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商人的四個朋友

商人的四個朋友

禪的十六字真言是: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不立文字”,就是不拘泥于文字,它強(qiáng)調(diào)要體悟語言文字之外的意義。禪宗有一部著名的書叫《指月錄》,就是用手指和月亮,來比喻文字和真理的關(guān)系。真理如同月亮,語言好比指向月亮的手指。見到了月亮,就要忘了手指,不要執(zhí)著于文字。這就叫“見月應(yīng)忘指,歸家罷問程”。

  “教外別傳”,是指禪的傳承與佛教其他宗派傳承不同,有著獨(dú)特的方法。禪宗注重的是拈花微笑式的以心傳心,心心相印。禪師往往用行棒行喝、豎指擎拳、開單展缽、穿衣吃飯等方式,來傳達(dá)最為精深微妙的禪意。

  “直指人心”,禪的一切機(jī)鋒、語言、方法,都直截了當(dāng)?shù)刂赶蛉巳吮揪邆涞?a href="/remen/juewu.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覺悟之心。禪師們的種種努力,都是讓我們回到生命的本源,回到那個沒有受到污染的清澈純潔的生命的源頭。

  “見性成佛”,當(dāng)我們見到了我們的本心本性,我們就獲得了覺悟,我們的生命就是覺悟的生命,我們也就成了覺悟的佛陀了。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看一則禪學(xué)中的經(jīng)典寓言。

  從前,有個商人,結(jié)識了四個朋友。他對第一個朋友言聽計從,給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第二個朋友,氣宇軒昂,儀表堂堂,商人對他非?粗,想盡種種辦法維持和他的關(guān)系,并帶著他在人前炫耀,以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洋洋得意。對第三個朋友,商人的態(tài)度較為平淡了一些。但因?yàn)檫@個朋友料理事務(wù)的能力非常強(qiáng),商人對他也很滿意。唯有對第四個朋友,商人幾乎從來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遠(yuǎn)的地方去做生意,想要帶其中的一位朋友前去,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問第一個朋友,第一個朋友說,我們只能共歡樂,不能共患難,我沒有陪你出遠(yuǎn)門的義務(wù)。商人很是傷心,問第二個朋友,第二個朋友說,我知道你對我很好,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也都對我很好,所以我也不會陪你前去。傷心的商人問第三個朋友,第三個朋友說,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送到門外后,我就要返轉(zhuǎn)身來,因?yàn)橛泻芏嗟氖虑榈戎胰ヌ幚。傷心的商人這時終于想到了第四個朋友。出乎他意料的是,第四個朋友什么話也沒說,就陪他一起上路了。

  在這樣的一則禪的故事里,那位商人不是別人,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他要去的那個很遠(yuǎn)很遠(yuǎn)的地方,不是別處,就是死亡的國度。這則故事的主旨在于說明:當(dāng)我們有朝一日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到底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什么東西?

  第一個朋友,是衣食之友,是我們的肉體。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圍著肉體打轉(zhuǎn),滿足一己的感官享受,但到最后,這具肉體并不能隨我們而去。所以清代乾隆皇帝說:“未生之時誰是我?合眼朦朧我是誰?”——我們的父母沒有生我們的時候,“我”在哪里?有朝一日永遠(yuǎn)閉上了眼晴的時候,“我”又在哪里?

  第二個朋友,是名利之友,是我們的財富、金錢、地位。我們辛辛苦苦地追逐,惟恐稍不努力,這些東西就會離我們而去!都t樓夢》里有首《好了歌》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第三個朋友,是親屬之友,是我們的妻子、同事、伙伴。在我們的生命中,與這些朋友相聚共處,是一種值得珍惜的緣分。但是,當(dāng)我們離別這個世界時,他們并不能隨我們同去。“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即使是最親愛的夫妻之間,當(dāng)大限來時,也還是各人的生死各人了,更何況其他的人。

  第四個朋友,是心靈之友,是我們的心靈、感受。我們能從這個世界上帶走的,是這顆干干凈凈、清清純純的心靈。只有它和我們生死不離,不拋棄,不相離,但我們偏偏忘了它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固然要善待我們的身體,善待我們的金錢、名利、財富,善待我們的親人、同事,但是,我們更要善待我們的心靈!

  禪的智慧,就是要我們關(guān)注我們的心靈,善待我們的心靈,停下匆遽的腳步,聆聽真實(shí)生命的聲音,從而使生命多一份從容與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們很多人一輩子都在追逐、應(yīng)對第一、第二、第三個朋友,而偏偏忽略了第四個朋友。而這第四個朋友,恰恰是我們最需要關(guān)注的朋友,是我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本心本性

  這則經(jīng)典的禪學(xué)寓言,指明了禪學(xué)的根本目的:明心見性,頓悟成佛。認(rèn)識了這第四個朋友,就是明白了本心,見到了本性。正如慧能大師所說:

  “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菩提自性,本自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精彩推薦