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喪子未必是兇

  喪子未必是兇

  (一)《華嚴五祖紀》:唐朝杜順和尚,有一天到外面去化緣的時候,有一個齋主抱著他的兒子,求和尚給他消災延壽。和尚定睛對著孩子看了許久,說:‘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現(xiàn)在應該給他懺悔。’吃完了齋以后,和尚叫齋主把小孩抱到河邊。到了那里,他說把小孩子拋入水中。這時齋主夫婦不禁捶胸頓足,嚎哭起來。和尚說到:‘請不要鬧!你們的兒子還在那里呢!’說著,就用手一指,果然,他們就看見他們的兒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責齋主說:‘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還殺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薩同我解怨,我是決不饒赦你的!’于是夫婦倆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二)梁敬叔筆記:姚伯昂先生說:‘傳說人世間的夫婦兒女,有還賬的,有討賬的。我于是想起,從前我的一個妹子,當她五歲的時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連幾日夜,叫號聲不止。我的母親說:“這樣地受痛苦,為什么不早些去呢?”她聽見了,大聲地反抗說:“你們還欠我八千文錢,尚未還清。等你們還了我,我就去了!”我的父親就差我去關照她說:“我們一定把這筆錢做你的棺殮費,再加千文燒些錫箔給你。這樣你可以快些去了,何必等待著活活受苦呢!”我對她說了以后,她就在這一夜里死了。這樣看來,還賬討賬的傳說,是確有其事的。’

  (三)梁敬叔先生說:‘常州有個甘學究,是以教小學生為生活的。當他的兒子才只三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帶著他的兒子,到他教書的館舍里去養(yǎng)育。到四,五歲的時候,就教他識字讀書。這個孩子倒很聰敏,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四書五經(jīng)都讀得爛熟,也可以做教書先生了。每年父子二人教書的收入,湊合起來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費用之外,還可以稍稍積蓄一些。后來甘學究就預備為他的兒子娶個媳婦。當他們正要行訂婚禮的時候,他的兒子忽然生起大病來,病勢很是危急。

  在病中,他狂喊著他父親的名字。甘學究驚惶失措答應說:“我在這里!你有什么事嗎?”他的兒子說道:“你前生和我合伙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干,某事除去若干以后,現(xiàn)在應還我五千三百文?炜爝我!還了我,我就去了!”說完了話,就氣絕而死了。這真是世俗所謂討債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兒女,多因討債而來的;不過像甘學究的兒子般,分明說出來的,十個之中沒有一,二個罷了!世間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為這種討債的子女悲傷哭泣,不是很可笑嗎?

  (四)紀曉嵐筆記:朱元亭有個兒子,生肺病將死的時候,有氣無力地自言自語道:‘現(xiàn)在還欠我十九金。’這時醫(yī)生正在開藥方,預備給他吃一服人參,可是人參還沒有煎好,他就死了。后來算算那人參的價值,剛好是十九金。這是最近的事實。

  (五)天臺有位袁相欽先生,是我的遠親。他有一次在夢中,看見灑壇里現(xiàn)出一個人來,指著他說道:‘三百千!三百千!’他就醒了。這時他的妻剛巧生個兒子。相欽本來沒有兒子的,所以很鐘愛他。這個孩子,四歲生病很厲害的時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著說:‘拿算盤來算帳!拿算盤來算帳!’相欽突然想起從前的夢,就責罵他說:‘討債鬼!你到我家里四年,我為你花費的,已經(jīng)不止三百千了!’他的兒子聽了這話,就死去了。

  印光大師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報怨,一種是還債,還有一種是討債。’

  報恩是:因為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恩惠,為著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服勞奉養(yǎng),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賢孫,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報怨是:因為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虧負的地方,為著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父母;大的,甚至為非做歹,闖下大禍,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著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yǎng);等到死了,還因為兒子的不爭氣,帶著羞恥到九泉去。這是報怨的一種。

  還債是:因為兒子在過去世欠父母的資財,為著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倘若債欠得多的,父母就終身由他奉養(yǎng);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讀書才得了些功名而喪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財利而身死的。

  討債是:因為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為著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費聘金;等到債還清了,父母雖想望他成事立業(yè),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債,那做父母的損失,可就不止此數(shù),必定要廢業(yè)蕩產(chǎn),家破人亡才罷!

  這種報恩報怨的因果關系,不獨子女是這樣,就是夫妻也是這樣的?傊,眷屬聚會,無非恩仇報復。假使能夠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歸極樂凈土;那么恩仇眷屬化為菩提眷屬,就完美到極點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