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起源 >

家中飛來不速之客 重慶市民給鳥兒寫“起居注”

  家中飛來不速之客 重慶市民給鳥兒寫“起居注”
 
  10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重慶市民蒲德貴家里“闖”進4個神秘客人——麻雀。之后,每年都有一批鳥類不請自來。對這些客人,蒲德貴一家人好好招待,他還用相機和攝像機記錄下它們的“隱私”。
 
  小鳥在鍵盤上玩耍
 
  買來葡萄麥?畲
 
  45歲的蒲德貴是攝影愛好者,是重慶能源集團石壕煤礦的職工,10年前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發(fā)生的事情他記得很清楚。
 
  是夜,電閃雷鳴。蒲德貴起來關(guān)門窗,聽到屋里傳來“嘰嘰”的聲音,打開燈,只見4只剛長滿絨毛的麻雀,在臥室和廚房驚恐地撲騰,而他家抽油煙機的排氣筒,已與煙機脫離,接口處吊著一個鳥窩。結(jié)合此前每晚聽到的聲音,蒲德貴明白:閑置的煙筒原是幾個小家伙的家,“它們好可憐,好可愛。”他說。
 
  8歲的兒子喜歡這些麻雀,他找來鳥籠,買來葡萄、麥粒等盛情款待,直到它們身強力壯、羽翼豐滿了,才送出去自食其力。
 
  各種鳥類爭相入住
 
  蒲德貴和妻兒在父母家搭伙,家里煙筒一直閑著。煙筒口直徑25厘米,比一般的鳥窩大,出口位于房屋的側(cè)面,向陽、通風、干凈,還能避雨,是鳥兒理想的產(chǎn)房。
 
  蒲德貴沒想到,第二年,又有一批神秘客人——斑鳩光顧。斑鳩搬進煙筒的頭幾天,一群麻雀天天在煙筒附近發(fā)瘋似的亂飛亂叫,仿佛在向斑鳩抗議。但斑鳩置之不理,每天窩在煙筒里閉目產(chǎn)卵,真正地“鳩占雀巢”了。
 
  蒲德貴說,10年里,每年3至5月,都有神秘客人在他家煙筒里繁衍后代。第一年是麻雀,第二年是斑鳩,第三年至第九年都是八哥,今年,換成了貓頭鷹:那是3月20日晚7時,蒲德貴的妻子張明英正在廚房洗東西,她看到一對八哥夫妻飛回煙筒整理起巢穴。突然,一團黑乎乎的東西(貓頭鷹)鉆進巢穴,一陣“啪啪”亂響后,兩只八哥被趕出來。
 
  每年,這些鳥兒為爭煙筒,經(jīng)常“吵鬧打罵”。特別是2月下旬那10來天,蒲德貴家窗外的樹上、電線上、樓頂站滿各種鳥兒,大家都想占據(jù)煙筒。只要有鳥兒往煙筒飛去,其他的就會朝不同方向飛去干擾。性情兇猛的,還會“大打出手”。
 
  偷拍八哥“坐月子”
 
  不管哪種鳥兒當上鄰居,蒲德貴和家人都會善待,與之和諧相處。從斑鳩開始,蒲德貴每天通過自己在煙筒上方撕的觀察口,偷看鄰居產(chǎn)卵、孵化等全過程,還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每一階段的細微變化。為給孵化中的母鳥消除孤獨,蒲德貴還放起輕音樂,起初,母鳥有些煩躁,兩三天后,它就瞇著眼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感覺很陶醉很享受。
 
  蒲德貴得知很少有人對八哥產(chǎn)卵、孵化等全過程作紀錄,他買來數(shù)碼攝像機,拍攝了一個很長的紀錄片,后被西安一家電視臺拿去做了專題。
 
  為不影響鄰居“坐月子”,蒲德貴還騰出廚房,安上兩臺電腦,把攝像頭伸進觀察口,通過電腦屏幕把貓頭鷹的隱私全部曝光。
 
  面對鏡頭和廚房進出的人,正在孵3個卵的貓頭鷹開始很警覺。10來天后,貓頭鷹與屋里的人混熟了,每當有人進出,它故意伸出腦袋,東瞧瞧西望望,算是打招呼。特別是面對鏡頭,它還故意伸長頸子,歪著腦袋,“配合”做出一些調(diào)皮的動作。
 
  蒲德貴說,10年來,自己為觀察鳥兒共買了六七萬元的設(shè)備,錄制了半尺高的碟子,拍了幾十個膠卷的照片,還記了十幾本筆記。
 
  如今,家里4只貓頭鷹客人走了,蒲德貴又在期盼明年的來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