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該給孩子是關懷,而不是溺愛

  父母為孩子操心、擔憂的情形,時有所聞!其實,父母給孩子的應該是關懷,而不是溺愛。真正的關懷,是要設法使孩子自立、認清人生正確的道路。

  有一次我去臺中時,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孩子來看我。一個讀小學,一個剛上國中,兩個站在一起幾乎一樣高,長得也很可愛。但是其中一個孩子的穿著和動作,看起來真的像個“小阿哥”。

  這對父母向我說:“為了孩子,我們好辛苦喔!他平時不聽話,經(jīng)常離家出走。不但逃課,還會抽煙、吃檳榔、喝酒,甚至吸毒!”

  我問那孩子說:“你幾歲了?”

  他說:“十四歲!”

  我問:“你真的會抽煙嗎?”他低著頭。

  “你真的會喝酒?”

  他答:“一、兩次。”

  “你真的會吃檳榔?”他又垂著頭。“你真的會吸毒?”

  他答:“偶爾會!”

  聽那孩子的回答,再看他的外形、了解他的生活習慣后,我難免講了幾句比較重的話,他的父母卻趕緊輕聲細語地向孩子說:“師公很關心你喔!你有沒有聽到?”他們的語氣比我還溫和,可見這對父母平時多么疼愛他們的孩子!

  我有點看不過去,就說:“你看!你的父母這么疼你。我較大聲地說你幾句,你爸媽就心疼,舍不得!你如果不改過,我一定會建議你父母讓你到尼泊爾和災民一起生活,到時候看你還有沒有煙可抽?有沒有檳榔可吃?有沒有酒可喝?那里幾乎連飯都沒得吃,看你還能不能吸毒?”

  又說:“你在家里多幸福。】纯礊膮^(qū)的孩子,他們穿的是什么?吃的又是什么?”

  那孩子靜靜地聽,好像也知道自己不對。但是,要他改過,我想并不是很容易。因為,父母給他的是溺愛,而不是關懷。真正的關懷是要設法使孩子自立,讓他認清人生正確的道路。

  他的父親也很努力地教育孩子,但是,看他似乎有很大的無力感!這位父親,原本也會抽煙、吃檳榔、喝酒。有一次跟著“慈濟列車”來花蓮,他聽到我說:“父母是子女的‘模’,父母的行為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他聽了以后,下決心要改過,結(jié)果,那些不良的習慣真的完全改掉了!他原本想帶孩子來改掉習氣,結(jié)果是自己先改了,而他的孩子卻仍然我行我素,令他十分擔心。

  我常聽到很多父母的心聲,如:有人為教育子女的問題而叫苦;有的是孩子不聽話,讓父母寢食難安;有的是孩子患重病;有的是子女精神失常。想想,人生之苦何其多!父母為孩子操心、擔憂的事情時有所聞,但是,卻很少聽到子女為父母的生活、健康而擔憂!

  文中,父親的用心是否有效呢?我們也抱著期待與祝福!其實教育子女,只要以身作則,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和信心,并對他放心,實在不需要事事?lián)鷳n。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