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放生 > 放生文庫 >

印光大師認為護生即是自護

  曾有人問印光大師:“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人那么多,你不倡導(dǎo)周濟這些人,卻去提倡保護與人類不相關(guān)的生靈,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印光大師說:“人與物雖然不同,佛性卻是相同的,物類以惡業(yè)淪為異類,我們以善業(yè)得人生。若不憐憫體恤物類,恣情食啖,一旦我們福業(yè)享盡,物類罪業(yè)已畢,難免從頭償債,充彼口腹。要知道刀兵大劫,都是宿世殺業(yè)所感。若無殺業(yè),縱使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更何況水火諸災(zāi)橫事,戒殺放生絕少遭逢,因此知道我們護生其實是保護自己。”

  大師還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等苦報。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人雖然值得憐憫,但尚不至于死地,物類如果得不到救贖,馬上會被放入湯鍋成為人們口中之物了。

  又有人問大師: “物類無盡,我們能放生多少呢?”

  大師答曰: “須要知道放生一事,實為發(fā)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之之意,中心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則捕者便息。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 自在飛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則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縱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無量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不止一人乎。又為現(xiàn)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圓夫妻偕老之緣。正所以預(yù)行周濟,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長享受壽富等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審思之。戒殺放生,畢竟是汲汲為人,抑止汲汲為物,而緩急輕重倒置乎?”大師認為,雖然我們一個人的護生力量有限,若能夠發(fā)動大家共同護生,其力量自然不可低估。

  印光大師從三個方面詳細地論述了殺生的過患,放生素食的好處。他的這些觀點使學(xué)佛者進一步明了了戒殺放生對現(xiàn)實人生的重要意義。從而也促使更多的人遠離殺業(yè),愛護生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