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生活故事 >

賞花看到半開,凡事見好就收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處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來,歷試歷驗。邵康節(jié)詩云:‘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親切有味。”

  ——李叔同《格言別錄》

  我們每天都在努力,希望能事事如意,但總也未能做到,有時候心里也在想,假如事事如意了是怎樣一個情景?比如我們希望有一套漂亮的房子,我們沒費多大的勁就得到了,那我們還希望什么呢?于是房間里的用件,又是我們希望得到的,當我們得到了我們還希望什么呢?這些滿足來得是如此之容易,也就一點都不珍貴。當我們什么都不希望的時候我們?nèi)ジ墒裁茨兀课覀兙拖褚粋沒有思想的木頭人一樣,呆在滿足的空間里,周圍的一切包括自己都是一種木然。如果我們在等待一個遠方的親人,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我們焦急不安,有一種受折磨的感覺。如果我們的盼望在它剛產(chǎn)生的時候就實現(xiàn)了,那么我們還有什么欣賞感呢?小的時候我們盼望長大,長大以后盼望成熟,今天盼望明天的到來,假如這一切都順人心意,那么生命本身就毫無意義可言。所以,給自己留點欠缺的希望,賞花看到半開,留點回味和期待的空間,這樣的生活才有滋味。

  正如中國古語所說:“美好者,不祥之器。”凡事最好的不要完美無缺,否則必定會帶來毀滅的結(jié)果。古人曾反復(fù)告誡人們要防別人嫉妒之心,無論求名求利都不能太完美,這才是立身之本,唐朝的名臣李義琰就是這樣做的。

  李義琰曾為唐朝宰相,他的住所沒有像樣的房舍,他的弟弟為他買了建房的木料。李義琰知道這件事后,對弟弟說:“讓我擔任國家的宰相,我已經(jīng)感到非常慚愧,怎么可以再建造好的房舍,從而加速罪過和禍害的到來呢!”

  其弟說:“凡是擔任地方丞、尉官職的,尚且擴建住宅房舍,你位居宰相,地位這么高,怎么可以住在這樣狹小低下的宅舍中呢?”

  李義琰回答:“人們希望中的事情很難完全實現(xiàn),兩件事物不可能同時光盛。已經(jīng)處在顯貴的官位,又要擴展自己的居室宅舍,如果不是有美好的品行,必然遭到禍害。”他最終沒有答應(yīng)建房。后來,木料也腐朽了,只好扔掉。房子雖然沒蓋成,但謙遜的美德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自己的地位也穩(wěn)固了,這樣的策略當然更高明了。

  生活就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顯示不了一個人的貧與富。

  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接下來你有權(quán)力加鹽,加糖,只要你喜歡。這是你的生活權(quán)利,沒有人能剝奪。但是你也應(yīng)該知道,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

  生活當中,該有多少人為了讓自己的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無謂地往里面加著各種各樣的佐料,諸如愛情、友情、金錢、喜、怒、哀、樂等等,所以他們都感到活得非常“累”。然而,卻有許多人都在自愿地享受著壓力。

  有則小笑話,不妨先來讀一讀。

  有一只狐貍,看圍墻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結(jié)滿了誘人的葡萄。狐貍饞涎欲滴,它四處尋找進口,終于發(fā)現(xiàn)一個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體無法進入。于是,它在圍墻外絕食六天,餓瘦了自己,終于穿過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來它又發(fā)現(xiàn),吃得飽飽的身體無法鉆到圍墻外,于是,又絕食六天,再次餓瘦了身體。結(jié)果,回到圍墻外的狐貍?cè)耘f是原來那只狐貍。

  其實,在生活當中,也有不少人為了“得”而無謂地失去很多東西。

  為了生存,我們透支著體力和精力;為了愛情,我們透支著青春和情感;為了失去的親人,我們透支著無盡的悲傷。

  體力也好,精力也罷,或是其他方面的付出,都應(yīng)把握有度,適可而止。

  過度的體力和精力透支,無論是大喜過望,還是悲痛欲絕,都會造成精神上的無謂傷害。切記,“禍從天降”;“樂極生悲”。

  另外,生活當中,對物質(zhì)和金錢的求取,不要過貪。

  貪者,失敗之根本。有多少人由貪而變貧,由貪而服法,由貪而寢食難安。

  不過,人人都有欲望,都想過美滿幸福的日子;都希望豐衣足食,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硬要占為己有,那還能沒有壓力?

  就如上文所提的那杯生活之水,若添加的成分太多,會導(dǎo)致水滿而溢出。還是現(xiàn)實一點,不要太苛求自己。也不要做小笑話中的那只狐貍,其實,吃到了與沒吃到葡萄還不都是那只狐貍。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