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不聽忠告的烏龜

  不聽忠告的烏龜

  有一只烏龜,住在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天,一大群大雁排列成行地從長空飛過,姿態(tài)十分優(yōu)美。烏龜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大雁那樣飛翔于天空,那該有多么的愜意!”

  有一年,機(jī)會終于來了。有一對伉儷情深的雙飛雁,正飛過池子的上空,烏龜伸長脖子,著急地大聲嚷叫著,并極力要求大雁帶它上天。

  大雁拗不過烏龜?shù)陌,只好無奈地答應(yīng)道:“好吧,我們就答應(yīng)你次。但你的身體如此重,我們只能一個(gè)用嘴巴叼住你的嘴巴,另外的則咬住你的尾巴,才能撐起你的身體。為了安全起見,飛行期間,你無論發(fā)生什么狀況,都不能把嘴巴張開,否則從高空摔下來,必然會失去生命。”

  烏龜連連答應(yīng),就這樣,大雁合力拉著烏龜,飛行于空中。烏龜多年來的夢想終于成真,它興奮地俯視著地下的美景,原來展翅高飛的情境是如此的美妙呀!烏龜正沉醉在風(fēng)馳電掣的快感之中,忽然聽到下面一陣震耳的喧嘩聲,原來是一群在河床邊玩耍的孩童,用譏嘲侮蔑的字語在嘲笑著烏龜:“哈哈!哈哈!大家快看。∫恢槐繛觚敱粌芍淮笱阕プ吡耍蠹铱此潜款^笨腦的樣子,真是可笑極了!”

  氣急敗壞的烏龜,忘記了大雁的叮嚀忠告,想破口大罵孩童的不明就里,但是烏龜才一張口,它就像斷了線的風(fēng)箏,從高高的空中,重重地摔了下來,粉身碎骨。

  無中生有的議論和讒言,會使你有口難辯,氣惱萬分。其實(shí),最高明的方法就是坦然處之,默然以對。

  在實(shí)際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多過有理說不清的情況,不論你怎么跟他講清楚說明白,他還是聽不懂,最后還比你更大聲。其實(shí),別人怎么說,你一定保持沉默,他們說得累了,也就不說了。而有的人當(dāng)你的面不說并不是因?yàn)樗厘e(cuò)了,知道揭人隱私不好,他不說只是不說你的事,換去說別人的事了。這種是非不分到處亂說的人,根本就是沒有道德和不懂尊重他人的人,他們把好奇心放在說人長短上。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因此,自己不要因?yàn)閯e人一句沒有根據(jù)的隨性批評而耿耿于懷,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當(dāng)事情已經(jīng)黑白不分時(shí),不如保持沉默,把別人的讒言當(dāng)作故事聽。越講只會是越描越黑,已經(jīng)渾濁的水,何必再費(fèi)力去攪呢?越攪只是越渾而已。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