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智慧的文殊菩薩

  般若智慧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是梵語音譯,意譯為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薩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般若系的經(jīng)典之中,與普賢菩薩同為華藏世界的上首。

  經(jīng)典中常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諸佛之母,這是說般若智慧是諸佛的老師與母親,眾生非般若不能成就佛道,佛陀非智慧不能出現(xiàn)世間。但是般若智慧無形無相,不可觸摸,經(jīng)上常形容般若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很難用言語表達,故而用文殊菩薩做代表,給凡夫一個智慧形象的比喻,希望藉此而理解般若在佛法中的重要性。

  《華嚴經(jīng).菩薩住處品》中提到:在東北,有個叫做清涼山的地方,那里有菩薩叫做文殊師利,他和他的眷屬及諸多菩薩共一萬人,常在山中演說法理。而在中國山西的「五臺山」,因為終年積雪,夏天仍然寒冷,從來沒有過炎暑,又叫清涼山,因此眾人便以五臺山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久而久之,這里便為信眾們朝拜文殊菩薩的圣地了。

  我們常見的文殊菩薩造像,是座腳跨青獅,手持如意(或?qū)殑、蓮華等),頭戴天冠,身披瓔珞衣著,飄逸且雍容華貴,柔和中帶著雅靜的天人像。獅子是獸中之王,有「獅子一吼,百獸膽裂」之說,因此經(jīng)中常常將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形容佛陀的法音對眾生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把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座騎,則是表菩薩智慧猛利,能伏一切煩惱。

  文殊菩薩的智慧落實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就是要保持高度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佛門有句話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有智慧為先導的慈悲與方便,才能長養(yǎng)菩提,接引眾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