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贈送瓷碗
五臺山贈送瓷碗
順治十七年秋,相傳二十三歲的順治,因寵愛董鄂氏之死,產生悲觀厭世,遁跡空門的想法,遂于次年正月,留下重詔一紙,來五臺山出家。他在五臺山過了一段和尚生活之后,不知因為什么突然想起家來了,托人給孝康皇后捎去一個口信,并附長詩一首,這首長詩的全文如下:
順治皇帝歸山詞
天下叢林飯似山 衣缽到處任君餐
黃金白玉非為貴 唯有袈裟披最難
朕乃大帝山河主 憂國憂民事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閑
悔恨當初一念差 黃袍換去紫袈娑
吾本西方一納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我是誰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合眼朦朧又是誰
兔走鳥飛東復西 為人切莫用心機
百年世事三更夢 萬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湯伐夏 秦吞六國漢登基
古來多少英雄將 南北山上臥土泥
來時歡喜去時悲 空在人間走一回
不如不來也不去 也無歡喜也無悲
每日清閑自己知 經塵之事若相離
口中吃的清和味 身上常穿百納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 逍遙佛殿任君棲
莫當出家容易得 只緣累代種根基
十八年來不自由 征南戰(zhàn)北幾時休
我今撒手歸山去 管甚千秋與萬代
時在暌亥年二月書
順治皇帝這首歸山詞,無標點符號,一直書寫在善財洞上院正殿的山墻上。“文革”期間這首歸山 詞隨上院被毀而消逝。清初詩人,國子監(jiān)祭酒吳梅村的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回首長安城,緇素慘不歡, 房星竟未動,天降白玉棺。惜哉善財洞,未得跨迎鑾。”詩中所謂“房星未動”、“天降白玉棺”都暗 視順治并未“駕崩”。清延以大喪告天下,其實是一假象而已。詩中提到的善財洞,即五臺山這座善財 洞。因此,傳說康熙奉母命巡幸五臺山尋找他的父親順治。
有一天早晨,康熙來到鎮(zhèn)海寺,見殿 前有一和尚打掃庭院。管位和尚身穿半新半舊對襟黑棉襖,下身是深藍色夾褲,腳上穿一雙圓口布鞋, 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使人見了有一種令人可親可近的風度。由于出家人無姓,康熙問他叫什么法名,他 說“我叫八叉”。康熙在這里打聽詢問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他的父親。當他走出寺院,那位打掃庭院和尚 不斷地在他眼前出現(xiàn),當他走近南山寺,突然意識到“八”“×”是個“父”字,懷疑那位和尚就是他的父親,于是他又翻回來找那位和尚?墒悄呛蜕幸巡恢ハ,問此寺僧人,僧人回答一更妙:“我們這里 的出家人從不穿那種圓口布鞋。”康熙在此又沒有找到他的父親,懷著失望的心情走出寺院,當他習慣 地回頭看時,發(fā)現(xiàn)山門右側的墻上新寫的一首詩,走近跟前一看,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離俗當僧花山寺,
不慎破碗被趕出,
古有子債父來償,
今希父債子來還。
康熙把這首詩的筆跡,拓印后拿回北京,他母親斷定是順治的筆體。因為這首詩有這樣一個含義: 順治一開始出家在花山寺,由于不小心把老和尚的碗打碎了,想叫兒子來賠償。按著詩的含義,康熙在 江西景德鎮(zhèn)特意燒制一窯瓷碗,分送給五臺山所有的寺院。-這就是康熙在五臺山贈送瓷碗的傳說故事。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