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歲的修道老人吳云青
吳云青,清代晚期人,原藉河南省滎陽縣高山鄉(xiāng)余頂村。吳云青18歲出家后,云游四方,道佛雙修。
清末,36歲的吳云青在濟源王屋山學習道教九轉內丹功法。1900年左右到陜西延安青化砭村青化寺既學佛法,又煉內丹。
1998年夏初,吳青云隨弟子蘇華仁到安陽北郊;1998年9月22日凌晨,吳云青仙逝。
98年9月24日上午,吳云青被安放于此地的瓷缸內,缸上扣瓷盆,缸外建石塔封閉。 2000年12月24夜,打開石塔,掀去瓷盆,吳云青膚色深褐中透紅,周身完好,肌肉仍有彈性,銀色須發(fā)如初。
百余歲金剛身成為奇觀,引起轟動,《安陽日報》、《大河報》先后報道,國內多家報刊及東南亞報紙爭相轉載,瞻者如云。后為吳云青建地宮,供人瞻仰。
吳云青金剛體是道家修身文化的結晶,值得研究。三年來,吳云青金剛體完好如初,使靈泉寺增加了長盛不衰的吸引力
據《東方今報》報道:
2007年1月17日,在河南省安陽縣靈泉寺,吳云青老人的肉身,被請入一尊造價20萬元的水晶棺中。
靈泉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中央有座1米多高的石塔,被人稱為“墓塔”,在它西南側五六米遠,是一處地宮。
“他至今肉身通體透明,可見骨骼。”安陽縣文化局靈泉寺文管所所長孟憲偉說,吳云青老家在河南滎陽,佛道雙修,是一位得道高僧。
文管資料顯示,吳云青生于清朝道光18年(1838年)。他15歲出家,于1998年9月24日坐化于靈泉寺,活了160歲。
素食神仙——超長壽人瑞 吳云青
根據蘇華仁的描述,吳云青在食衣住行上力求隨興簡樸,但也遵守一定的規(guī)律。飲食上,吳云青一生不動葷腥,主張「粗茶淡飯,天天素食」,尤其喜愛吃白菜條。每頓主食在五六兩左右,而且講究原湯消食,煮過的面湯總要喝點;炒菜絕對要求使用植物油。外出辦事時,為避免葷腥,多半會自帶干糧和水壺。此外,他視煙酒和葷腥一樣厭惡,常對人說:「不戒煙酒,離世后閻王爺給你洗腸,還要過八百里煙山哩!沟先思也⒉还虉(zhí),遇到不知情的外來人抽煙,也不會惱怒煩躁。
對穿衣服,吳云青從來不講究,常常是一件灰布夾衣從夏天穿到秋天,一身棉襖由冬天穿到春天,而且喜歡自己動手縫縫補補。因為身體硬朗,沒有生過大病,所以當冰雪蓋地、人們非得穿上皮襖棉靴保暖時,他卻僅需夾襖度冬。可說耐熱耐寒的能力特強,在酷熱暑天從不搖扇,嚴寒冬季也從不烤火,甚至零下二十多度也不需戴手套和帽子。
吳云青所住的窯洞以松木板分隔為兩層,上層做臥室,下層放家具。他常焚香誦經,所以窯洞內檀香裊裊,沁人心脾。他在窯洞東墻簡單打個地鋪,地鋪南邊墻上供奉一尊觀音菩薩像,其下擺有小香爐、左右對聯(lián):問大士緣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頭。地鋪北墻下供奉著老子、孔子等像,其下也擺放小香爐,左右對聯(lián):何人知世有真經,超生了死見無生。到了夜晚,吳云青通常是不蓋被子睡覺的,每天約莫睡四五個小時;白天疲勞時,就打個五分鐘的盹兒,而且他大部分時間是坐著睡的。
吳云青習慣赤腳行走,翻山越嶺、踏雪踩冰都不見腳板有傷。蘇華仁曾幾度與師父朝夕相處,親眼看到師父堅持在子、午、卯、酉這四大時辰習練內丹功,而且不論身在什么場合,總要擠出點時間習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吳云青堅持的生活法則,這一點,他與大多數的陜北老農沒什么兩樣。大不同的是,在勤于勞作、生活簡樸、嚴禁煙酒、絕對吃素的平淡生活中,他總是爽朗而幽默,像個天真爛漫的孩童。就是這般「復歸于嬰孩」的心地風光,讓吳云青能體會到天人合一的妙境!
- 上一篇:三歲小孩說得出、八十老翁做不到的一句話
- 下一篇:虛云老和尚示寂經過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招鬼?不敢念地藏經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感應
- 金剛經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故事
- 心經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