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綠松石
生死綠松石
清朝末年,在湖北武當山下住著一個秀才,名叫張興德。他家境貧寒,到了上京趕考的日子,卻拿不出盤纏。他有心接受鄰居的饋贈,無奈寡母李氏是個很要強的人,硬是不肯。張興德自幼由母親辛苦帶大,不敢違抗母親之命。
這日,村里又一個秀才湊足銀兩啟程了,張興德卻只得背著鋤頭下地。他無精打采地來到田頭,迎面就被一個人撞了個滿懷。張興德一看,原來是鄰居陳居仁。陳家還算殷實,早就提出過要接濟張興德,卻被張母拒絕了。
陳居仁此時樂得手舞足蹈,拉著張興德就給他看寶貝,說是在自家地里挖到的。張興德一看眼都綠了,原來陳居仁手里拿著一塊綠瑩瑩的小石頭,石色溫潤細膩,正是本地出產(chǎn)的一種名貴石材,叫做綠松石,這可是給皇帝進貢的貢品。別看這石頭只有一指長兩指粗,可是價值不菲啊。張興德心里既為他歡喜,又感嘆自己命運不濟。
看著陳居仁跑回家去報喜,張興德也無心干活,轉(zhuǎn)身回了家。
路過陳居仁家后窗時,張興德忍不住貼到窗前觀看。陳居仁的老婆坐在梳妝臺前擺弄著那塊綠松石,因她背對著窗子,張興德從鏡子中把石頭看了個真真切切。原來那石頭上面還有一道墨痕,像一條小龍盤旋而上,頭向右,很逼真。
張興德感嘆一番,垂頭喪氣地回到家,一夜也沒怎么合眼,閉上眼睛就是那塊晶瑩剔透的石頭。眼看著天光放亮了,他披衣坐起身來,卻看到窗外有個人影一閃。張興德幾步躥出去一看,那人原來是陳居仁。
陳居仁面帶尷尬,支吾半天才說:“兄弟不是外人,我聽人說啊,這樣的石頭要的就是一對?墒,我在地里找了大半夜也沒找到。”說完,陳居仁就回家睡覺去了。張興德卻心念一動,自己何不去找找看,自家的地和陳家的挨著,說不定能在自家的地里找到。想到這里,張興德直奔地頭而來。
張興德一直翻到天光大亮,連綠松石的影子也沒見著。正想轉(zhuǎn)身回家,他忽然看見和陳家挨著的地上突然多了一塊大石頭。他走過去把石頭搬開,石頭下面的土很松軟。他用手挖了幾下,一塊綠色的石頭跳入他的眼簾。這塊石頭看上去和陳家那塊相仿,也有一條墨痕,只是龍頭向左。張興德想起陳居仁說的話,難道這真是一對?
張興德把石頭帶回家給母親一看,母親大喜過望,這樣一來,不但他上京趕考的銀兩有了,老母親在家也衣食無憂了。就這樣,張興德把石頭帶到縣城當了一筆錢回來。無奈的是,典當鋪的老板都是骨上刮肉,壓了一個極低的價錢。張興德急著出手,也不敢多爭,只好由著他們。
興許得了玉石帶來了運氣,張興德進京趕考,只一次就高中了。但因為朝里沒有熟人,他只能先在偏遠的地方混了個小官,一晃就是幾年。這一年張母過世,張興德報了丁憂。等他三年后再想補缺,卻被上司推三阻四。他知道這是上司向他要好處,可惜他在貧鄉(xiāng)為官,哪里有什么積蓄?
這一日,張興德到上司府上探聽消息。眼看著日上三竿,也不見個人影兒,他知道今天白來了,只好悻悻地離開。
穿過花廳是個偏屋,張興德透過敞開的屋門,一眼就看到八仙桌上放著一塊帶墨痕的綠松石。這石頭化成灰他也認識,正是當年自己賣出的那塊。這時,屋里傳出上司劉大人的聲音:“哎,王爺?shù)膲鄢脚R近了,只得了這么一塊小石頭,怎么拿得出手?”
