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圣嚴說禪: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圣嚴說禪: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問:

  洞山良價禪師開悟之后,勸人不要離開自性去外面找「開悟」這個東西,他體會到了「水面的影子是我,我不是水面的影子」這個經(jīng)驗。請師父為我們開示,分享一下洞山禪師的心得。

  師:

  洞山禪師有一天在過河時,看到河面上反映出自己的影子。水上一個人,水面一個人;水面上的不是他,水上的才是他。當(dāng)他尚未看到倒影之前,始終不得開悟,不知道自己本來的面目究竟是什么東西,認為在身外一定還有一個東西是本來面目或自性。直到他見到水面上自己的影子,才知道不要離開自己的身心另外去找什么,如果這樣去求道求法,希望悟道得法,那就離開自己的本來面目越來越遠,F(xiàn)在我看到水面上的影子,影子是我,而我并不是那個影子,這就是開悟。很多人認為開悟一定是悟到不得了的事,其實,未悟的時候?qū)γ娌幌嘧R,悟了之后發(fā)現(xiàn)根本不曾離開過,如此而已。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影子是我,我不是影子」,影子是從我產(chǎn)生的,離開了我不會有影子。我們平常所使用的身體和正在動念頭的心是本來面目的影子,離開我們的身心之外,不可能還有個東西叫本來面目。可是尚未發(fā)現(xiàn)這個道理之前,絕不可以把我們平常有執(zhí)著、有煩惱的身心當(dāng)作本來面目。

  一般人常在生活中自我困擾,也困擾他人,原因就在于區(qū)別什么是我、什么是你、什么是他。而事實上,我也好、你也好、他也好,自己所體會到的,所感覺到的,不是那本來的東西,而是從經(jīng)驗、知識所學(xué)習(xí)而來的一種判斷,并不是一出生就擁有和知道的。因此有人說,嬰兒所見的世界是真實的,成年人所體會的世界是非真實的。我想這是個比喻而已,因為嬰兒的生理、心理都尚未成長、成熟,他們所見到的世界是一片混沌,心智上是一團迷糊,并不像斷了煩惱的智者那般明朗而不執(zhí)著。若能達到洞山禪師的悟境,他會對所有的現(xiàn)象清清楚楚,了知我和非我而還能心無罣礙!盖裾俏,我今不是渠」,煩惱的身心并未離開我的本來面目,只是把我的本來面目遮起來了;我今天離開了執(zhí)著的煩惱,本來面目終于現(xiàn)前。所以現(xiàn)在的我是本來面目,而不是那個煩惱的我。我還是在的,只是沒有煩惱了,多么高興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