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修行要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修行要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孤獨是人生的伴侶,寂寞是人生的?。人生來就是孤獨和寂寞的個體,當你日漸長大、日趨成熟后,孤獨和寂寞會跟你貼得更近。如果你能接受它們、體驗它們、品味它們,那將是你的幸福。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甘于寂寞的人永遠不會寂寞,而不甘寂寞的人才會永遠寂寞。

  佛說:“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人屬于社會性動物,喜群居,樂相處,厭淡泊,惡寂寞。而且,大千世界,五花八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誘惑。然而,古今中外的很多成功者,往往都是孕育于寂寞之中,成長于淡泊之間的。他們的生活或許并不豐富多彩,但足以讓他們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人生。甘于淡泊,樂于寂寞,是一種自身的修養(yǎng),也是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為了能出家當和尚,信誓旦旦地向老和尚表示皈依佛門。剃度之后,年輕人僅僅念了不到一個月的經,就因為受不了寺院的寂寞,還俗回家去了。兩個月后,他又說忍受不了俗世的喧嘩和浮躁,再次懇求重入佛祖門下。老和尚是個心腸很軟的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不想三個月后,他又嚷嚷說佛門冷清,根本不是久留之所,然后又一次開溜了。

  就這樣反復地折騰,到這次已經是第六次了。這讓老和尚非常煩惱。突然間,老和尚靈機一動,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對那個年輕人說:“這樣好了,你干脆脫掉袈裟,不用當和尚;也別到俗世中廝混,做個俗人。就在半山腰的涼亭那里開個茶館,也省得兩邊跑。”

  老和尚的方法實在是高明之舉,像這種僧不僧、俗不俗的半拉子和尚,也只能安排他做半拉子的事情。

  由此可見,要想有所成就,必須耐得住清貧和寂寞。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甘于淡泊、樂于寂寞的。淡泊和寂寞是一種美好境界,是養(yǎng)生之道,是成才之路,是修心之法。只有耐得住淡泊和寂寞,才有時間和精力去刻苦鉆研、認真陶冶。少了物質的羈絆,少了心靈的枷鎖,做事情自然就會更加投入。

  秋風瑟瑟,萬物凋零。伴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一個非凡的小生命降臨到人世間。這個嬰兒就是李叔同,也就是后來的弘一法師。早年嚴格的家教,使他成了一名紳士,少年時完善的教育使他成了一名才子,自己的勤奮刻苦又使他成了一名藝術家。青年時期,他遠涉重洋到日本留學,并在那里娶妻生子。當時的他,可算是達到了人生的完美境界:俊朗的外形,淵博的知識,豐厚的資產,可人的嬌妻,和睦的家庭。

  正是這樣一個要什么有什么的人,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只身前往一家寺廟當了和尚。

  家人和朋友紛紛前來勸他還俗,但都被他拒絕了。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出家,他只是淡然地回答:“我想來就來了。”這句話曾令無數(shù)人無比震驚。在當今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能夠達到“心不為形役”的境界呢?誘惑無限的大千世界讓多少飲食男女承擔了欲望的負載,而他卻輕輕松松從里面走了出來,不得不讓人感嘆佩服。自此以后,他一心鉆研佛法,足不出戶,終于成了一名佛學專家,被世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這是一次“心”與“形”的交戰(zhàn),也是一場世俗與心靈的較量,在較量中,弘一法師戰(zhàn)勝了世俗的誘惑,成就了屬于自己的非凡人生。由此可見,避開浮躁,甘于平淡,樂于寂寞,使心不為世俗外物所累,就能一步步向圣人接近。即使成不了圣人,在別人眼里,你也將成為一位圣者。

  掀開人類文明史,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凡成就非凡者,往往都是寂寞的。因為他們的思想超越時代,行為背離傳統(tǒng),很難得到別人的理解,所以處境難免寂寞。

  但他們卻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寂寞,在寂寞中探索,在寂寞中奮斗,在寂寞中前行,最終做出了不俗的成績,流芳青史。陳子昂站在幽州古臺上,感嘆地說了一句千古絕唱:“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李白在被唐玄宗賜金還鄉(xiāng)后,舉杯感嘆道:“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魯迅在成名之后,“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甘于寂寞,從而創(chuàng)作了大量如短槍似匕首的雜文……像陳子昂、李白、魯迅等人,雖然也曾浮躁過,但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寂寞,把寂寞當做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寂寞也成就了他們的事業(yè)。正如杜甫所說:“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當然,我們都是凡人,沒有必要刻意去做苦行僧,過一種“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封閉式生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今天,各種各樣的誘惑滾滾而來,稍不謹慎,放縱自己,就有可能陷入誘惑的泥潭。

  甘于淡泊,樂于寂寞,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境界,能做到這一步,絕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要有精神上的高尚追求,信念上的強力支撐。正如孟德斯鳩所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了巨大的享受時刻。”

  為了達到這種境界,我們可以讀書、彈琴、下棋、集郵、繪畫、弄墨等,用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當我們的內心漸漸充實的時候,精神世界也會隨之寬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