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無憂的童年生活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jīng)》里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漢的名字,有一位阿藐樓陀,那就是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生為王族的后裔,是佛陀的堂弟。佛陀的父親凈飯王往生以后,繼承王位的摩訶男大將,就是阿那律嫡親的哥哥。

  童年的阿那律,是一個(gè)天真活潑的孩子,生來就聰明敏捷,對于音樂、技藝、有特別的天分,當(dāng)他七、八歲的時(shí)候,在眾人之前,就能引吭高歌,并且還能有幾套小玩藝讓人取笑,他就是這么逗人喜愛的孩子。

  童年的阿那律,成天和宮女或一些王族兒童在一起嬉戲,春天花開,夏天清涼,冬天溫暖,日日、年年,就這么打發(fā)時(shí)光。

  在他七歲的那一年,凡事總喜歡和別人打賭輸贏,宮里面有的是糖果餅干,賭輸了他就拿餅干給人,一天之間,常常要輸五、六次餅干給人,他常向母親撒嬌,母親有時(shí)也沒法管教他。

  有一天,他已輸了三次餅干給人,他第四次向母親要餅干時(shí),母親就對他說:「已經(jīng)沒有了!」但天真的他,竟不懂「已經(jīng)沒有了」是什么意思,他吵鬧著向母親要「已經(jīng)沒有了」的餅干,母親被他弄的啼笑皆非,只得把空盒子拿給他看,希望他知道今天真的沒有餅干了,可是奇怪,大概由于阿那律的福氣,母親將空餅干盒打開來的時(shí)候,里面竟然是滿滿的一盒餅干,阿那律很歡喜,他有了一盒「已經(jīng)沒有了的餅干」。

  從此事以后,母親更不敢把他當(dāng)尋常的孩子看待,她以為已經(jīng)沒有了的東西他能夠要到,這一定是來歷不凡,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福報(bào)。

  阿那律雖然聰明,但因?yàn)閶缮鷳T養(yǎng),到他十五歲的時(shí)候,對于王宮以外的社會世間,仍然一無所知。有一次他和跋提、劫賓那在一起玩,談到「米是從哪兒來的問題」,劫賓那先說道:

  「米是從洗米的缸中來的,有次我看到宮女在洗米!

  跋提搖搖手,表示劫賓那說得不對,他說道:

  「米是從鍋里來的,我看見宮女從鍋中把飯盛起!

  阿那律聽后,不贊成他兩人的話,他像很有自信,很懂得似的說道:

  「米是從盛飯的黃金缽中來的,我們每次吃完了飯,宮女都是從黃金缽中添飯給我們吃!

  像這樣的說法,可見生為王孫的他們,對于社會認(rèn)識的幼稚。

  這些小王子,對社會雖茫無所知,但衣食住的物質(zhì)享受,卻極盡人間的豪華。飯來張口,茶來伸手,他們就是如此過著無憂的童年生活。

  十多歲的王子王孫,為什么對世間的常識這么膚淺?原來自從佛陀游歷四門,感嘆生老病死怖畏,發(fā)愿出家學(xué)道后,王宮就規(guī)定,年幼的王子王孫不準(zhǔn)到宮外游玩,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就是有聰明智慧,也不會完全認(rèn)識世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