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第一期]-一九八零年第四天 今天要和大家講,念佛要具有三種心。這是出于《觀心量壽佛經(jīng)》的。第一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回向發(fā)愿心。這三個心合起來講,都不...[閱讀全文]
觀去來品第二 外人有個疑問:你說諸法無自性,諸法不可得。但是有過去,有現(xiàn)在,有未來,從過去到現(xiàn)在,現(xiàn)在到未來。過去是已去,未來是未去,現(xiàn)在是去時,就是三世流轉,他認為...[閱讀全文]
卷下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我亦樂說不動相。佛言。汝樂說者便可說之。文殊師利言。世尊。一切眾生皆得菩提。是名不動相。文殊師利。云何是事名不動相。...[閱讀全文]
后記 整理完了這部《佛說不增不減經(jīng)》講稿以后,我不由吐出一口氣來。似此甚深經(jīng)典,難知難解。我一個愚癡凡夫,竟不自量力為人講說�?v不是妄為,亦是過分膽大。 所講若...[閱讀全文]
釋經(jīng)文 「觀自在菩薩�!� 此經(jīng)鳩摩羅什大師及玄奘大師譯本,均簡集綱要,唯取正宗分,略其序分流通分。余家所譯,皆有序流二分。 觀自在菩薩,亦曰圣觀自在菩薩。舊時羅什...[閱讀全文]
分別解說|二諦 《凈名》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出�!� 智度者,般若也,智慧也。方便亦名漚和,乃方便勝智,亦稱權智。導師者佛也,佛為人天導師...[閱讀全文]
與中論的關系 三論宗是以論立宗的,以《中論》、《十二門論》和《百論》立宗。三論宗以般若為宗,所以還有一部釋論,就是《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是解釋《摩訶般若波羅...[閱讀全文]
無生行品第三 「爾時心王菩薩。聞佛說法出三界外不可思議。從座而起。叉手合掌。以偈問曰 如來所說義出世無有相可有一切生皆得盡有漏 斷結空心我是則無有生云何無有...[閱讀全文]
卷三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藥草喻品第五 文中所述,乃一切草木,何故以藥草為名?原來取藥草喻者,取其能對治義,藥草能對治大小諸[閱讀全文]
- [圣嚴法師]工作時被羞辱如何快速平復?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印光大師]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星云大師]對于佛教及眾生,出家人的任務是什么?
- [弘一法師]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