“綠松石不好求,大人不如另換一樣。”
“咱們這里能弄到什么寶貝?王爺什么沒見過?”劉大人越說越不耐煩,“你快叫下人去尋,不論花多少銀兩,一定要弄到珍品。”
張興德忽然心念一動,這塊小石頭不值錢,可是如果跟當年陳居仁的那塊湊成一對,可就價值連城了。想到這里,張興德上前一步說自己能找到另一塊玉石。果然,劉大人一聽,喜出望外,并讓張興德馬上還鄉(xiāng),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另一塊石頭。
張興德風雨兼程回到故里,一進村,見陳居仁家的房舍依舊。因為在他們那里有個風俗,得到綠松石不能張揚,也不輕易出手,多是留在家中,待有急用才能轉(zhuǎn)手出賣。陳家沒什么變化,說明石頭還在。
張興德衣錦還鄉(xiāng),鄰里都來祝賀。張興德胡亂應(yīng)付著眾人,只拉著陳居仁的手不放。人群散了,張興德迫不及待地問起當年那塊石頭來,說是有朋友肯花大價錢來買。陳居仁沒想到張興德問這個,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含糊半天才說石頭早就沒了。
張興德糾纏多日,可是不管他怎么問,陳居仁就是不肯說出石頭的下落。這時劉大人也急了,一封信接一封信地催促,弄得張興德心神不寧。劉大人最后一封信寫得很不客氣,原來這里的縣令就是他遠房的侄兒,他說如果陳居仁拒不說出石頭的下落,他就要不客氣了。
張興德是官場中人,明白不客氣是什么意思,為了一副字畫逼死人的事他也見過,看來陳家是大禍臨頭了。
夜里,張興德遲遲不能入睡,他收到劉大人的信得知明天一早劉大人就親自帶人來搜石頭。雖然這事不是他惹的,但陳家的禍事還是由他而起的。張興德走出家門,不遠處陳家還隱約有些燈光,張興德走了過去。
此時正是酷夏,家家都開窗開門的。張興德到了陳家的后窗,看到陳家兩口子對著一束豆大的燭光商議著什么事。
“我說當家的,張大人問石頭的事問得急,不如就告訴他實情吧。”陳居仁的娘子說道。
“不行,如果張大人沒當官,咱說說無妨,可是現(xiàn)在說出來,好像咱們要好處,這可違背了當初幫他的初衷。”陳居仁一直搖頭。
張興德像是被釘在地上一般,一步也不能移動。難道當年他挖出的石頭就是陳居仁的那塊?不對啊,兩塊石頭的墨痕分明是對稱的,一個龍頭朝右,一個龍頭朝左。
張興德跌跌撞撞回到房中,坐在床上怎么也想不通。
一陣混亂把張興德驚醒,原來不知何時他已經(jīng)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一陣哭喊聲傳來,張興德發(fā)現(xiàn)哭喊聲正是從陳居仁家傳來的。看來劉大人已經(jīng)到了。張興德跌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著鏡中的自己,不知怎么辦是好。
陳家被翻了個底朝天,劉大人還是沒找到石頭的下落,他命人把陳居仁一家?guī)Щ乜h衙。
“大人,這石頭……”陳居仁一聽說要把自己家人都帶走,嚇得哭出來,爬前幾步剛要說,張興德不知何時擋在了他面前。
“劉大人,放了他們吧,石頭我已經(jīng)得到了。”張興德嚴肅地說。
“什么,得到了,快拿來!”劉大人喜形于色。
“這個不妥吧,還是回到府衙,把事情講清楚……”張興德意味深長地遞了一個眼色,然后和劉大人走了。
劉大人一行剛走出武當縣界,就被一條大河擋住去路,一行人只得下馬等渡船。劉大人叫過張興德,要看石頭。張興德微微一笑,徐徐地踱過來,從懷中掏出石頭。劉大人只顧盯著張興德的手,沒提防他腳下一滑,不知怎么就翻到河中,眼看張興德和那塊石頭一起被河水卷走了。劉大人急得直頓足,忙叫人下去打撈。張興德人死了是小事,可是那塊綠松石是無論如何都要拿到手的。
幾天后,有人在下游找到了張興德的尸體,可是不管怎么找都沒從他身上搜出那塊綠松石。有人說石頭重,可能早從他身上滑落了。劉大人看著洶涌的河水,只能作罷。
陳居仁給張興德收了尸,運回村后在田頭火化了。原來那日張興德和劉大人走后,陳居仁就在張家老屋里發(fā)現(xiàn)了張興德留下的一封信。說那日他在鏡中看到自己右眉的痔變到了左邊,才明白原來他挖到的石頭就是陳居仁的那塊,因為他是在鏡子中看到的墨痕,龍頭向右,而他拿到手中,龍頭自然向左。同時他也明白了陳居仁把石頭埋在地里并引他去挖,就是想幫助自己。他知道劉大人心狠手辣,一定不肯相信這個事實,更不會放過陳家,最后他只能想出河中失足的計策,以死來化解陳家的災(zāi)難……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