沖進火宅里。這時,那些貪玩的孩子們,照樣沉迷在游戲中。雖然火焰伸著長舌一步步地逼近他們,可他們?nèi)匀粵]有外出的意思。
沖進屋里的長者對他們說:“孩子們,現(xiàn)在我們家里災害已四處蔓延,痛苦連續(xù)不絕,毒蟲、蝮蛇,夜叉、野鬼、貓頭鷹等饑渴交迫,真是恐怖之極。而且大火四處蔓延,你們馬上要被燒成灰燼了,趕快逃命吧。”
父親慈愛的教訓,火災的危險,以及惡鬼毒蟲的災害,對于這些天真無知的兒童,不起任何作用。他們照玩不誤。孩子們愈沉迷于玩樂,身為父親的長者就愈擔心。起先,他想依賴自己的力量,讓孩子們上到桌子上,把他們抬出去,繼而一想,宅院只有一個正門,又狹又小,這樣做肯定不能全部抬出去。何況,小孩子不懂事,玩得正起勁,難免會從桌子上掉下被火燒到。
長者實在無可奈何,眼見火勢愈來愈大,而孩子們?nèi)匀煌鎮(zhèn)不停。這樣下去,大家必定被燒死無疑。于是,長者計上心來,運用方便,立刻大聲地說:
“孩子們!我現(xiàn)在手上有新奇的玩具,是你們平常想要而又得不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現(xiàn)在不去拿,一定會后悔。那就是羊車、鹿車、還有牛車。現(xiàn)在,它們?nèi)糠旁陂T外,你們趕快出去吧!如果動作遲了,就會被別人拿去,趕快出去拿自己喜歡的車子!你們可以乘著車子到處玩樂。”
長者的這番話果然見效。孩子們一聽有玩具,全都精神大振,爭先恐后地從正門跑了出去。他們來到屋外空地,才幸免于火災之難。長者看見孩子們安全避難,也感到舒暢極了。然而孩子們卻非常失望,跑到父親面前說:“爸爸!你剛才不是說有羊車、鹿車和牛車嗎?怎么沒有了呢?快拿出來呀!”
這位長者富可敵國,擁有金銀、瑪瑙等無數(shù)寶藏。起初,他對孩子們宣稱,要贈送羊車、鹿車和牛車,目的在于救他們出火屋。但現(xiàn)在仔細一想,卻不便用這些車子分贈給孩子。這些孩子全是自己的骨肉,在感情上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區(qū)別。自己擁有無數(shù)七寶造成的大車,何不趁此機會分贈給他們。
這些大車都是用形形色色的寶物造成,車上圍繞著欄桿,四周掛著金鈴,縛著黃金繩子,張開真珠網(wǎng),黃金的花縵到處垂下,圍繞著各色各樣的裝飾品。車床上的棉褥墊物也非常柔軟,上面蓋著價值連城的白布。拖這些寶車的巨牛,膘肥體壯。這些昂貴的寶車,由一群仆從守衛(wèi)。
長者對待孩子們一視同仁,將同樣的寶車分贈給他們。又見他們騎上寶車,隨心所欲,到處繞行,內(nèi)心喜不自勝。
佛是天下蒼生之父,一切生靈皆是佛子。佛常常設法利用各種機會,救濟蒼生。無知無識的眾生,經(jīng)常被生、老、病、死、憂慮、悲哀、苦悶等毒火包圍著,雖然置身在腐朽破爛的三界火宅里,不斷地碰到生、老、病、死等煩惱的威脅,卻一無所知,仍然陶醉在游戲里,絲毫不懂得畏懼,只知盡情玩樂,不知求道,不懂解脫。到頭來,在火宅里遇到大難時,只有被大火燒死。
火宅是人世,而那位慈父長者就是釋尊。
因為世界被苦惱的火焰猛烈燃燒著,大慈大悲的佛陀,憐憫蕓蕓眾生,遂預備好聲聞、緣覺、菩薩等三項坐騎,從三界火宅里救度出眾生,并將法華一乘這種大白牛車,饋贈給天下生靈,不分彼此。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