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頭上的草末
在我靈魂深處,永遠也無法忘記的,是父親那次頭頂草末去我學校的情形。
父親是個農民,識不得幾個字,一輩子靠弄田種地為生,從未出過遠門,甚至連縣城去的次數(shù)都極為有限。他和母親在家鄉(xiāng)那“旱了收螞蚱、澇了收蛤蟆”的鹽堿地上拼死拼活地勞作著,用心血和汗水養(yǎng)育著我們兄弟五個。哥哥、姐姐們一個個長大成家后遠走他鄉(xiāng),讀高中的我便成了父母心中最大的目標和希望。
1994年,我終于不負眾望,考進了黑龍江大學,成為我們村建國來走出去的第一個大學生。被汗水和勞累浸透了一輩子的父親的臉上第一次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墒,我上大學的第二年,久病纏身的母親便離開了我們?粗谋诳湛盏募液筒粫r登門的債主,父親鄭重地對我說:“軍(我的小名)吶,安心上你的學,別瞎尋思家里的事兒,這跟你沒關系,我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你供完大學。”
話雖這么說,可窮人家的日子是難熬的,窮人家張羅點兒錢更是難上加難。父親接連張羅了七天七宿,找過了所有的親戚,求遍了方圓上百里能夠求的人家,最后才以4分的高利抬到了600塊錢,把我送上了返校的客車。
回到學校,我停止了早餐,每天午晚兩餐也只吃兩個饅頭和5毛一份的咸菜,手掰手計算著怎么省錢。可就在我省吃儉用捱過了大半個學期后,一場大病卻突然降臨到了我的頭上。整整半個月,雖然在同學們的精心照顧和全力幫助下我恢復了健康,可大家墊付和借給我的錢卻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在試過了可以想到的辦法尋求幫助無效后,我第一次流著淚給父親寄出了要錢的信。
兩周后的中午,我下課剛剛回到宿舍,門一響,一個衣著寒酸的農民推門走了進來:“趙守玉是住這屋嗎?”
“爸?!”來人竟是父親,我頓時愣在了那兒。
“哎呀,你們學校可真大,找你可真不容易。咋樣?病全好了?”父親說著摘下了頭上戴的狗皮帽子。我清楚地看到:父親的頭上竟然粘滿了草末。
“好了,全好了。”一種怕人嘲笑的羞辱感油然而生,我急忙把父親拉坐在床上,“你怎么來了?”
父親仿佛沒有意識到我眼神中的變化,他仔仔細細地看著我,最后放心地點了點頭:“好,全好了就好。”說著解開棉襖,把手伸進懷里,抖抖地掏出了一個已辨不出顏色的手絹包。父親打開手絹,里面露出了一疊錢。
“這一段湊錢不太容易,晚了些。這是3000塊,快還給你那些同學吧。”父親說著,眼里流露出了一種異樣的光。
3000?我不由得一愣:“哪來的這么多錢?”
父親干咳了一聲:“還能哪來的?借唄,抬唄。啥也沒人命金貴呀!孩子,咱家情況你也知道,這錢你可要節(jié)在(方言:節(jié)省的意思)著花呀!”
我捧著這帶著父親體溫的3000塊錢,含著淚點了點頭:“爸,你放心吧。”
父親簡單地吃過了我從食堂打回的中午飯后準備回家,走到門口,他猶豫了一下轉過身來:“孩子,從省城到咱家挺遠的,來回坐車也得花不少錢,過年……你就別回家了。”
我心一震,皺著眉點了點頭,把父親送出校門便匆匆趕到班級上課。不知為什么,那一夜我沒有睡著。
轉眼間到了寒假,在同寢弟兄的堅持下,我登上了回家的客車。從省城到了縣城,又倒車顛簸了近百里,村子里燈光閃爍時,我才來到了家門。
推開家門,我愣了,新刮的雪白的墻壁,一應俱全的家具,高檔的電器……父親怎么?
“你找誰呀?”一個中年婦女聞聲走了出來。
我心里頓時明白了一切,狠狠地把書包一扔:“我找誰?我還要問你找誰呢?這是我的家!”
“你的家?”婦女愣了一下,“噢,你是老趙那個上大學的兒子吧?這是放寒假了吧?怎么,你爸沒告訴你嗎?”
“你到底是誰呀?”
女人笑了笑:“我是剛搬到這村的,你那回有病,你爸已經把這房子賣給我了。”
“什么?!”仿佛一聲驚雷,我差點兒沒坐到地上,“賣……賣給你了?那……那我爸……我爸吶?”
“他給別人看草垛去了,就住在20里外的野草甸子上。”
我不知道是怎么從“家”里走出來的。一出門,淚水“呼”地一下涌了出來,我發(fā)瘋般哭喊著,向著村外的野草甸子奔去。
也不知走了多長時間,山一樣的草垛出現(xiàn)在了眼前。草垛邊上,一個深入地下、半露于地面、上面覆滿了草的地窨子出現(xiàn)在凄冷的月光下。掀起棉布門簾,蒼老的父親正一個人孤單單地守在地鍋前,鍋底紅紅的火焰映照著他頭上數(shù)不清的草末。
“爸——”我泣叫一聲,一下子跪倒在了父親的面前。
父親一愣,看清是我,急忙把我拉了起來:“快起來,回來了也好,吃飯了沒有?”
那一夜,父親只字未提賣房的事兒,只是絮絮地說了一宿的母親。我整整淌了一宿的淚。
剛過十五,我便告別父親準備回學校。父親抖著手從懷里掏出那個手絹打開,里面10塊、5塊、2塊、1塊的竟然是100塊錢:“孩子,這是他們給我的看草垛的錢,你拿去。”
我的眼淚圍著眼圈直轉:“爸,上回那錢還有呢,這個你留著吧。”
父親一瞪眼:“凈瞎說,那錢去了還賬估計早沒了。我在家里好對付,你在學校處處都在用錢吶……爹就能給你這些了。拿著,孩子,就差半年了,不管咋樣都要把書念完。你大學能畢業(yè),爹就是死了也有臉去見你媽了。”
我的眼淚一下淌了下來,點著頭接過了錢:“爸,你多保重,我走了。”趁父親沒注意,我把一部分錢塞進了褥子底下,轉身爬出了地窨子。
在自己勤工儉學和朋友的幫助下,我終于完成了最后一個學期的學業(yè)。畢業(yè)后,我沒做任何猶豫,回到了生我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
如今,父親和回到家鄉(xiāng)的哥哥一家生活在一起,我也時;丶铱赐赣H。父親常常對我說:“不用回來的那么勤,我身體好好的,又有你哥嫂他們照顧,你好好上你的班就行了。”
我經常含笑點頭答應,可事后依然往家跑。每當靜下來,父親粘滿草末的形象便不時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我清楚,父親的行動和身影已經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必將會影響我的一生……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