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們生活在這個變化萬端、真假難辨的社會中,須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切莫讓自己在無意之中給別人當了靶子。

  有個年輕的比丘名叫法明,在寺廟里負責砍柴燒飯。由于性格過于剛愎自用,所以師兄弟們都喜歡捉弄他。

  這一日,天氣異常炎熱,法明煮了一鍋清湯,叫師兄弟們來喝。哪知其中一碗湯里有一只死螞蟻,于是師兄弟們就異口同聲地說:“好好的一碗湯卻被一粒鼠糞給弄臟了。”

  法明聽了,怒氣沖沖地把湯全部倒掉,接下來的數(shù)日都悶悶不樂。

  禪師知道后把他叫到禪房里,對他說:“知道他們?yōu)槭裁醋脚銌?那是因為你的性格太剛愎自用了。所以,?jīng)常會與大家意見相左。”

  法明聽了,恍然大悟,從那之后,他便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社會上的競爭無處不在。但是任何競爭都需要勇氣,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無論在多么殘酷無情的競爭中,都要保持低調(diào)的做人本分。這是一種必要,而非多余,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招致災禍。

  漢更始元年,劉秀指揮的昆陽之戰(zhàn)震動了整個王莽朝廷。然而,劉秀兄弟的才干也引起了更始皇帝劉玄的嫉妒。劉玄本是破落戶子弟,一次偶然的投機參加了農(nóng)民起義軍,沒立過什么戰(zhàn)功,可是也陰差陽錯地讓他當上了更始皇帝。自他登基以來,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劉玄怕劉秀兄弟奪取了自己的皇位,便以“大司徒劉績久有異心”的莫須有罪名,殺害了戰(zhàn)功顯赫的劉績。劉秀接到兄長劉績被殺害的消息,幾乎昏厥,但當著信使的面他仍極力地克制住自己的情緒,說道:“陛下圣明,劉秀建功甚微,受獎有愧,劉績罪有應得,誅之甚當。請奏陛下,如若不棄,劉秀愿盡犬馬之勞。”轉(zhuǎn)而,劉秀又對手下眾將士說道:“家兄命喪宛縣,乃是自己不知天高地厚,自作自受。我等當一心匡復漢室,擁戴更始皇帝,絕不能有二心。有如此英明的皇帝,漢室復興有望了。”

  劉秀虔誠的態(tài)度,讓眾將士感動得紛紛淚下。其實劉秀突然遭此打擊,心里怎能好受?只是他心里清楚,劉玄既然殺了兄長,對他也就很難容得下了。此后,劉秀對劉玄更加恭謹,絕口不提自己的戰(zhàn)功。果然,劉秀的一舉一動早已有人密報給劉玄。劉玄這才放心下來,反而覺得有些對不起劉秀,于是便封劉秀為破虜大將軍,行大司馬之職。并下令讓劉秀持令牌到河北巡視各州郡,這正好給了劉秀一個機會。劉秀借機偷偷發(fā)展自己的力量,將河北定為立足之地。劉秀的實力不斷壯大,更始三年初春,劉秀見時機成熟,便公開與劉玄決裂。到了六月,劉秀順利登基,建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時的劉秀只有32歲,正是年輕氣盛、成就大業(yè)的最佳時期。劉秀的以屈求伸,“忍小憤而就大謀”,終于讓他化險為夷,創(chuàng)建了東漢王朝。

  低調(diào)做人有時候也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策略。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這一策略擺脫危險的實例有很多。

  一個小孩在玩耍的時候被人販子拐走了,他起先拼命地反抗,但是后來猛然想起了父母平常教導他的“遇事不可急躁、不可蠻干,凡事都要動腦,只有用智慧才能戰(zhàn)勝困難”的叮嚀。于是他冷靜下來,掂量了一下自己并非人販子的對手。

  于是,他故意裝出一副貪吃好玩、不諳世事的樣子,對人販子的吩咐樣樣照做,還主動與人販子搭訕。

  幾天之后,人販子果然放松了對他的監(jiān)視。一天,人販子帶著他在轉(zhuǎn)賣的路途中,經(jīng)過了一個城鎮(zhèn)的交通崗。這個小孩趁人販子不備,快速跑到交通警察身邊,因此得救,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還協(xié)助公安機關(guān)抓獲了人販子。

  這個孩子裝憨賣傻、遇事不張揚、不對抗的做法,正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也正是這一策略,讓他不僅避免了再次被拐賣的厄運,還免受了人販子的暴力之苦。由此可見,當我們處于被動境地時一定要學會藏鋒斂跡、裝憨賣乖,千萬不要跟對方硬碰硬,以免自己成為對方射擊的靶子。要知道,越是突顯的東西就越容易被鏟除。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