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 >

誰偷了摩尼寶珠

  誰偷了摩尼寶珠

  一位威儀庠序的比丘沿路托缽,來到穿珠師的家門口,技藝精湛的穿珠師正全神貫注、戰(zhàn)戰(zhàn)競競地為國王穿著稀世珍貴的摩尼珠。穿珠師驀然抬頭,見比丘托缽立于家門,急忙起身迎請比丘入內(nèi),旋即準(zhǔn)備飲食供養(yǎng)。此時,一只大鵝搖搖晃晃地走進屋內(nèi),見到地上的摩尼珠猶如一團赤肉,長頸一伸,巨喙一啄,一團赤肉轉(zhuǎn)眼即入鵝腹。

  穿珠師恭敬供養(yǎng)比丘后,欲繼續(xù)穿珠的工作,卻遍尋不著摩尼珠,大驚失色:「我家貧窮,如今丟失了國王珍貴的寶珠,將如何償還?」

  「還我珠來!」心急如焚、不分青紅皂白的穿珠師大聲地對比丘說著。

  「此珠為鵝所吞食,我今若告知實情,穿珠師必殺此鵝以取珠,我該如何用計,令免此患?」比丘內(nèi)心不斷地思忖。思惟既定,比丘說道:「為護他命,唯有以己身相代,除此別無他法。我今以此護戒之因,他日必成解脫圣果!勾┲閹熉犃,仍不明就里,大聲威脅:「快把寶珠拿來!否則對你不利。」「我沒拿你的寶珠」比丘從容地回答!高@里除了你,更無他人在此,難道是別人偷去了寶珠!」穿珠師邊說邊將大門關(guān)上。比丘頓時陷入絕境,猶如誤入重圍的孤鹿,求救無門。然而只見比丘面無懼色,從容整衣以待。穿珠師見狀:「你想與我決斗!」「不,我不會與你搏斗。我只是遵循比丘即使身受巨苦,臨終時仍不露身形的教誡,故先行整衣,以免遭你笞打時衣不蔽體!

  見到比丘堅定沈著的神情,穿珠師心想:「不以棒棍相逼,是不可能要回寶珠了!

  「啪!啪!啪!……」一陣棒打如雨點般落在比丘身上。

  「寶珠在那兒?快拿出來!」

  「我沒拿你的寶珠!」身受巨痛的比丘仍舊如前回答著。

  穿珠師見比丘寧死亦不肯說出寶珠去向,不覺懊惱悲泣地向比丘頂禮說道:「我今雖撲打你,內(nèi)心卻深受痛苦的折磨,一者遺失寶珠,深恐國王降罪。二則為尋回寶珠而責(zé)打比丘,身造惡業(yè)。你是出家人,應(yīng)斷貪愛心,快還我寶珠,如此能令你不再受杖打之苦,亦讓我免去國王的責(zé)罰及杖責(zé)比丘之罪。」

  比丘心生悲憫地說:「出家人撿拾破舊布為衣,乞討為食,樹下為家,以此為足。對于寶珠,實無貪取之心,為何你一昧將我當(dāng)作偷賊?」

  「不用多說!」軟硬兼施仍不得珠的穿珠師,更加瞋怒地杖打比丘,滴滴的鮮血從口鼻淌落地面。一旁無知的大鵝,見地上一攤鮮血,立即上前啄食。氣極敗壞的珠師,舉取手中木棒,向鵝一擊!复簌Z現(xiàn)在如何?」顧不得自身累累傷痕的比丘急聲問道。「鵝是生、是死,與你何干?」穿珠師不悅地反問。比丘自行匍匐至鵝處,見鵝已死,傷心地說:「我忍受杖打的苦毒,只為讓鵝得以存活。如今我命未絕,鵝卻先我而死,原本希望護鵝命而得解脫的功德已無法成就!

  「一鵝之死,區(qū)區(qū)小事,為何讓你如此傷心悲切?」穿珠師大感不解。比丘答言:「往昔佛作菩薩時,為救度眾生,不惜身命以救鴿;我今以懇切敬慎的心,欲學(xué)菩薩舍身護生的行止,愿犧牲自己的性命以保鵝命。怎知你一怒竟將鵝殺害,令我心愿不得成就!勾┲閹熉犕,猶不懂話中端倪,懇請比丘再為詳說。

  「先前你入內(nèi)準(zhǔn)備飲食,不慎將摩尼寶珠拂落地面。寶珠映我赤色袈裟而成赤色,大鵝無知,將寶珠誤為赤肉,即便吞食。我心思惟:『你為取回寶珠,勢必殺害此鵝!灰虼藶樽o鵝命,寧身受苦痛逼切,終不愿說出原委!贡惹疰告傅纴。

  穿珠師取刀開剖鵝腹,一見寶珠,當(dāng)下嚎啕大哭:「您為護鵝命,不惜舍身,而我失珠情急無智,卻杖責(zé)比丘,實為愚癡!褂谑窍虮惹鹞弩w投地禮拜懺悔,并且表示:「您清凈的行止多么令人贊嘆,堅定的戒行益發(fā)使人敬仰!為護鵝命雖身受極苦,仍堅持護戒無有毀犯,此事更是難能稀有!」

  懺悔后的穿珠師,恭送比丘還至住處,對其舍身護生持戒的慈悲行止,更生起無比的信敬尊重心。

  典故摘自:《大莊嚴(yán)論經(jīng).卷十一》

  省思

  佛典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凡有情者愛惜己命,與人類無異!根Z!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劃清波!刮人生動的詩句亦點出天地因萬類有情的存在,而顯得更加意趣盎然。倘能以慈悲心尊重、珍惜一切生命,這念心將更貼近生命,開展出另一片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